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语录:格式手册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语录,自由的名人名言录
快捷方式
WQ:MOS

格式手册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些准则、方针,使得所有语录的编辑风格变得一致。以下的规则并没有声明不能变动,也不暗示这些规则比其他方式都要好,而且该页面所述的格式也许在不同论述与方针中有矛盾,但如果所有人的编辑方式都一致,维基语录会更易于阅读和使用,并让撰写和编辑变得更加方便。《芝加哥格式手册》(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里面的话应得到注意:

虽然该格式手册的要求并不是强制性的,但是在添加语录、谚语以及演讲时要务必追求准确达意。在加入有关语录内容之前,您可能还需要提前了解维基语录:引用限制以防止不恰当的内容被加入。

摘录命名[编辑]

摘录的名称应当以被记录者为准,并直接使用被记录者之名称直接作为标题。例如愛因斯坦巴黎聖母院(又名《钟楼怪人》)等,而不要额外附加“语录”、“摘选”等字词,例如愛因斯坦語錄巴黎聖母院語摘等都是不正确的。其次不要为实际的同一个人建立多个语录名称分别撰写,例如孫中山孫文应当为同一人物,不需要分割描述,对于这样的不同名称但应当为同一内容之语录,应当以重定向来进行关联。

作为一个建议,维基语录语录的标题最好有一个维基百科的语录的标题与之对应并保持相同,但这并不是强制,只是一种参考建议,不具有强制性,例如在维基语录中检索巴黎聖母院应该会是指巴黎圣母院 (小说)的可能性较巴黎圣母院 (教堂)的可能性更高,故一般而言没有必要特别跟随维基百科语录名称附加括号注明为小说,不过为简化搜素流程,可以建立带有括号注释内容的页面并使用重定向定义至语录主体。

对于人物以及人物作品应当注意,人物之名言应当置放于以人物为标题的语录内部,对于文学作品则应当置放于文学作品的语录内部,文学作品中可以在语录定义句中提及作者并使用内部连结来导向到作者语录,反之亦然。请注意,作品中的名言请勿在作者语录中重复使用。

对于文学作品特别指出,对于文字数目少于一千万的多部但是属于同一系列的小说、传记等,应当优先将名言存放于以该文学作品系列之下,而非单独建立每部作品的语录,对于作品中的虚拟人物的名言也应当置放于文学作品中,不过为检索方便起见,可以使用重定向来将虚拟角色名称连接至相应文学作品之下,如果有歧义的或者一个角色存在于多个系列名下的,可以建立消歧义页面以解决问题。

章节标题[编辑]

章节标题在文本中使用两个==(两个连续等号)来进行标记,更次一级标题(副标题)则使用三个连续等号,可以此类推其他多级标题,但以单个等号标记的页面标题在一般页面中则不应当使用。两个符号与标题内容之间应当插入一个额外的空格,例如== Sample ==请不要尝试使用加大的普通字形来替代标题,这将可能造成在不同设备上的字形渲染出现不一致,以及无法生成正确的页面目录。维基语录中需要的章节标题类型较为统一,通常都是有主体部分(即语录内容本身),以及之后附加的参考内容组成。主章节标题在单个语录中视觉效果比重较重,所以应当将其合理应用,在不需要特别划分时应当避免滥用,从而防止导致语录文本视觉效果破碎,缺乏完整性。当有必要划分而不需要强烈效果时,应当考虑使用副标题。

特别需要注意,要避免在章节标题中使用连结或其他特殊样式,这样可能会造成其他使用者对内容的辨识困难,这具体取决于浏览器的设定。如果有必要,最好在相应标题后的第一句加以标题解释以及适当连结。

语录定义句[编辑]

请在语录的第一句,为语录作出精简的定义。定义详细程度应当为:能够使阅读者能够简要理解辨识语录内容被收录人,而不需对其进行深刻描述或者细节刻画,并且介绍内容尽量不要超过一个段落。

