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

維基語錄,自由的名人名言錄

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俄語:Империализм как высшая стадия капитализма)由俄國革命家列寧於1916年寫成的著作。


語錄[編輯]

序言[編輯]

  • 我寫這本小冊子的時候,是考慮到沙皇政府的書報檢查的。因此,我不但要極嚴格地限制自己只作理論上的、特別是經濟上的分析,而且在表述關於政治方面的幾點必要的意見時,不得不極其謹慎,不得不用暗示的方法,用沙皇政府迫使一切革命者提筆寫作「合法」著作時不得不採用的那種伊索式的——可惡的伊索式的——語言。
  • 在談到帝國主義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前夜,談到社會沙文主義(口頭上的社會主義,實際上的沙文主義)完全背叛了社會主義、完全轉到資產階級方面,談到工人運動的這種分裂是同帝國主義的客觀條件相聯繫的等等問題時,我不得不用一種「奴隸的」語言,現在,只好請關心這類問題的讀者去看我那些即將重新刊印的1914-1917年間在國外寫的論文。
  • 當時為了用書報檢查通得過的形式向讀者說明,資本家以及轉到資本家方面的社會沙文主義者(考茨基同他們進行的鬥爭是很不徹底的)怎樣無恥地在兼併問題上撒謊,怎樣無恥地掩飾自己的資本家的兼併政策,我不得不拿……日本做例子!細心的讀者不難把日本換成俄國,把朝鮮換成芬蘭、波蘭、庫爾蘭、烏克蘭、希瓦、布哈拉、愛斯蘭和其它非大俄羅斯人居住的地區。

法文版和德文版序言[編輯]

  • 我在俄文版序言裡說過,1916年寫這本小冊子的時候,是考慮到沙皇政府的書報檢查的。現在我不可能把全文改寫一遍,而且改寫也未必適當,因為本書的主要任務,無論過去或現在,都是根據無可爭辯的資產階級統治的綜合材料和各國資產階級學者的自白,來說明20世紀初期,即第一次世界帝國主義大戰前夜,全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在其國際相互關係上的總的情況。
  • 不改寫對於先進資本主義國家的許多共產黨人來說,在某種程度上甚至不無益處,因為他們根據這本被沙皇書報檢查機關認為合法的書的例子可以看到,甚至象在目前的美國或在法國,在不久以前幾乎所有的共產黨人都被逮捕之後,還是有可能和有必要利用共產黨人還保有的一點點合法機會,來揭露社會和平主義觀點和「世界民主」幻想的極端虛偽性。
  • 本書證明,1914-1918年的戰爭,從雙方來說,都是帝國主義的(即侵略的、掠奪的、強盜的)戰爭,都是為了瓜分世界,為了瓜分和重新瓜分殖民地、金融資本的「勢力範圍」等等而進行的戰爭
  • 要知道,能夠證明戰爭的真實社會性質,確切些說,證明戰爭的真實階級性質的,自然不是戰爭的外交史,而是對所有交戰大國統治階級的客觀情況的分析。為了說明這種客觀情況,應當利用的,不是一些例子和個別的材料(社會生活現象極其複雜,隨時都可以找到任何數量的例子或個別的材料來證實任何一個論點),而必須是關於所有交戰大國和全世界的經濟生活基礎的材料的總和。
  • 鐵路是資本主義工業最主要的部門即煤炭工業和鋼鐵工業的結果,是世界貿易和資產階級民主文明發展的結果和最顯着的標誌。
  • 鐵路網的分布,這種分布的不平衡,鐵路網發展的不平衡,是全世界現代資本主義即壟斷資本主義造成的結果。這種結果表明,只要生產資料私有制還存在,在上述這樣的經濟基礎上,帝國主義戰爭是絕對不可避免的。
  • 建築鐵路似乎是一種普通的、自然的、民主的、文化的、傳播文明的事業。在那些由於粉飾資本主義奴隸制而得到報酬的資產階級教授看來,在小資產階級庸人看來,建築鐵路就是這麼一回事。實際上,資本主義的線索象千絲萬縷的密網,把這種事業同整個生產資料私有制連結在一起,把這種建築事業變成對10億人(殖民地加半殖民地),即占世界人口半數以上的附屬國人民,以及對「文明」國家資本的僱傭奴隸進行壓迫的工具。
  • 以小業主的勞動為基礎的私有制,自由競爭,民主,——所有這些被資本家及其報刊用來欺騙工農的口號,都早已成為過去的東西。資本主義已成為極少數「先進」國對世界上絕大多數居民實行殖民壓迫和金融扼殺的世界體系。瓜分這種「贓物」的是兩三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全身武裝的強盜(美、英、日),他們把全世界捲入他們為瓜分自己的贓物而進行的戰爭。
  • 英德兩個金融強盜集團爭奪贓物的戰爭留下的幾千萬屍體和殘廢者,以及上述這兩個「和約」,空前迅速地喚醒了千百萬受資產階級壓迫、蹂躪、欺騙、愚弄的民眾。於是,在戰爭造成的全世界的經濟破壞的基礎上,世界革命危機日益發展,這個危機不管會經過多麼長久而艱苦的周折,最後必將以無產階級革命和這一革命的勝利而告終。
  • 在全世界日益發展的一般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特別是共產主義運動,不能不分析和揭露「考茨基主義」的理論錯誤。所以要這樣做,尤其是因為和平主義和一般「民主主義」在全世界還十分流行,這些思潮雖然絲毫不想冒充馬克思主義,但是完全同考茨基及其一夥一樣,也在掩飾帝國主義矛盾的深刻性和帝國主義產生革命危機的必然性。所以,無產階級的政黨必須同這些思潮作鬥爭,把受資產階級愚弄的小業主和程度不同地處在小資產階級生活條件下的千百萬勞動者從資產階級那裡爭取過來。
  • 就是資本主義的寄生性和腐朽,而這是資本主義的最高歷史階段即帝國主義所特有的。正如本書所證明的,資本主義現在已經劃分出極少數特別富強的國家(其人口不到世界人口的1/10,即使按最「慷慨」和最誇大的計算,也不到1/5),它們專靠「剪息票」來掠奪全世界。根據戰前的價格和戰前資產階級的統計,資本輸出的收入每年有80-100億法郎。現在當然更多得多了。
  • 很明顯,這種大量的超額利潤(因為它是在資本家從「自己」國家工人身上榨取的利潤之外得來的)可以用來收買工人領袖和工人貴族這個上層。那些「先進」國家的資本家也確實在收買他們,用直接的和間接的、公開的和隱蔽的辦法千方百計地收買他們。
  • 這個資產階級化了的工人階層即「工人貴族」階層,這個按生活方式、工資數額和整個世界觀說來已經完全小市民化的工人階層,是第二國際的主要支柱,現在則是資產階級的主要社會支柱(不是軍事支柱)。因為這是資產階級在工人運動中的真正代理人,是資本家階級的工人幫辦,是改良主義和沙文主義的真正傳播者。在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的國內戰爭中,他們有不少人必然會站在資產階級方面,站在「凡爾賽派」方面來反對「公社戰士」。
  • 如果不懂得這個現象的經濟根源,如果不充分認識這個現象的政治意義和社會意義,那麼,在解決共產主義運動和即將到來的社會革命的實踐任務方面,就會一步也不能前進。
  • 帝國主義是無產階級社會革命的前夜。

一 生產集中和壟斷[編輯]

