鄭經

维基语录,自由的名人名言录
维基百科中的相关条目:

鄭經(1642年10月25日—1681年3月17日),大明福建泉州南安人,為延平武王鄭成功之世子、延平文王。

鄭清談判[编辑]

  • 本藩豈不能戰?因念生靈荼苦,故做張仲堅遠避海外。一自癸卯東來,業已息兵。又何必深求耶?苟能照朝鮮事例,不削髮、稱臣納貢,尊事大之意,則可矣。[1]
  • 先王在日,前後招撫者,亦只差「削髮」二字。本藩焉肯墜先王之志?[1]
  • 朝鮮豈非箕子後乎?士各有志,苟能如朝鮮例,則敢從講;若欲削髮,至死不易事。[1]
  • 蓋聞麟鳳之姿,非藩籠所能囿;英雄之見,非遊說所能惑。但屬生民之主,宜以覆載為心,使歧行啄息,咸潤其澤;匹夫匹婦有不安其生者,君子恥之。頃自遷界以來,五省流離,萬里坵墟!是以不穀不憚遠隱,建國東寧。庶幾寢兵息民,相安無事。而貴朝尚未忘情,以致海濱之民,流亡失所,心竊憾之!閣下銜命遠來,欲為生靈造福,流亡復業,海宇奠安,為德建善。又所傳「免削髮,不登岸」等語,言頗有緒。而台諭未曾詳悉,唯諄諄以迎敕為辭。事必前定而後可以寡悔,言必前定而後可以踐跡。大丈夫相信以心,披肝見瞻,磊磊落落;何必遊移其說?特遣督理行營兼管刑官事柯平、監軍兵部郎中葉亨等面南妥當。不穀躬承先訓,恪守丕基,必不敢棄先人之業,以圖中時之利;惟是生民塗炭,側焉在懷。倘貴朝果以愛人為心,不穀不難降心相從,尊事大之禮。至通好之後,巡邏兵哨,自當弔回。若夫沿海地方,俱屬執事撫緩,非不穀所與焉。不盡之言,惟閣下教之!俾實稽以聞。[2]
  • 蓋聞兵泵乃不祥之器,其事好還。是以禍福無常倚,張弱無常勢;恃德者興,恃力者亡。曩歲思明之役,不佞深憫民生疾苦,暴露兵革,連年不休,故遂全師而遠;遼絕大海,建國東寧,於版圖疆域之外別立乾坤。自以為休兵息民,可相安於無事矣。不謂閣下猶有意過督之,驅我叛將,再起兵端!豈未開陳軫「蛇足」之喻與養由基「善息」之說乎?夫荷堅寇晉,力非不強也;隋煬徵遼,志非不勇也。此二事,關下之所明知也。況我之叛將逃卒,為先王撫養者二十餘年。今其歸貴朝者,非必盡忘舊恩而慕新榮也。不過憚波濤、戀鄉土,為偷安計耳。閣下所以驅之東侵而不顧者,亦非必以才能為足恃、心跡為可信也;不遇以若輩叵測,姑使前死,勝負無深論耳。今閣下待之之意,若輩亦習知之矣。而況大洋之中,晝夜無期,風雷變態,波濤不側!閣下兩載以來,三舉征帆,其勞費得失,既已自知。豈非天意之昭昭者哉予所引夷、齊、田橫等事:夷、齊千古高義,未易冷齒;即如田橫,不過三齊一匹夫耳,猶知守義不屈!而況不佞世受邀恩,恭承先王之訓乎?倘以東寧不受羈糜,則海外列國,如日本、琉球、呂宋、廣南,近接浙、粵,豈盡服屬?若虞敝哨出沒,實緣貴旅臨江,不得不遣舟偵邏。至於休兵息民,以兔生靈塗炭;此仁人之言,敢不佩服?然衣冠吾所自有,爵祿亦吾所自有;而「重爵厚祿,永世襲封」之語,其可以動海外孤臣之心哉?敬披腹而言,仰祈垂鑑![2]
  • 捧接華翰,有一誠來誠往,延攬英雄之言,雖不能從,然心異之。殿下中國名豪,天人合徵,金戈鐵馬之雄,固自有在;然諄諄所言,無乃襲遊說之侈談,豈猶是不相知者之論乎?東寧偏隅,遠在海外,與版圖渺不相涉。雖泥落即曲,口與為鄰;正如張仲堅遠絕扶餘,以中土讓太原公子。殿下亦曾知其意乎?貴朝寬仁無比?遠者不問,以所聞見之事,如方國安、孫可望,豈非竭誠貴朝者?今皆何在?往事可鑑,足為寒心!殿下倘能以延攬英雄休兵為念,即靜飭即曲,慰安邊睡。羊、陸故事,敢不勉承?若夫疆場之事,一彼一此,勝負之數,自有天在。得失難易,殿下自知,亦毋庸贅也。[3]

参考文献[编辑]

  1. 1.0 1.1 1.2 《臺灣外紀》卷15:西元1669年(永曆二十三年),鄭經與慕天顏談判。
  2. 2.0 2.1 西元1669年,鄭經《復明珠書》。
  3. 西元1669年,鄭經《復繼茂書》。

参见[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