如果该语录的题目有多于一个名称,每一个名称在第一次出现时都要以粗体显示。例如: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幼名帝象,谱名德明,字明德载之,号逸仙日新。流亡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与革命家,中华民国与中国国民党的创始人与缔造者,亦是三民主义的提出者与倡导者被海峡两岸的国人及世界各地的华人尊称为“国父”。

同时,语录名称应当作为此句的主语(而不是谓语)。一般来说,语录名称就是第一句的第一个词。如果这样做有困难,也请无论如何要在第一段用上语录名称,并尽量使语录名称靠前。如果该名称的来源是外文,请在括号里加上标明语言的外文原名。例如:

  • '''卡爾·馬克思'''({{Lang-de|Karl Marx}}{{bd|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

语录名称在文章当中第一次出现时,请用三对半角单引号,以让它以粗体显示,从而强调内容主体。例如:'''語錄題目'''会显示成语录题目

不要在题目上,加上方括号作连结,包括连接至对应维基百科语录等的连结,如被收录者拥有对应维基百科语录内容可在语录底部添加{{wikipedia}}来达到相同目的。 对于文学作品等存在有虚拟人物的,如果相关文学作品的虚拟人物存在维基百科人物列表或者单独语录,则可以在正文中附加导向到相关维基百科语录的内部连结。

语录主体[编辑]

语录主体内容即语录内容,一般而言,主体内容的标题应当采取語錄为标题,对于影视剧可以使用臺詞,音乐歌词可使用歌詞,书籍摘抄可使用書摘等。

对于内容主体较为短小的,无分类必要的,可以直接条列语录内容,对于语录内容较多的,建议按照一定的分类条理进行,每个分类分别以副标题标识。如果有特有明显类别的,可以按照语录类别自行分类之后在各个分类的标题下。

各条语录应当以列表样式呈现。实际上,除了语录定义句以及部分介绍内容以外,维基语录几乎所有的内容都是使用列表来呈现的。具体来说,所有的语录内容都为符号清单(有时可称呼为无序列表或者无序点列等),其在维基语法中均使用行首的星号来实现:

*第一項
*第二項
**第二項的第一個子項
**第二項的第二個子項
*第三項

显示的结果为:

  • 第一项
  • 第二项
    • 第二项的第一个子项
    • 第二项的第二个子项
  • 第三项

在实际应用中,如果原文不是汉语,则语录应当纪录内容原文。对于需要追加来源或者话语情景、事件、场合等细节消息的,应当在相应语录内容的项目中作为最后子项目以破折号——开头。解释内容一般并非完整语句,所以无需使用句号作为结尾。样例: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原文
**生存和毀滅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翻譯内容
::——莎士比亞《哈姆雷特》第三幕第一場,哈姆雷特王子之語

生成结果如下:

  •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 生存和毁灭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第三幕第一场,哈姆雷特王子之语

对于有多重翻译且有必要保留的特殊情况: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Alpha譯)    //翻譯内容之一,表示翻譯内容之一為Alpha所譯。
**存在或是消滅,這個問題值得考慮。(Beta譯)          //翻譯内容之二,表示翻譯内容之二為Beta所譯。
:::——莎士比亞《哈姆雷特》第三幕第一場,哈姆雷特王子之語

生成结果如下:

  •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Alpha译) //翻译内容之一,表示翻译内容之一为Alpha所译。
    • 存在或是消灭,这个问题值得考虑。(Beta译) //翻译内容之二,表示翻译内容之二为Beta所译。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第三幕第一场,哈姆雷特王子之语

在罕见情况下,有可能会遇到需要使用有序列表的情形,此时需要将最后一个星号更改为井号来实现。例如:

*第一項
*第二項
*#第二項的第一個子項
*#第二項的第二個子項
*第三項

显示效果为:

  • 第一项
  • 第二项
    1. 第二项的第一个子项
    2. 第二项的第二个子项
  • 第三项

标点符号[编辑]