  • 資本主義最典型的特點之一,就是工業蓬勃發展,生產集中於愈來愈大的企業的過程進行得非常迅速。
  • 面我們可以看到,貨幣資本和銀行使極少數最大企業的這種優勢變成更強大的而且是名副其實的壓倒優勢,就是說,幾百萬中小「業主」,甚至一部分大「業主」,實際上完全受幾百個金融富豪的奴役。
  • 由此可見,集中發展到一定階段,可以說就自然而然地走到壟斷。因為幾十個大型企業彼此之間容易達成協議;另一方面,正是企業的規模巨大造成了競爭的困難,產生了壟斷的趨勢。這種從競爭到壟斷的轉變,不說是最新資本主義經濟中最重要的現象,也是最重要的現象之一,所以我們必須比較詳細地談一下。
  • 並不是每個工業部門都有大企業;另一方面,資本主義發展到了最高階段,有一個極重要的特點,就是所謂聯合制,即把不同的工業部門聯合在一個企業中,這些部門或者是依次對原料進行加工(如把礦石煉成生鐵,把生鐵煉成鋼,可能還用鋼製造各種成品),或者是一個部門對另一個部門起輔助作用(如加工下腳料或副產品,生產包裝用品,等等)。
  • 必須指出,他把德國似乎看得很特殊,因為德國工業受到高額保護關稅的保護。但是這種情況只能加速集中,加速企業家壟斷同盟卡特爾、辛迪加等等的形成。特別重要的是,在自由貿易的國家英國,集中同樣導致壟斷,儘管時間較晚,形式也許有所不同。
  • 官方學者曾經力圖用緘默這種陰謀手段來扼殺馬克思的著作,因為馬克思對資本主義所作的理論和歷史的分析,證明了自由競爭產生生產集中,而生產集中發展到一定階段就導致壟斷。現在,壟斷已經成了事實。
  • 事實證明:某些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差別,例如實行保護主義還是實行自由貿易,只能在壟斷組織的形式上或產生的時間上引起一些非本質的差別,而生產集中產生壟斷,則是現階段資本主義發展的一般的和基本的規律。
  • 綜上所述,對壟斷組織的歷史可以作如下的概括:(1)19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是自由競爭發展的頂點即最高階段。這時壟斷組織還只是一種不明顯的萌芽。(2)1873年危機之後,卡特爾有一段很長的發展時期,但卡特爾在當時還是一種例外,還不穩固,還是一種暫時現象。(3)19世紀末的高漲和1900-1903年的危機。這時卡特爾成了全部經濟生活的基礎之一。資本主義轉化為帝國主義。
  • 卡特爾彼此商定銷售條件和支付期限等等。它們彼此劃分銷售地區。它們規定所生產的產品的數量。它們確定價格。它們在各個企業之間分配利潤,等等。
  • 一個工業部門的生產總量,往往有十分之七八集中在卡特爾和托拉斯手中。
  • 競爭轉化為壟斷。生產的社會化有了巨大的進展。就連技術發明和技術改進的過程也社會化了。
  • 從前是各個業主自由競爭,他們是分散的,彼此毫不了解,他們進行生產都是為了在情況不明的市場上去銷售,現在則完全不同了。集中已經達到了這樣的程度,可以對本國的,甚至像下面所說的,對許多國家以至全世界所有的原料來源(例如蘊藏鐵礦的土地)作出大致的估計。現在不但進行這樣的估計,而且這些來源完全操縱在一些大壟斷同盟的手裡。這些同盟對市場的容量也進行大致的估計,並且根據協議「瓜分」這些市場。他們壟斷熟練的勞動力,雇用最好的工程師,霸占交通路線和交通工具,如美國的鐵路、歐美的輪船公司。帝國主義階段的資本主義緊緊接近最全面的生產社會化,它不顧資本家的願望與意識,可以說是把他們拖進一種從完全的競爭自由向完全的社會化過渡的新的社會秩序。
  • 生產社會化了,但是占有仍然是私人的。社會化的生產資料仍舊是少數人的私有財產。在形式上被承認的自由競爭的一般架子依然存在,而少數壟斷者對其餘居民的壓迫卻更加百倍地沉重、顯着和令人難以忍受了。
  • 現在已經不是小企業同大企業、技術落後的企業同技術先進的企業進行競爭。現在已經是壟斷者在扼殺那些不屈服於壟斷、不屈服於壟斷的壓迫和擺布的企業了。
  • 我們作了着重標記的幾個字,說明了問題的實質,這個實質是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很不願意並且很少承認的,也是以卡 ·考茨基為首的當代的機會主義辯護士所竭力支吾搪塞、避而不談的。統治關係和由此產生的強制,正是「資本主義發展的最新階段」的典型現象,正是勢力極大的經濟壟斷組織的形成所必然引起而且已經引起的結果。
  • 我們再舉一個說明卡特爾如何經營的例子。凡是可以把全部或主要的原料產地抓在手裡的地方,卡特爾的產生和壟斷組織的形成就特別容易。但是,如果以為在無法霸占原料產地的其它工業部門中不會產生壟斷組織,那就錯了。
  • 用卡特爾消除危機是拼命為資本主義塗脂抹粉的資產階級經濟學家的無稽之談。相反,在幾個工業部門中形成的壟斷,使整個資本主義生產所特有的混亂現象更加厲害,更加嚴重。作為一般資本主義生特點的農業和工業發展不相適應的現象,變得更加嚴重了。
  • 危機(各種各樣的危機,最常見的是經濟危機,但不是只有經濟危機)又大大加強了集中和壟斷的趨勢。
  • 壟斷正是「資本主義發展的最新階段」的最新成就。但是,如果我們不注意到銀行的作用,那我們對於現代壟斷組織的實際力量和意義的認識,就會是極不充分、極不完全和極其不足的。

二 銀行和銀行的新作用[編輯]

  • 銀行基本的和原來的業務是在支付中起中介作用。這樣,銀行就把不活動的貨幣資本變為活動的即生利的資本,把各種各樣的貨幣收入匯集起來交給資本家階級支配。
  • 隨着銀行業的發展及其集中於少數機構,銀行就由中介人的普通角色發展成為勢力極大的壟斷者,它們支配着所有資本家和小業主幾乎全部的貨幣資本,以及本國和許多國家的大部分生產資料和原料產地。為數眾多的普通中介人成為極少數壟斷者的這種轉變,是資本主義發展成為資本帝國主義的基本過程之一,因此,我們應當首先來談一談銀行業的集中。
  • 我們在提到「附屬」銀行的地方用了着重標記,因為這是最新資本主義集中的最重要的特點之一。大企業,尤其是大銀行,不僅直接吞併小企業,而且通過「參與」它們的資本、購買或交換股票,通過債務關係體系等等來「聯合」它們,征服它們,吸收它們加入「自己的」集團,用術語說,就是加入自己的康采恩。
  • 我們看到,銀行渠道的密網擴展得多麼迅速,它布滿全國,集中所有的資本和貨幣收入,把成千上萬分散的經濟變成一個統一的全國性的資本主義經濟,並進而變成世界性的資本主義經濟。舒爾采-格弗尼茨在上面那段引文中代表現代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所說的那個「分權」,實際上卻是愈來愈多的從前比較「獨立的」、確切些說是地方性的同外界隔絕的經濟單位,隸屬於一個統一的中心。其實,這是集權,是壟斷巨頭的作用、意義和實力的加強。
  • 隨着資本的集中和銀行周轉額的增加,銀行的作用根本改變了。分散的資本家合成了一個集體的資本家。銀行為某些資本家辦理往來帳,似乎是在從事一種純粹技術性的、完全輔助性的業務。而當這種業務的範圍擴展到很大的時候,極少數壟斷者就控制整個資本主義社會的工商業業務,就能通過銀行的聯繫,通過往來帳及其它金融業務,首先確切地了解各資本家的業務狀況,然後加以監督,用擴大或減少、便利或阻難信貸的辦法來影響他們,以至最後完全決定他們的命運,決定他們的收入,奪去他們的資本,或者使他們有可能迅速而大量的增加資本等等。
  • 這段話是資產階級政論界束手無策的典型表現,而資產階級學術界不同的地方,就在於後者不那麼坦率,力圖掩飾事情的本質,讓人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看見集中的後果而感覺「驚奇」,「責備」資本主義德國的政府或資本主義的「社會」(「我們」),害怕採用股票會「加速」集中,例如德國的一個「卡特爾問題」專家契爾施基就害怕美國托拉斯,「寧願」要德國的卡特爾,因為德國的卡特爾似乎「不會象托拉斯那樣過分地加速技術和經濟的進步」,——這難道不是束手無策的表現嗎?
  • 但是,事實終歸是事實。德國沒有托拉斯,「只」有卡特爾,但統治德國的,不超過300個資本巨頭。而且這些巨頭的人數還在不斷地減少。在任何情況下,在一切資本主義國家,不管有什麼樣不同的銀行法,銀行總是大大地加強並加速資本集中和壟斷組織形成的過程。
  • 我們所引用的關於銀行資本的增長、關於最大銀行的分支機構數目及其帳戶數目的增加等材料,都具體地讓我們看到了整個資本家階級的這種「公共簿記」,而且不僅是資本家階級的「公共簿記」,因為銀行所收集的(即使是暫時收集的),是各種各樣的貨幣收入,其中也有小業主的,也有職員的,也有極少數上層工人的。
  • 但是,生產資料的這種分配,就其內容來說,決不是「公共的」,而是私人的,也就是說,是符合大資本(首先是最大的、壟斷的資本)的利益的,因為大資本正是在民眾挨餓,農業的整個發展無可救藥地落後於工業的發展,工業中「重工業」向其它一切工業部門收取貢賦的條件下活動的。
  • 銀行和儲金局之間的界限「日益消失」。例如波鴻和愛爾福特的商會,就要求「禁止」儲金局經營票據貼現之類的「純」銀行業務,要求限制郵政機構經營「銀行」業務。銀行大王好象是在擔心國家壟斷會不會從意料不到的地方悄悄地鑽到他們身旁。不過,這種擔心當然沒有超出可以說是一個辦事處的兩個科長之間的競爭。因為儲金局的幾十億資本,實際上歸根到底是由同一些銀行資本巨頭們支配的,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在資本主義社會裡,國家的壟斷不過是提高和保證某個工業部門快要破產的百萬富翁的收入的一種手段罷了。
  • 自由競爭占統治地位的舊資本主義,被壟斷占統治地位的新資本主義所替代,還表現在交易所作用的降低上面。
  • 換句話說,舊的資本主義,即絕對需要交易所作為自己的調節器的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正在成為過去。代替它的是新的資本主義,這種新的資本主義帶有某種過渡性事物、某種自由競爭和壟斷混合物的鮮明特徵。人們自然要問,這種最新的資本主義是在向哪裡「過渡」呢?但這個問題資產階級學者是不敢提出的。
  • 在少數幾個經過集中過程而仍然在整個資本主義經濟中處於領先地位的銀行中間,達成壟斷協議、組織銀行托拉斯的傾向自然愈來愈明顯,愈來愈強烈。美國現在已經不是9家,而是2家最大的銀行,即億萬富翁洛克菲勒和摩根的銀行,控制着110億馬克的資本。
  • 說到銀行和工業的密切聯繫,那麼,正是在這一方面,銀行的新作用恐怕表現得最明顯。銀行給某個企業主貼現票據,給他開立往來帳戶等等,這些業務單獨地來看,一點也沒有減少這個企業主的獨立性,銀行也沒有越出普通的中介人作用的範圍。可是,如果這些業務愈來愈頻繁、愈來愈加強,如果銀行把大量資本「收集」在自己手裡,如果辦理某個企業的往來帳使銀行能夠愈來愈詳細和充分地了解它的顧客的經濟狀況(事實上也確實如此),那麼,結果就是工業資本家愈來愈完全依賴於銀行。
  • 同時,銀行同最大的工商業企業之間的所謂人事結合也發展起來,雙方通過占有股票,通過銀行和工商業企業的經理互任對方的監事(或董事),而日益融合起來。
  • 其實,這也是小資本對大資本的壓迫發出的抱怨,不過這裡列入「小」資本的是整整一個辛迪加罷了!大小資本之間過去的那種鬥爭,又在一個新的、高得多的發展階段上重演了。當然,擁有億萬巨資的大銀行企業,也能用從前遠不能相比的辦法來推動技術的進步。例如,銀行設立了各種專門的技術研究會,研究成果當然只能由「友好的」工業企業來享用。這一類機構有電氣鐵路問題研究會、中央科學技術研究所等等。

三 金融資本和金融寡頭[編輯]

  • 生產的集中;從集中生長起來的壟斷;銀行和工業日益融合或者說長合在一起,——這就是金融資本產生的歷史和這一概念的內容。
  • 其實經驗證明,只要占有40%的股票就能操縱一個股份公司的業務,因為總有一部分分散的小股東實際上根本沒有可能參加股東大會等等。雖然資產階級的詭辯家和機會主義的「也是社會民主黨人」都期望(或者要別人相信他們期望)股票占有的「民主化」會造成「資本的民主化」,會加強小生產的作用和意義等等,可是實際上它不過是加強金融寡頭實力的一種手段而已。
  • 但是,「參與制」不僅使壟斷者的權力大大增加,而且還使他們可以不受懲罰地、為所欲為地干一些見不得人的齷齪勾當,可以盤剝公眾,因為母親公司的領導人在形式上,在法律上對女兒公司是不擔負責任的,女兒公司算是「獨立的」,但是一切事情都可以通過女兒公司去「實施」。
  • 集中在少數人手裡並且享有實際壟斷權的金融資本,由於創辦企業、發行有價證券、辦理公債等等而獲得大量的、愈來愈多的利潤,鞏固了金融寡頭的統治,替壟斷者向整個社會徵收貢賦。
  • 在工業高漲時期,金融資本獲得巨額利潤,而在衰落時期,小企業和不穩固的企業紛紛倒閉,大銀行就「參與」賤價收買這些企業,或者「參與」有利可圖的「整理」和「改組」。
  • 拿發展得很快的大城市近郊的土地來做投機生意,也是金融資本的一種特別盈利的業務。在這方面,銀行的壟斷同地租的壟斷、也同交通運輸業的壟斷結合起來了,因為地價的上漲,以及土地能不能有利地分塊出售等等,首先取決於同市中心的交通是否方便,而掌握交通運輸業的,是通過參與制和分配經理職務同這些銀行聯繫起來的大公司。
  • 壟斷既然已經形成,而且操縱着幾十億資本,它就絕對不可避免地要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去,而不管政治制度或其它任何「細節」如何。
  • 資本主義的一般特性,就是資本的占有同資本在生產中的運用相分離,貨幣資本同工業資本或者說生產資本相分離,全靠貨幣資本的收入為生的食利者同企業家及一切直接參與運用資本的人相分離。帝國主義,或者說金融資本的統治,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這時候,這種分離達到了極大的程度。金融資本對其它一切形式的資本的優勢,意味着食利者和金融寡頭占統治地位,意味着少數擁有金融「實力」的國家處於和其餘一切國家不同的特殊地位。

四 資本輸出[編輯]