特别注意,由于维基语录几乎完全是由引用构成的,所以其各个语录内容不需要额外使用引号来标明引用。过去的页面中可能由于规定尚未明确而导致有额外使用引号将内容括起来的情形,编辑时应该随时更新为无引号状态。在几乎所有情况下,来自书面来源的引文应遵循原始标点符号。对于部分引用可能会出现例外情况,即保留原始标点符号会导致意外的意外更改以及原始标点符号过时或主要来源不可用的情况,则应当在不改变其应当采用的原始含义的情况下进行修正。

中文内容中的引号,在第一次出现时应当使用“”或者「」,如果在引号内部再次使用则使用‘’或者『』,若再次嵌套则再次返回使用“”或者「」,更深的嵌套以此类推,需要注意应当以或者作为引号的开头,作为引号结尾,这些符号都应当为全角符号,引号在行文中如无特殊情况需要成对使用。如果您引用多个段落,则应在每个段落的开头添加引号,但仅限于最后一个段落的末尾。

在使用英文原时规则基本与上相同,但各个符号应当改用西文样式,其他符号英文中拥有的则改用英文所规定通用样式,如果各地区文化使用规则上有差异的,偏向使用美式英文规则。需要注意,英文中使用的引号为半角直引号'",请不要使用其他近似符号进行替代。如:`,对于书籍并不使用书名号而是使用斜体字体,例如Hamlet。这一点在使用高阶文本编辑器时需要特别注意,例如Microsoft Word,其智能符号功能可能会导致在产生格式要求中不符合规范的符号。作为替代方案,您可以使用简单的文本编辑器来进行编辑。

对于其他语言的标点符号也应当使用地区语言中对于标点符号的规范,对于未定义的标点符号则可以保持原文以免产生含义错误。

另外需要特别注意标点符号可能造成的搜索功能问题,链接英文单引号的单字,例如'acbd'会导致维基语录的搜索工具无法捕捉到这个单字,除非在关键字中也带有相应的单引号。不过要搜索此类单字相对罕见,一般不需要过多考虑该类问题。

有关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等内容,请照常使用书名号。另外,有关非中文概念、中文无通用译名等语录,可以在提及语录名称后,在括号里加上原文称号。请注意括号一如其他标点符号一样,都应该使用最常见的全角符号:( )而不是半角或其他形式的( ) 或者 ﹙ ﹚等。

内容注释及引用[编辑]

对于所引用文章的来源引用可使用<ref>…</ref>以及{{Reflist}}加入资料,此时参考资料的引用方式可参照维基百科:列明来源的相关内容。

在引用内容时,原本的文本很可能由于某些原因产生语法错误或者带有歧义性,对于拉丁语言或者类似字形文本如果该错误仅为细小语法错误(例如英文中的部分缺少冠词、缺少标点符号等)只需要使用{{sic}}于文内错误处来标注明示。而对于大部分东亚文字以及类似文本,则需要使用{{NoteTag}}插入需要注释的位置,并在对应语录内容下一行中插入{{NoteFoot}}来对相应内容进行解释说明,具体用法可见相应模板页面了解。

例如:

*這是一個{{NoteTag|name=NT1st}}樣例。
*:——樣例
{{NoteFoot|1={{NoteTag|name=NT1st|參考一}}}}
*This is another{{NoteTag|name=NT2nd}} Sample{{NoteTag|name=NT2nd}}.
**這是另一個例子
**:——Beta
::::——Sample
{{NoteFoot|1={{NoteTag|name=NT2nd|參考二}}}}

显示效果为:

  • 这是一个[注 1]样例。
    ——样例
  1. 参考一
  • This is another[注 1] Sample[注 1].
    • 这是另一个例子
      ——Beta
——Sample
  1. 1.0 1.1 参考二

需要注意,这种注释主要是为了简短地解释内容,请不要将文献引用等其他内容使用类似的手法加入,这样反而会使文章阅读起来更加困难。

日期、数字、单位等细节[编辑]

各个语录的各个引用话语中的日期数字单位应当尊重原文,不予更改,对于难以被理解的或者罕见不通行的时间、数字、单位等则可以考虑使用内容注释来解释指明。此处守则是为了对标注或者来源引用进行规范的一种建议。一般而言,维基语录与维基百科遵守相同的规范,具体可参见维基百科:格式手册(日期和数字),但是有一些特别或者重要的地方需要注意:

日期[编辑]

日期在语录的来源介绍中很常见,建议文章统一使用公历纪元,格式应当为XXXX年XX月XX日,不需要前导零,例如2017年1月1日,不需要写作2017年01月01日,也不要写作2017-1-1(ISO格式)或者1/1/2017(美国、欧洲格式)等其他写法。在一般文章文本中,请勿将日期或年份与相应的维基百科文章相关联。对于有特殊意义名称的日期可以额外使用这些专有名称标记,但需要在该种描述之后附加一括号并加入公历纪元与标准格式,例如“——写于2017年元旦(1月1日)”。

数字与单位[编辑]

由于这些内容在外部介绍中很难遇到,一般只需要在语录定义句中出现,所以数字与单位的问题应当很少见。如果语录的引用文段内容出现不常见或者难以理解的内容,只需要以内容注释解释指明即可,其他格式问题则可参照维基百科样式指南。

数学公式[编辑]

对于维基语录中可能会有部分引用的数学公式或者相关内容相关的一些细节问题,可参见维基百科:数学专题,特别指出,单独的数学公式一般不属于名言。

不同类别语录注意事项[编辑]

真实人物[编辑]

对于人物所言语录,由于生平名言可能相对较多、其涵盖主题广泛。故可采取以言论所含主题或者时期划分。对于名言数目较少的,可以不必分类,不过建议名言的陈列顺序最好依照某种规则以方便其他使用者阅读。对于此类语录内容应当特别谨慎,切忌单方面的收录被记录者单方面片面的语录内容,对于仍然在世的人物需要注意遵守Wikiquote:生者语录相关内容,对于逝世者应当特别注意不要加入不可靠内容,禁止虚构、编造、歪曲被记录者名言。

另外,真实人物若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拥有小说、戏剧、电影、音乐等相关内容,则该类作品中出现的名言不属于真实人物名言语录,建议以作品或者虚拟人物为主题另外创建语录页面。但非文学艺术创作等内容,如书信、手稿、演讲等则属于真实人物名言语录。

虚构人物[编辑]

具有名言的虚构人物一般依赖于某种文学作品,依赖于文学作品的虚构人物的内容应当主要放置与文学作品的语录之中。另外,虚构人物一般会牵涉到其他虚构事物中,例如虚构世界背景、虚构生物、虚构地理位置等,此时则可参照维基百科:格式手册/虚构事物来在引文过程中加以说明。

对于独立的,概念化出现的虚构人物,或者是基于某种信仰而概念化的角色,可以视情况以相关概念为主题建立语录,或者是建立以虚拟角色为命名的语录。

影视作品(电影、电视剧)[编辑]

对于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作品,其名言内容可能会多以对话形式呈现。对于该类对话内容,同样以列表实现,不过需要兼用换行以保障排版一致,例如:

* A:Hello!
: B: Hi!
:* A:你好!
:: B:嗨!
:: ——上文中的「A」均指代「對話者A」,「B」均指代「對話者B」,B是A的朋友,A和B互相打招呼

显示效果为:

  • A:Hello!
B: Hi!
  • A:你好!
B:嗨!
——上文中的“A”均指代“对话者A”,“B”均指代“对话者B”,B是A的朋友,A和B互相打招呼

即使是非影视作品中出现的长篇讨论内容,也可按照该种形式引用名言内容。

小说、剧本(影视剧)[编辑]