  • 對自由競爭占完全統治地位的舊資本主義來說,典型的是商品輸出。對壟斷占統治地位的最新資本主義來說,典型的則是資本輸出。
  • 資本主義是發展到最高階段的商品生產,這時勞動力也成了商品。國內交換尤其是國際交換的發展,是資本主義的具有代表性的特徵。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各個企業、各個工業部門和各個國家的發展必然是不平衡的,跳躍式的。
  • 臨近20世紀時,我們看到已經形成了另一種壟斷:第一,所有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都有了資本家的壟斷同盟;第二,少數積累了巨額資本的最富的國家處於壟斷地位。在先進的國家裡出現了大量的「過剩資本」。
  • 假如資本主義能發展現在到處都遠遠落後於工業的農業,假如資本主義能提高在技術獲得驚人進步的情況下仍然到處是半飢半飽、乞丐一般的人民大眾的生活水平,那當然就不會有什麼過剩資本了。用小資產階級觀點批評資本主義的人就常常提出這種「論據」。但是這樣一來,資本主義就不成其為資本主義了,因為發展的不平衡和民眾半飢半飽的生活水平,是這種生產方式的根本的、必然的條件和前提。只要資本主義還是資本主義,過剩的資本就不會用來提高本國民眾的生活水平(因為這樣會降低資本家的利潤),而會輸出國外,輸出到落後的國家去,以提高利潤。在這些落後國家裡,利潤通常都是很高的,因為那裡資本少,地價比較賤,工資低,原料也便宜。其所以有輸出資本的可能,是因為許多落後的國家已經捲入世界資本主義的流轉,主要的鐵路線已經建成或已經開始興建,發展工業的起碼條件已有保證等等。
  • 資本輸出在那些輸入資本的國家中對資本主義的發展發生影響,大大加速這種發展。因此,如果說資本輸出會在某種程度上引起輸出國發展上的一些停滯,那也一定會有擴大和加深資本主義在全世界的進一步發展作為補償的。
  • 金融資本造成了壟斷組織的時代。而壟斷組織則到處實行壟斷的原則:利用 「聯繫」來訂立有利的契約,以代替開放的市場上的競爭。最常見的是,規定拿一部分貸款來購買債權國的產品,尤其是軍用品、輪船等等,作為貸款的條件。法國在最近20年中(1890-1910年)常常採用這種手段。資本輸出成了鼓勵商品輸出的手段。在這種情況下,特別大的企業之間訂立的契約,按照施爾德爾「婉轉的」說法,往往「接近於收買」。
  • 這樣,金融資本的密網可以說確實是布滿了全世界。在這方面起了很大作用的,是設在殖民地的銀行及其分行。
  • 輸出資本的國家已經把世界瓜分了,那是就瓜分一詞的轉義而言的。但是,金融資本還導致對世界的直接的瓜分。

五 資本家瓜分世界[編輯]

  • 資本家的壟斷同盟卡特爾、辛迪加、托拉斯,首先瓜分國內市場,把本國的生產差不多完全掌握在自己手裡。但是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國內市場必然是同國外市場相聯繫的。資本主義早已造成了世界市場。所以隨着資本輸出的增加,隨着最大壟斷同盟的國外聯繫、殖民地聯繫和「勢力範圍」的極力擴大,這些壟斷同盟就「自然地」走向達成世界性的協議,形成國際卡特爾。
  • 電力工業是最能代表最新技術成就,代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資本主義的一個工業部門。它在美國和德國這兩個最先進的新興資本主義國家裡最發達。在德國,1900年的危機對這個部門集中程度的提高發生了特別巨大的影響。在此之前已經同工業相當緊密地長合在一起的銀行,在這個危機時期極大地加速和加深了較小企業的毀滅和它們被大企業吞併的過程。
  • 這種實際上是統一的世界性托拉斯,支配着幾十億資本,在世界各地有「分支機構」、代表機構、代辦處以及種種聯繫等等,要同這種托拉斯競爭,自然是十分困難的。但是,這兩個強大的托拉斯瓜分世界的事實,當然並不排除對世界的重新瓜分,如果實力對比由於發展不平衡、戰爭、崩潰等等而發生變化的話。
  • 這裡我們清楚地看到,在金融資本時代,私人壟斷組織和國家壟斷組織是交織在一起的,實際上這兩種壟斷組織都不過是最大的壟斷者之間為瓜分世界而進行的帝國主義鬥爭中的一些環節而已。
  • 國際卡特爾表明了現在資本主義壟斷組織已經發展到怎樣的程度,資本家同盟是為了什麼而互相鬥爭。後面這一點是最重要的,只有它才能向我們說明當前發生的事情的歷史經濟意義,因為鬥爭的形式由於各種比較局部的和暫時的原因,可能發生變化,而且經常在發生變化,但是,只要階級存在,鬥爭的實質,鬥爭的階級內容,是始終不會改變的。很明顯,掩飾現代經濟鬥爭的內容(瓜分世界),而強調這個鬥爭的這種或那種形式,這是符合比如說德國資產階級的利益的(考茨基在理論見解方面實質上已經轉到德國資產階級那邊去了,這點我們以後還要說到)。考茨基也犯了同樣的錯誤。這裡所說的當然不是德國資產階級,而是全世界的資產階級。資本家瓜分世界,並不是因為他們的心腸特別狠毒,而是因為集中已經達到這樣的階段,使他們不得不走上這條獲取利潤的道路;而且他們是「按資本」、「按實力」來瓜分世界的,在商品生產和資本主義制度下也不可能有其它的瓜分方法。實力則是隨經濟和政治的發展而變化的;要了解當前發生的事情,就必須知道哪些問題要由實力的變化來解決,至於這些變化是 「純粹」經濟的變化,還是非經濟的(例如軍事的)變化,卻是次要的問題,絲毫不能改變對於資本主義最新時代的基本觀點。拿資本家同盟互相進行鬥爭和訂立契約的形式(今天是和平的,明天是非和平的,後天又是非和平的)問題來偷換鬥爭和協議的內容問題,就等於墮落成詭辯家。
  • 最新資本主義時代向我們表明,資本家同盟之間在從經濟上瓜分世界的基礎上形成了一定的關係,而與此同時,與此相聯繫,各個政治同盟、各個國家之間在從領土上瓜分世界、爭奪殖民地、「爭奪經濟領土」的基礎上也形成了一定的關係。

六 大國瓜分世界[編輯]