小说、剧本等内容则由篇幅来决定处理方案,中、长篇及其超长篇、系列集合等篇幅较长的,一般适合单独建立语录,单独的语录以在其著作人的语录内容下方建立包含内部链接的符号清单,例如:

== 語錄 ==
*語錄内容A……
*語錄内容B……
== 其他創作作品 ==
=== 長篇小説 ===
*[[小説A]]
*[[小説B]]
=== 劇本 ===
*[[劇本]]
== 參考資料 ==
……

而短篇小说以及一般剧本等则适合置放于作者语录中,必要时可以以副标题分类列出出自某个著作或者系列。为方便读者查阅,可以适当建立以小说、剧本为标题的重定向。

艺术类文本(散文、诗歌)[编辑]

此类作品大多较为适合直接收录至创作者语录当中,必要时可以使用副标题分类并建立重定向导向至作者语录相关位置。对于隶属于某收录集或者出版时成册出版的,可考虑以所属主体为页面标题建立页面收录,例如纪伯伦的散文诗集《泪与笑》就可以单独建立淚與笑页面进行收录。

对于诗歌,在排版上可能会需要换行,类似对影视作品的要求,源代码编辑中需要<br />而在视觉化编辑中则可以利用Shift+Enter来插入换行。

实用类文本(人物传记、议论文)[编辑]

人物传记和议论文需要特殊讨论,此类文章一般都对于一个特定的人或者论述对象发表看法与评价,所以此类名言适合将其置放在被评价对象之下,另外议论文对非具象人物或者事务发表评价的,则应当将其语录放置在创作者名下语录之中。同样的,适当的重定向和内部连结可以使文章更易检索和阅读。 具体的实现:

*This is a sentence.
**這是個句子。
::——來自何處

解析效果为:

  • This is a sentence.
    • 这是个句子。
——来自何处

其他艺术作品(音乐、绘画)[编辑]

音乐作品包含内容则主要为其歌词内容,而绘画作品此处也一般是指漫画等具有实际语言内容的作品,该类作品不适当直接收录在创作人语录中,一般情况下应当单独建立新语录页面收录,同样可以在创作人的语录内容下方建立包含内部链接的符号清单来引导阅读。

以主题、事件为中心的语录[编辑]

主题类语录(例如“幸福”、“和平”等抽象主题)也可考虑可排序表格,可方便读者检索依据日期、国家地区分区、人士、作品(包括法律法规法例法令)排序的内容。例如:

{{legal}}
{|class="wikitable sortable"
|-
! 日期
! 地點
! 人士、作品、摘錄
! 語錄類型
|-
| 1783年09月11日
| 美國
| [[本傑明·富蘭克林]]致Josiah Quincy書信<br>
{{lang|en|There never was a good war or a bad peace.}}<br>
從來就不存在好的戰爭,也不存在壞的和平。
| 名人名言
|-
| 1946年12月25日制定<br>1947年01月01日公布<br>1947年12月25日施行
| 中華民國
| [[s:中華民國憲法|中華民國憲法]]第137條第1項 中華民國之國防,以保衛國家安全,維護世界和平為目的。
| 法律法規
|-
|}

效果如下:

日期 地点 人士、作品、摘录 语录类型
1783年09月11日 美国 本杰明·富兰克林致Josiah Quincy书信

There never was a good war or a bad peace.
从来就不存在好的战争,也不存在坏的和平。

名人名言
1946年12月25日制定
1947年01月01日公布
1947年12月25日施行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宪法第137条第1项 中华民国之国防,以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为目的。 法律法规

特殊问题[编辑]

存争议性、错误内容[编辑]

实际上存在有这样一类名言,其本身的来源不可考据或者根本就是错误的、张冠李戴的,但是其已经在人群中广为流传使用,对于这样的名言内容,为避免对内容实质存在性有误解(例如以为这些名言是正确的,并且将广泛的误传作为来源)而造成反复的增添和删除,故对此类争议内容应当采取保留措施,但是必须需要明确注明其为误传的或者是真实性有争议的名言。

对于完全的误传(广泛流传某名言为A所说,但是实质完全无法考察到A说过)以及张冠李戴(是A说的话,却被流传为B所说)名言,应当使用{{錯誤歸結的 (起始)}}…{{錯誤歸結的 (結束)}}包含该误传语句。其模板内包含内容制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并参考本文上方的格式说明来选择,使用方式举例:

{{錯誤歸結的 (起始)}}
*一句被誤傳的話語。
**——說明被誤傳為何以及被誤傳的簡單理由,或者僅說明這是誤傳,但均需要加註可靠來源以證明這是誤傳
{{錯誤歸結的 (結束)}}

或者

{{錯誤歸結的 (起始)}}
內容情況說明,以及誤傳理由等內容,需要可靠來源證明。
*A:被誤傳的對話內容。
*B:被誤傳的對話內容。
{{錯誤歸結的 (結束)}}

解析结果分别为:


  • 一句被误传的话语。
    ——说明被误传为何以及被误传的简单理由,或者仅说明这是误传,但均需要加注可靠来源以证明这是误传


内容情况说明,以及误传理由等内容,需要可靠来源证明。

  • A:被误传的对话内容。
  • B:被误传的对话内容。


对于一些名言内容,其可能在实际此话语的准确性或存在性上有争议。对于此类内容,则应当使用{{有爭議的 (起始)}}…{{有爭議的 (結束)}}包含该争议语句。其使用方式与上类似,此处仅展示效果如下:


  • 话语内容。
    ——说明


内容情况说明等。

  • A:对话内容。
  • B:对话内容。

连结形式[编辑]

参考来源[编辑]

维基语录的内容应当能够由可靠的来源来进行佐证,内容添加者亦有列明来源的义务。编者最好以内文引用方式列出来源,即在内容后面加入注脚(使用<ref>...</ref>)。维基语录现时并不包含类似维基百科Cite类模板,例如Cite bookCite paper等。故对网页主要展示来源方式依赖于外部链接,书籍类或者其他形式则较依赖文字叙述。请务必保障来源说明的可靠性以及明确性,模棱两可的、无法查验的参考来源不会被视为有效来源。

清楚来源标示的格式建议采用注脚的方式呈现,为标明资料来源、文章补充注解的一种方法。一般注脚会在文章内以符号或数字标示,然后在文章末端,列出所有的补充、资料来源的详情。让编者补充细节之余,也不影响行文的聚焦,让版面显得更整齐。

为了便于读者阅读,下面给出了在维基百科上使用参考文献时所建议的格式:

在文末列出参考文献,建议使用顺序列表(使用#)。

建议的参考文献格式,可参考中国大陆的GB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作者如果多于两人则只写前两位主要作者,其余作者则通过在其后加“等”字略去。若为翻译的文章,则先写国别、原作者,再写译者(某某译)。如有参考非中文文献,请勿将其参考文献以中文列出,而是应该使用该文献的原始语言。详细说明可参见维基百科:列明来源#文献参考的格式

对于<ref>...</ref>的语法实现,可参考维基百科:帮助:脚注。维基语录与维基百科实现方式相同。

内部连结[编辑]

通常而言,维基语录内的内部连结有连结维基语录以及连接其他维基姊妹计划两种,其中连接其他姊妹计划的通常以维基百科居多。若要连接维基语录内部页面,只需要使用连续两个半角方括号即可,例如[[語錄頁面名稱]]就会指向 https://zh.wikiquote.org/wiki/語錄頁面名稱 ,若要连接其他计划,则需要在对应名称之前加入跨维基字首和一半角冒号,例如若要指向维基百科的A页面,只需要依照前例使用[[w:A]]即可,此处的w即是指代维基百科,对于跨维基字首,可以检视Special:跨wiki取得。跨维基字首可以组合使用,组合间隔亦是用半角冒号,例如en:w即是指英文维基百科。但是如果在语录内部使用跨语言,请不要使用此种方法,因为这种方法难以区分外语连结而且难以维护更改。