  • 因為在亞洲和美洲,無主的土地,即不屬於任何國家的土地已經沒有了,所以應當擴大蘇潘的結論,應當說,我們所考察的這個時期的特點是世界瓜分完畢。所謂完畢,並不是說不可能重新瓜分了?----相反,重新瓜分是可能的,並且是不可避免的——,而是說在資本主義各國的殖民政策之下,我們這個行星上無主的土地都被霸占完了。世界已第一次被瓜分完畢,所以以後只能是重新瓜分,也就是從一個「主人」轉歸另一個「主人」,而不是從無主的變為「有主的」。
  • 可見,我們是處在一個同「資本主義發展的最新階段」即金融資本密切聯繫的世界殖民政策的特殊時代。因此,首先必須較詳細地研究一下實際材料,以便儘量確切地弄清楚這個時代和先前各個時代有什麼不同,現在的情況究竟怎樣。這裡,首先就產生了兩個事實問題:殖民政策的加強,爭奪殖民地鬥爭的尖銳化,是不是恰好在金融資本時代出現的,在這方面,現在世界瓜分的情況究竟怎樣。
  • 英國特別加緊奪取殖民地是在1860-1880年這個時期,而且在19世紀最後20年還在大量地奪取。法德兩國加緊奪取殖民地也正是在這20年間。我們在上面已經看到,壟斷前的資本主義,即自由競爭占統治的資本主義,發展到頂點的時期是19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現在我們又看到,正是在這個時期以後,開始了奪取殖民地的大「高潮」,瓜分世界領土的鬥爭達到了極其尖銳的程度。所以,毫無疑問,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階段的過渡,即向金融資本的過渡,是同瓜分世界的鬥爭的尖銳化聯繫着的。
  • 除大國的殖民地以外,我們還列進了小國的小塊殖民地。這些殖民地可以說是可能發生而且極可能發生的對殖民地的「重新瓜分」的最近目標。這些小國能夠保持自己的殖民地,主要是因為大國之間存在着利益上的對立,存在着摩擦等等,妨礙了它們達成分贓的協議。至於「半殖民地」國家,它們是自然界和社會一切領域常見的過渡形式的例子。金融資本是一種存在於一切經濟關係和一切國際關係中的巨大力量,可以說是起決定作用的力量,它甚至能夠支配而且實際上已經支配着一些政治上完全獨立的國家;這種例子我們馬上就要講到。不過,對金融資本最「方便」最有利的當然是使從屬的國家和民族喪失政治獨立這樣的支配。半殖民地國家是這方面的「中間」形式的典型。顯然,在金融資本時代,當世界上其它地方已經瓜分完畢的時候,爭奪這些半附屬國的鬥爭也就必然特別尖銳起來。
  • 殖民政策和帝國主義在資本主義最新階段以前,甚至在資本主義以前就已經有了。以奴隸制為基礎的羅馬就推行過殖民政策,實行過帝國主義。但是,「泛泛地」談論帝國主義而忘記或忽視社會經濟形態的根本區別,必然會變成最空洞的廢話或吹噓,就象把「大羅馬和大不列顛」相提並論那樣。就是資本主義過去各階段的資本主義殖民政策,同金融資本的殖民政策也是有重大差別的。
  • 最新資本主義的基本特點是最大企業家的壟斷同盟的統治。當這種壟斷組織獨自霸占了所有原料產地的時候,它們就鞏固無比了。我們已經看到,資本家國際同盟怎樣拼命地致力於剝奪對方進行競爭的一切可能,收買譬如蘊藏鐵礦的土地或石油資源等等。只有占領殖民地,才能充分保證壟斷組織自如地應付同競爭者的鬥爭中的各種意外事件,包括對方打算用國家壟斷法來實行自衛這樣的意外事件。資本主義愈發達,原料愈感缺乏,競爭和追逐全世界原料產地的鬥爭愈尖銳,搶占殖民地的鬥爭也就愈激烈。
  • 當然,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其中尤其是現在的考茨基主義者,總是企圖貶低這種事實的意義,說不用「代價很大而且很危險的」殖民政策就「可以」在自由市場上取得原料,說「簡單地」改善一下一般農業的條件就「可以」大大增加原料的供應。但是,這樣說就成了替帝國主義辯護,替帝國主義塗脂抹粉,因為這樣說就是忘記了最新資本主義的主要特點——壟斷。自由市場愈來愈成為過去的事情,壟斷性的辛迪加和托拉斯一天天地縮小自由市場,而「簡單地」改善一下農業條件,就得改善民眾的處境,提高工資,減少利潤。可是,除了在甜蜜的改良主義者的幻想里,哪裡會有能夠關心民眾的處境而不關心奪取殖民地的托拉斯呢?
  • 對於金融資本來說,不僅已經發現的原料產地,而且可能有原料的地方,都是有意義的,因為當代技術發展異常迅速,今天無用的土地,要是明天找到新的方法(為了這個目的,大銀行可以配備工程師和農藝師等等去進行專門的考察),要是投入大量資本,就會變成有用的土地。礦藏的勘探,加工和利用各種原料的新方法等等,也是如此。因此,金融資本必然力圖擴大經濟領土,甚至一般領土。托拉斯估計到將來「可能獲得的」(而不是現有的)利潤,估計到將來壟斷的結果,把自己的財產按高一兩倍的估價資本化;同樣,金融資本也估計到可能獲得的原料產地,唯恐在爭奪世界上尚未瓜分的最後幾塊土地或重新瓜分已經瓜分了的一些土地的瘋狂鬥爭中落後於他人,總想儘量奪取更多的土地,不管這是一些什麼樣的土地,不管這些土地在什麼地方,也不管採取什麼手段。
  • 在金融資本的基礎上生長起來的非經濟的上層建築,即金融資本的政策和意識形態,加強了奪取殖民地的趨向。
  • 既然談到資本帝國主義時代的殖民政策,那就必須指出,金融資本和同它相適應的國際政策,即歸根到底是大國為了在經濟上和政治上瓜分世界而鬥爭的國際政策,造成了許多過渡的國家依附形式。這個時代的典型的國家形式不僅有兩大類國家,即殖民地占有國和殖民地,而且有各種形式的附屬國,它們在政治上、形式上是獨立的,實際上卻被金融和外交方面的依附關係的羅網纏繞着。上面我們已經說過一種形式——半殖民地。而阿根廷這樣的國家則是另一種形式的典型。
  • 葡萄牙的例子向我們表明了政治上獨立而金融上和外交上不獨立的另一種稍微不同的形式。葡萄牙是個獨立的主權國家,但是實際上從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701-1714年)起,這200多年來它始終處在英國的保護之下,英國為了加強它在反對自己的敵人西班牙和法國的鬥爭中的地位,保護了葡萄牙及其殖民地。英國以此換得了商業上的利益,換得了向葡萄牙及其殖民地輸出商品、尤其是輸出資本的優惠條件,換得了使用葡萄牙的港口、島嶼、電纜等等的便利。某些大國和小國之間的這種關係過去一向就有,但是在資本帝國主義時代,這種關係成了普遍的制度,成了「瓜分世界」的全部關係中的一部分,成了世界金融資本活動中的環節。

七 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特殊階段[編輯]