外部链接[编辑]

维基语录并不是内容农场,请不要建立包含大量连结却无实际内容的语录内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语录内容排斥外部链接,与此相反,适当的、充足的连结十分有助于对文章内外的理解。需要注意,对于用参考文献进行引用以对内容证明最佳选择仍然是上方参考来源所述方式。

要令一位址变成链接,只需要把它放进一对方括号中间,[位址 空白后附加的描述文字]。该位址必须是以“http://”或其他形式(如“ftp://”)开头,当然,裸露的连结一般来说也够解析,但是要特别注意这种解析的可靠性不能够完全得到保障,甚至有时候会出现不该解析时解析或者相反的情况,所以并不推荐加入此类直接裸露的连结。除非你直接引用网址作为您的参考文献,否则可以考虑利用以上方法来隐藏网址而只显示描述文字。一个页面的“可打印版”会把所有的地址全部显示出来所以并不用担心隐藏位址的行为会导致资料丢失。

没有附加的描述文字的外部链接会以注脚的形式显示,如果在地址之后有一空白和文字,那些文字就会代替地址显示出来,有需要时可以用这一做法把地址放在内文中。对于这些不同的显示方式,有以下方式作为例子:

https://www.wikiquote.org
[https://www.wikiquote.org]
[https://www.wikiquote.org 自由的名人名言錄]

解析效果分别为:

https://www.wikiquote.org

[1]

自由的名人名言录

但是在大多数情况,把这些地址放到条目最底的一个名称为“外部链接”处会更为清晰有条理,例如这样。

== 外部連結 ==
[https://www.wikipedia.org 維基百科]
[https://www.wikiquote.org 維基語錄]

维基姊妹计划模板[编辑]

维基姊妹计划模板是一种特殊的外部链接模板,这种模板可以用来连结相关的其他维基媒体计划内容,常用的跨维基模板有例如{{wikipedia}}、{{wikisource}}等。对于需要跨维基计划的同时还需要跨语言的,可以在模板名称之后加以lang使其变更为{{wikipedialang}}、{{wikisourcelang}}模板来进行内容关联,此类模板一般都是右对齐的。

此类模板实际属于外部链接的一种,故此类模板应当视实际情况放置于参考资料或者外部链接等部分。实际上,本页面的最底部就有一个该模板指向维基百科格式手册内容。

不要花里胡哨[编辑]

使用格式化程式码的时候请注意不要使效果或者实现过于复杂。过于复杂的内容一来对其他编辑可能不友好,另外在某些使用者的浏览渲染过程中也未必能够得到正确渲染。请注意,永远不要假定您所输入的某一代码在显示时保证会有预料的显示效果。

简洁直观的显示效果程式码不仅能够提升内容的直观可读性,于有助于未来对于内容的维护编辑。建立一个详细周全的语录是首要的任务,但保证维基语录在编辑和维护上的容易程度也是重要目标之一。

在各类复杂效果处理中,HTML程式码尤其需要注意,不当的程式码甚至会导致整个页面的不可用。

以上的内容都没有说明时……[编辑]

当您遇到一个我们没有谈及到的情况时,您可以参考其他的资源。如果这指南与其他的资源有不同,我们应采用这里的做法。但我们欢迎您把讨论带到讨论页。

更简单的做法是打开一篇已经完成而且质量较高的语录,看看其内部的板式是如何编排处理的。您可以把它关掉而不作任何的改动,但当您在那儿请四处看看。几乎所有的页面都有改进的空间,或者您可以把它修改一下令其更符合此手册。

在其他地方了解更多[编辑]

“维基语录:格式手册”是一个在维基语录长期施行的格式指导方针,在许多情况中,当某些问题在本页内容中没有得到充分说明时均可以在维基语录:格式手册页面找到有用的答案。

注释[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