  • 帝國主義是作為一般資本主義基本特性的發展和直接繼續而生長起來的。但是,只有在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的、很高的階段,資本主義的某些基本特性開始轉化成自己的對立面,從資本主義到更高級的社會經濟結構的過渡時代的特點已經全角成和暴露出來的時候,資本主義才變成了資本帝國主義。在這一過程中,經濟上的基本事實,就是資本主義的自由競爭為資本主義的壟斷所代替。自由競爭是資本主義和一般商品生產的基本特性;壟斷是自由競爭的直接對立面,但是我們眼看着自由競爭開始轉化為壟斷:自由競爭造成大生產,排擠小生產,又用更大的生產來代替大生產,使生產和資本的集中達到這樣的程度,以致從中產生了並且還在產生着壟斷,即卡特爾、辛迪加、托拉斯以及同它們相融合的十來家支配着幾十億資金的銀行的資本。同時,從自由競爭中生長起來的壟斷並不消除自由競爭,而是凌駕於這種競爭之上,與之並存,因而產生許多特別尖銳特別劇烈的矛盾、摩擦和衝突。壟斷是從資本主義到更高級的制度的過渡。
  • 如果必須給帝國主義下一個儘量簡短的定義,那就應當說,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壟斷階段。這樣的定義能包括最主要之點,因為一方面,金融資本就是和工業家壟斷同盟的資本融合起來的少數壟斷性的最大銀行的銀行資本;另一方面,瓜分世界,就是由無阻礙地向未被任何一個資本主義大國占據的地區推行的殖民政策,過渡到壟斷地占有已經瓜分完了的世界領土的殖民政策。
  • 因此,如果不忘記所有定義都只有有條件的、相對的意義,永遠也不能包括充分發展的現象一切方面的聯繫,就應當給帝國主義下這樣一個定義,其中要包括帝國主義的如下五個基本特徵:(1)生產和資本的集中發展到這樣高的程度,以致造成了在經濟生活中起決定作用的壟斷組織;(2)銀行資本和工業資本已經融合起來,在這個「金融資本的」基礎上形成了金融寡頭;(3)和商品輸出不同的資本輸出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4)瓜分世界的資本家國際壟斷同盟已經形成;(5)最大資本主義大國已把世界上的領土瓜分完畢。帝國主義是發展到壟斷組織和金融資本的統治已經確立、資本輸出具有突出意義、國際托拉斯開始瓜分世界、一些最大的資本主義國家已把世界全部領土瓜分完畢這一階段的資本主義。
  • 現在先必須指出,帝國主義,按上述意義來了解,無疑是資本主義發展的一個特殊階段。
  • 這個定義是根本要不得的,因為它片面地,也就是任意地單單強調了一個民族問題(雖然這個問題無論就其本身還是就其對帝國主義的關係來說,都是極其重要的),任意地和錯誤地把這個問題單單同兼併其它民族的那些國家的工業資本聯繫起來,又同樣任意地和錯誤地突出了對農業區域的兼併。
  • 帝國主義就是力圖兼併,——考茨基的定義的政治方面歸結起來就是這樣。這是對的,但是極不完全,因為在政治方面,帝國主義是力圖使用暴力和實行反動。不過在這裡我們要研究的是考茨基本人納入他的定義中的經濟方面。考茨基定義的錯誤是十分明顯的。帝國主義的特點,恰好不是工業資本而是金融資本。在法國,恰好是在工業資本削弱的情況下金融資本特別迅速的發展,從上一世紀80年代開始使兼併政策(殖民政策)極度加強起來,這並不是偶然的。帝國主義的特點恰好不只是力圖兼併農業區域,甚至還力圖兼併工業極發達的區域(德國對比利時的野心,法國對洛林的野心),因為第一,世界已經瓜分完了,在重新瓜分的時候,就不得不把手伸向任何一塊土地;第二,帝國主義的重要特點,是幾個大國爭奪霸權,即爭奪領土,其目的與其說是直接為了自己,不如說是為了削弱對方,破壞對方的霸權(比利時作為反英據點對德國來說特別重要,巴格達作為反德據點對英國來說也一樣重要,如此等等)。
  • 我們看到,考茨基標榜自己在繼續維護馬克思主義,實際上比社會自由主義者霍布森還後退了一步,因為霍布森還比較正確地估計到現代帝國主義的兩個「歷史的具體的」(考茨基的定義恰好是對歷史的具體性的嘲弄!)特點:(1)幾個帝國主義互相競爭;(2)金融家比商人占優勢。如果主要是工業國兼併農業國的問題,那就把商人抬上首要地位了。
  • 考茨基的定義不僅是錯誤的和非馬克思主義的,而且還成了全面背離馬克思主義理論和馬克思主義實踐的那一整套觀點的基礎,這一點以後還要講到。考茨基挑起的那種字面上的爭論,即資本主義的最新階段應當叫作帝國主義還是叫作金融資本階段,是毫無意義的爭論。隨便你怎樣叫都是一樣。關鍵在於考茨基把帝國主義的政治同它的經濟割裂開了,把兼併解釋為金融資本「比較愛好的」政策,並且拿同一金融資本基礎上的另一種似乎可能有的資產階級政策和它對立。照這樣說來,經濟上的壟斷是可以同政治上的非壟斷、非暴力、非掠奪的行動方式兼容的。照這樣說來,瓜分世界領土(這種瓜分恰巧是在金融資本時代完成的並成了最大的資本主義國家現在互相競爭的特殊形式的基礎)也是可以同非帝國主義的政策兼容的。這樣一來,就不是暴露資本主義最新階段最根本的矛盾的深刻性,而是掩飾、緩和這些矛盾;這樣一來,就不是馬克思主義,而是資產階級改良主義。
  • 這種反駁好象很有道理,實際上卻等於更巧妙更隱蔽地(因此是更危險地)宣傳同帝國主義調和,因為同托拉斯和銀行的政策「作鬥爭」而不觸動托拉斯和銀行的經濟基礎,那就不過是資產階級的改良主義與和平主義,不過是一種善良而天真的願望而已。不是充分暴露矛盾的深刻性,而是迴避存在的矛盾,忘掉其中最重要的矛盾,——這就是考茨基的理論,它同馬克思主義毫無共同之點。
  • 金融資本和托拉斯不是削弱而是加強了世界經濟各個部分在發展速度上的差異。既然實力對比發生了變化,那麼在資本主義制度下,除了用實力來解決矛盾,還有什麼別的辦法呢?
  • 全世界帝國主義之間的鬥爭尖銳起來了。金融資本從特別盈利的殖民地企業和海外企業得到的貢款日益增加。在瓜分這種「贓物」的時候,有極大一部分落到了那些在生產力發展的速度上並不是常常占第一位的國家手裡。
  • 試問,在資本主義基礎上,要消除生產力發展和資本積累同金融資本對殖民地和「勢力範圍」的瓜分這兩者之間不相適應的狀況,除了用戰爭以外,還能有什麼其它辦法呢?

八 資本主義的寄生性和腐朽性[編輯]

  • 我們已經看到,帝國主義最深厚的經濟基礎就是壟斷。這是資本主義的壟斷,也就是說,這種壟斷是從資本主義生長起來並且處在資本主義、商品生產和競爭的一般環境裡,同這種一般環境始終有無法解決的矛盾。儘管如此,這種壟斷還是同任何壟斷一樣,必然產生停滯和腐朽的趨向。在規定了(即使是暫時地)壟斷價格的範圍內,技術進步因而也是其它一切進步的動因,前進的動因,就在一定程度上消失了;其次在經濟上也就有可能人為地阻礙技術進步。
  • 當然,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壟斷決不能完全地、長久地排除世界市場上的競爭(這也是超帝國主義論荒謬的原因之一)。用改良技術的辦法可能降低生產費用和提高利潤,這種可能性當然是促進着各種變化的。但是壟斷所固有的停滯和腐朽的趨勢仍舊在發生作用,而且在某些工業部門,在某些國家,在一定的時期,這種趨勢還占上風。
  • 於是,以「剪息票」為生,根本不參與任何企業經營、終日遊手好閒的食利者階級,確切些說,食利者階層,就大大地增長起來。帝國主義最重要的經濟基礎之一——資本輸出,更加使食利者階層完完全全脫離了生產,給那種靠剝削幾個海外國家和殖民地的勞動為生的整個國家打上了寄生性的烙印。
  • 在世界上「貿易」最發達的國家,食利者的收入竟比對外貿易的收入高4倍!這就是帝國主義和帝國主義寄生性的實質。因此,「食利國」(Rentnerstaat)或高利貸國這一概念,就成了論述帝國主義的經濟著作中通用的概念。世界分為極少數高利貸國和極大多數債務國。
  • 食利國是寄生腐朽的資本主義的國家,這不能不影響到這種國家的一切社會政治條件,尤其是影響到工人運動的兩個主要派別。
  • 如果帝國主義的力量不遇到抵抗,它就確實會走向這種結局。這裡對於目前帝國主義情況下的「歐洲聯邦」的意義,作了正確的估計。要補充的只有一點,就是在工人運動內部,目前在大多數國家暫時獲得勝利的機會主義者,也是經常地一貫地朝着這個方向「努力」的。帝國主義意味着瓜分世界而不只是剝削中國一個國家,意味着極少數最富的國家享有壟斷高額利潤,所以,它們在經濟上就有可能去收買無產階級的上層,從而培植、形成和鞏固機會主義。不過不要把反對帝國主義、特別是反對機會主義的那些力量忘掉,這些力量,社會自由主義者霍布森自然是看不到的。
  • 從帝國主義國家移往國外的人數逐漸減少,從比較落後的、工資比較低的國家移入帝國主義國家的人數(流入的工人和移民)卻逐漸增加,這也是與上面描述的一系列現象有關的帝國主義特點之一。
  • 帝國主義有一種趨勢,就是在工人中間也分化出一些特權階層,並且使他們脫離廣大的無產階級群眾。
  • 必須指出:在英國,帝國主義分裂工人、加強工人中間的機會主義、造成工人運動在一段時間內腐化的這種趨勢,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以前很久,就已經表現出來了。因為英國從19世紀中葉起,就具備了帝國主義的兩大特點:擁有廣大的殖民地;在世界市場上占壟斷地位。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幾十年中一直密切注視着工人運動中的機會主義和英國資本主義的帝國主義特點之間的這種聯繫。
  • 這裡已經把原因和後果明白地指出來了。原因是:(1)這個國家剝削全世界;(2)它在世界市場上占有壟斷地位;(3)它擁有殖民地壟斷權。後果是:(1)英國一部分無產階級已經資產階級化了;(2)英國一部分無產階級受那些被資產階級收買或至少是領取資產階級報酬的人領導。
  • 帝國主義已經從萌芽狀態生長為統治的體系,資本主義壟斷組織在國民經濟和政治中居於首要地位,世界已經瓜分完畢;另一方面我們看到,作為整個20世紀初期特徵的已經不是英國獨占壟斷權,而是少數帝國主義大國為分占壟斷權而鬥爭。這些經濟政治條件,不能不使機會主義同工人運動總的根本的利益更加不可調和。現在,機會主義已經不能象在19世紀後半期的英國那樣,在一個國家的工人運動里取得完全勝利達幾十年之久,但是它在許多國家裡已經成熟,已經過度成熟,已經腐爛,並且作為社會沙文主義而同資產階級的政策完全融合起來了。

九 對帝國主義的批評[編輯]

  • 集中在少數人手裡的大量金融資本,建立了非常廣泛而細密的關係和聯繫網,從而不僅控制了大批中小資本家,而且控制了大批最小的資本家和小業主,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同另一些國家的金融家集團為瓜分世界和統治其它國家而進行着尖銳的鬥爭,——這一切使所有的有產階級全都轉到帝國主義方面去了。「普遍」迷戀於帝國主義的前途,瘋狂地捍衛帝國主義,千方百計地美化帝國主義,——這就是當代的標誌。帝國主義的意識形態也滲透到工人階級裡面去了。工人階級和其它階級之間並沒有隔着一道萬里長城。德國現在的所謂「社會民主」黨的領袖,被人們公正地稱為「社會帝國主義者」,即口頭上的社會主義者,實際上的帝國主義者,而霍布森早在1902年,就已經指出英國存在着屬於機會主義「費邊社」的「費邊帝國主義者」了。
  • 資產階級的學者和政論家替帝國主義辯護,通常都是採用比較隱蔽的方式,掩蓋帝國主義的完全統治和帝國主義的深刻根源,竭力把局部的東西和次要的細節放在主要的地位,拼命用一些根本無關緊要的「改良」計劃,諸如由警察監督托拉斯或銀行等等,來轉移人們對實質問題的注意。至於那些肆無忌憚的露骨的帝國主義者的言論卻比較少見,這些人倒敢於承認改良帝國主義的基本特性的想法是荒謬的。
  • 因為用改良主義的方法修改帝國主義的基礎不過是一種欺騙,是一種「天真的願望」,因為被壓迫民族的資產階級代表沒有「繼續」前進,所以壓迫民族的資產階級代表就「繼續」後退了,後退到在標榜「科學性」的幌子下向帝國主義卑躬屈膝的地步。
  • 能不能用改良主義的方法改變帝國主義的基礎?是前進,去進一步加劇和加深帝國主義所產生的種種矛盾呢,還是後退,去緩和這些矛盾?這些問題是對帝國主義批評的根本問題。帝國主義在政治上的特點,是由金融寡頭的壓迫和自由競爭的消除引起的全面的反動和民族壓迫的加強,所以在20世紀初期,幾乎在所有帝國主義國家中都出現了反對帝國主義的小資產階級民主派反對派。考茨基以及考茨基主義這一廣泛的國際思潮背離馬克思主義的地方,就在於考茨基不僅沒有設法、沒有能夠使自己同這個經濟上根本反動的小資產階級改良主義反對派對立起來,反而在實踐上和它同流合污。
  • 考茨基維護對金融資本時代來說是「反動的理想」,維護「和平的民主」和「單純的經濟因素的作用」,從而背離了馬克思主義,因為這個理想在客觀上是開倒車,是從壟斷資本主義倒退到非壟斷資本主義,是一種改良主義的騙局。
  • 就假定會這樣,如果沒有任何壟斷,自由競爭會使資本主義和貿易發展得更快些。但是,要知道貿易和資本主義發展得愈快,產生壟斷的生產和資本的集中就愈是加強。況且壟斷已經產生了,恰好是從自由競爭中產生出來的!即使現在壟斷開始延緩發展,這也不能成為主張自由競爭的論據,因為在產生壟斷以後自由競爭就不可能了。
  • 即使同英屬殖民地的貿易,德國比英國發展得快些,那也只能證明德國帝國主義比英國帝國主義更新、更強大、更有組織、水平更高,而決不能證明自由貿易的 「優越」,因為這裡並不是自由貿易同保護主義或殖民地附屬關係作鬥爭,而是一個帝國主義同另一個帝國主義、一個壟斷組織同另一個壟斷組織、一個金融資本同另一個金融資本作鬥爭。
  • 但是事實清楚地說明:輸出的增加,恰好是同金融資本的騙人勾當相聯繫的,金融資本並不關心什麼資產階級的說教,它要從一頭牛身上剝下兩張皮來:第一張皮是從貸款取得的利潤,第二張皮是在同一筆貸款被用來購買克虜伯的產品或鋼鐵辛迪加的鐵路材料等等時取得的利潤。
  • 再說一遍,我們決不認為蘭斯堡的統計是完備的,但是必須加以引用,因為它比考茨基和斯佩克塔托爾的統計科學一些,因為蘭斯堡提供了對待問題的正確方法。要議論金融資本在輸出等等方面的作用,就要善於着重地、專門地說明輸出同金融家騙人勾當的聯繫,同卡特爾產品的銷售等等的聯繫。簡單地拿殖民地同非殖民地比較,拿一個帝國主義同另一個帝國主義比較,拿一個半殖民地或殖民地(如埃及)同其餘一切國家比較,那就正是迴避和掩飾問題的實質。
  • 被考茨基叫作超帝國主義的東西,也就是霍布森比他早13年叫作國際帝國主義的那個東西。除了用一個拉丁語詞頭代替另一個詞頭,編造出一個深奧的新詞以外,考茨基的「科學」見解的唯一的進步,就是企圖把霍布森所描寫的東西,實質上是英國牧師的偽善言詞,冒充為馬克思主義。在英布戰爭以後,英國牧師這一高貴等級把主要力量用來安慰那些在南部非洲作戰喪失了不少生命,並且為保證英國金融家有更高的利潤而交納了更高捐稅的英國小市民和工人,這本來是很自然的。除了說帝國主義並不那麼壞,說它很快就要成為能夠保障永久和平的國際(或超)帝國主義,還能有什麼更好的安慰呢?不管英國的牧師或甜蜜的考茨基抱着什麼樣的善良意圖,考茨基的 「理論」的客觀即真正的社會意義只有一個,就是拿資本主義制度下可能達到永久和平的希望,對群眾進行最反動的安慰,其方法就是使人們不去注意現代的尖銳矛盾和尖銳問題,而去注意某種所謂新的將來的 「超帝國主義」的虛假前途。在考茨基的 「馬克思主義」理論里,除了對群眾的欺騙以外,沒有任何別的東西。
  • 因為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瓜分勢力範圍、利益和殖民地等等,除了以瓜分者的實力,也就是以整個經濟、金融、軍事等等的實力為根據外,不可能設想有其它的根據。而這些瓜分者的實力的變化又各不相同,因為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各個企業、各個托拉斯、各個工業部門、各個國家的發展不可能是平衡的。如果拿半個世紀以前德國的資本主義實力同當時英國的實力相比,那時德國還小得可憐;日本同俄國相比,也是如此。是否「可以設想」一二十年之後,帝國主義大國的實力對比依然沒有變化呢?絕對不可以。
  • 所以,資本主義現實中的(而不是英國牧師或德國「馬克思主義者」考茨基的庸俗的小市民幻想中的)「國際帝國主義的」或「超帝國主義的」聯盟,不管形式如何,不管是一個帝國主義聯盟去反對另一個帝國主義聯盟,還是所有帝國主義大國結成一個總聯盟,都不可避免地只會是兩次戰爭之間的「喘息」。和平的聯盟準備着戰爭,同時它又是從戰爭中生長出來的,兩者互相制約,在世界經濟和世界政治的帝國主義聯繫和相互關係這個同一基礎上,形成和平鬥爭形式與非和平鬥爭形式的彼此交替。聰明絕頂的考茨基為了安定工人,使他們同投到資產階級方面去的社會沙文主義者調和,就把一條鏈子上的這一環節同另一環節割開,把今天所有大國為了「安定」中國(請回憶一下對義和團起義的鎮壓)而結成的和平的(而且是超帝國主義的,甚至是超而又超的帝國主義的)聯盟,同明天的、非和平的衝突割開,而這種非和平的衝突,又準備着後天「和平的」總聯盟來瓜分譬如說土耳其,如此等等。考茨基不提帝國主義和平時期同帝國主義戰爭時期之間的活生生的聯繫,而把僵死的抽象概念獻給工人,是為了使工人同他們那些僵死的領袖調和。
  • 考茨基掩蓋帝國主義的最深刻的矛盾,就必然會美化帝國主義,這在他對帝國主義政治特性的批評中也表現出來了。帝國主義是金融資本和壟斷組織的時代,金融資本和壟斷組織到處都帶有統治的趨向而不是自由的趨向。這種趨勢的結果,就是在一切政治制度下都發生全面的反動,這方面的矛盾也極端尖銳化。民族壓迫、兼併的趨向即破壞民族獨立的趨向(因為兼併正是破壞民族自決)也變本加厲了。
  • 對此還要補充的是,帝國主義不僅在新開闢的地區,而且在原有地區也實行兼併,加緊民族壓迫,因而也使反抗加劇起來。考茨基表示反對帝國主義加強政治上的反動,然而他不去說明在帝國主義時代決不能同機會主義者統一這個變得十分迫切的問題。他表示反對兼併,然而採取的卻是毫不觸犯機會主義者、最容易為機會主義者接受的方式。他是直接對德國聽眾說話的,然而他恰恰把最重要、最有現實意義的事實,例如德國兼併阿爾薩斯-洛林的事實掩蓋起來。為了評價考茨基的這種「思想傾向」,我們來舉一個例子。假定日本人指責美國人兼併菲律賓,試問會不會有很多人相信這是因為他根本反對兼併,而不是因為他自己想要兼併菲律賓呢?是不是應當承認,只有日本人起來反對日本兼併朝鮮,要求朝鮮有從日本分離的自由,才能認為這種反對兼併的「鬥爭」是真摯的,政治上是誠實的呢?
  • 考茨基對帝國主義的理論分析,以及他在經濟上和政治上對帝國主義的批評,都始終貫穿着一種同馬克思主義絕不兼容的、掩飾和緩和最根本矛盾的精神,一種盡力把歐洲工人運動中同機會主義的正在破裂的統一保持下去的意圖。

十 帝國主義的歷史地位[編輯]

  • 第一,壟斷是從發展到很高階段的生產集中生長起來的。這指的是資本家的壟斷同盟卡特爾、辛迪加、托拉斯。我們看到,這些壟斷同盟在現代經濟生活中起着多麼大的作用。到20世紀初,它們已經在各先進國家取得了完全的優勢。如果說,最先走上卡特爾化道路的,是那些實行高額保護關稅制的國家(德國和美國),那麼實行自由貿易制的英國也同樣表明了壟斷由生產集中產生這個基本事實,不過稍微遲一點罷了。
  • 第二,壟斷導致加緊搶占最重要的原料產地,尤其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基礎工業部門,即卡特爾化程度最高的工業部門,如煤炭工業和鋼鐵工業所需要的原料產地。壟斷地占有最重要的原料產地,大大加強了大資本的權力,加劇了卡特爾化的工業和沒有卡特爾化的工業之間的矛盾。
  • 第三,壟斷是從銀行生長起來的。銀行已經由普通的中介企業變成了金融資本的壟斷者。在任何一個最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中,為數不過三五家的最大銀行實行工業資本同銀行資本的「人事結合」,集中支配着占全國資本和貨幣收入很大部分的幾十億幾十億資金。金融寡頭給現代資產階級社會中所有一切經濟機構和政治機構罩上了一層依附關係的密網,——這就是這種壟斷的最突出的表現。
  • 第四,壟斷是從殖民政策生長起來的。在殖民政策的無數「舊的」動機以外,金融資本又增加了爭奪原料產地、爭奪資本輸出、爭奪「勢力範圍」(即進行有利的交易、取得租讓、取得壟斷利潤等等的範圍)直到爭奪一般經濟領土的動機。例如,當歐洲大國在非洲的殖民地占非洲面積十分之一的時候(那還是1876年的情況),殖民政策可以用非壟斷的方式,用所謂「自由占領」土地的方式發展。但是,當非洲十分之九的面積已經被占領(到1900年時)、全世界已經瓜分完畢的時候,一個壟斷地占有殖民地、因而使瓜分世界和重新瓜分世界的鬥爭特別尖銳起來的時代就不可避免地到來了。
  • 壟斷資本主義使資本主義的一切矛盾尖銳到什麼程度,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只要指出物價高漲和卡特爾的壓迫就夠了。這種矛盾的尖銳化,是從全世界金融資本取得最終勝利時開始的過渡歷史時期的最強大的動力。
  • 壟斷,寡頭統治,統治趨向代替了自由趨向,極少數最富強的國家剝削愈來愈多的弱小國家,——這一切產生了帝國主義的這樣一些特點,這些特點使人必須說帝國主義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的趨勢之一,即形成為「食利國」、高利貸國的趨勢愈來愈顯着,這種國家的資產階級愈來愈依靠輸出資本和「剪息票」為生。如果以為這一腐朽趨勢排除了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那就錯了。不,在帝國主義時代,某些工業部門,某些資產階級階層,某些國家,不同程度地時而表現出這種趨勢,時而又表現出那種趨勢。
  • 許多任務業部門中的某一部門、許多國家中的某一國家的資本家獲得了壟斷高額利潤,在經濟上就有可能把工人中的某些部分,一時甚至是工人中數量相當可觀的少數收買過去,把他們拉到該部門或該國家的資產階級方面去反對其它一切部門或國家。帝國主義國家因瓜分世界而加劇的對抗,更加強了這種趨向。於是形成了帝國主義同機會主義的聯繫,這種聯繫在英國表現得最早而且最鮮明,因為某些帝國主義發展特點的出現,在英國比在其它國家早得多。
  • 不要看錯了這種「樂觀主義」的意義:這是對機會主義的樂觀主義,這是用來掩護機會主義的樂觀主義。其實,機會主義特別迅速和特別可惡的發展,決不能保證機會主義取得鞏固的勝利,正象健康的身體上的惡性膿瘡的迅速發展,只能加速膿瘡破口而使身體恢復健康一樣。在這方面最危險的是這樣一些人,他們不願意了解:反對帝國主義的鬥爭,如果不同反對機會主義的鬥爭密切聯繫起來,就是空話和謊言。
  • 根據以上對帝國主義的經濟實質的全部論述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即應當說帝國主義是過渡的資本主義,或者更確切些說,是垂死的資本主義。

參見[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