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人類的使用方法:控制論與社會

維基語錄,自由的名人名言錄

《人類的使用方法:控制論與社會》(英語:The Human Use of Human Beings)是一本1950年出版的書。

1948年,維納的《控制論》問世,由於是一部數學名著,沒有高等數學基礎的讀者很難讀懂。為了使控制論的觀念能為一般人所接受,維納應讀者的要求出版了這本《控制論》的姊妹篇《控制論與社會》。全書沒有一個數學公式,相當於《控制論》的科普讀物。

序言 關於偶然性宇宙的想法

[編輯]
  • 有些人質疑熵和生物學的無組織性是否完全等同。我遲早要評價這些意見,但目前我也只能假定上述兩者的差別不在於基本性質而在於觀測系統。學術界過於期待奢求一個人人都同意的熵的終極定義,而且不限於封閉的孤立系統。
    There are those who are skeptical as to the precise identity between entropy and biological disorganization. It will be necessary for me to evaluate these criticisms sooner or later, but for the present I must assume that the differences lie, not in the fundamental nature of these quantities, but in the system in which they are observed. It is too much to expect a final, clear-cut definition of entropy on which all writers agree in any less than the closed, isolated system.

第一章 控制論史

[編輯]
  • 所謂有效地生活就是擁有足夠的信息來生活。
    To live effectively is to live with adequate information.
  • 當我給機器發出一道命令時,這情況和我給人發出一道命令的情況並無本質的不同。
    When I give an order to machine, the situation is not essentially different from that which arises when I give an order to a person.
  • 我們只能通過消息的研究和社會通訊設備的研究來理解社會,這也是本書的的主旨。
    It is the thesis of this book that society can only be understood through a study of the message and the communication facilities which belong to it.
  • 當我們去控制別人的行動時,我們得給他通個消息,儘管這個消息是命令式的,但其發送的技術與報道事實的技術並無不同。
    When I control the action of another people, I communicate a message you him, and although this message is in the imperative mood, the technique of communication does not differ from that of a message of fact.
  • 在控制和通訊中,我們一定要和組織性降低與含義受損的自然趨勢作鬥爭,亦即要和吉布斯所講的增熵趨勢作鬥爭。
    In control and communication we are always fighting nature's tendency to degrade the organization's and to destroy the meaningful, the tendency, as Gibbs has shown us, for entropy to increase.
  • 事實上完全可以將消息的信息量看成負熵,即其概率的負對數。也就是說,概率上越是可幾,提供的信息就越少。比如陳詞濫調就不如念詩那麼有啟發性。
    In fact, it is possible to interpret the information carried by a message as essentially the negative of its entropy, and the negative logarithm of its probability. That is, the more probable the message, the less information it gives. Clichés, for example, are less illuminating than great poems.

第二章 前進和熵

[編輯]
  • 我認為,最好避免使用「生命體」「靈魂」「活力論」等本身需要證明的修飾詞,而僅僅指出機器和人之間存在的聯繫,因為我們沒有理由反對機器和人都是總熵趨於增大中的減熵體。
    • It is in my opinion, therefore, best to avoid all question-begging epithets such as "life,""soul,""vitalism," and the like, and say merely in connection with machines that there is no reason why they may not resemble human beings in representing pockets of decreasing entropy in a framework in which the large entropy tends to increase.

第三章 僵化和學習:通訊行為的兩種模式

[編輯]
  • 控制原理不僅可以應用於巴拿馬運河的水閘,而且可以應用於國家、軍隊和個人。
  • 崇拜效率的人們喜歡讓每一個人從孩提時期起就在指定給他的社會軌道上活動,執行着束縛他就像奴隸之被束縛於泥土上面的社會職能。在美國的社會圖景中存在着這些傾向,存在着這種對未知未來所蘊含的種種機會之否定,這是可恥的。
  • 如果採用這種社會(螞蟻社會)作為人類社會的模式,那我們就會生活在法西斯的國家中,其中每一個體生來就命中注定了有着自己的特定的職業:統治者永遠是統治者,士兵永遠是士兵,農民不外乎是農民,而工人則註定了是工人。

第四章 語言的機制和歷史

[編輯]
  • 把一種語言翻譯成另一種語言時,字義之間的不完全等當就限制着這一語言的信息向另一語言流動,其中的種種困難是顯而易見的。
  • 人對語言的興趣似乎是一種天生的對編碼和譯碼的興趣,它看來是在人的任何興趣中最近乎人所獨有的。言語是人類的最大興趣,也是人類的最突出的成就。
  • 從控制論的觀點看來,語義學界定了信息意義的範圍並使它在通訊系統中免於逸失。

第五章 作為信息的生物組織

[編輯]
  • 通訊的基本觀念就是消息的運輸,而物質和消息一起運輸乃是達到上述目的的唯一可以設想的方式。交通運輸與其說是基本上在於輸送人體,倒不如說基本上在於輸送人的信息。

第六章 法律與交流

[編輯]
  • 無歧義性、判例和十分明確的法律解釋傳統都遠比理論上的公平合理更有價值。
  • 不論法律的其他責任為何,他的首要責任就是認識法律自身的缺點。
  • 法律問題可以看作是通訊問題和控制論問題,這也就是說,法律問題就是對若干危險情況進行有秩序的、可重複的控制

第七章 通訊、保密和社會政策

[編輯]
  • 正因為熵在閉合系統中有自發增加的趨勢,所以信息也有自發降低的趨勢;正因為熵是無秩序的量度,所以信息是秩序的量度。信息和熵都不是守恆的,都同樣不適用於作為商品。
  • 信息,與其說是旨在儲藏,不如說旨在流通。
  • 對於人腦來說,沒有馬其諾防線。
  • 人活着,就不免要參加受到外界影響並對外界做出行動的連續流中,而在這個連續流中,我們只不過是承前啟後的中介物而已。
  • 保密、消息堵塞和欺騙,這一切技術都是為了保證自己一方能夠比對方更加有效的使用通訊力量和通訊手段的。在這樣一場用信息的戰鬥中,保持自己一方的通訊通路的開放和妨礙對方所支配的通訊通路的利用具有同樣重要的意義。

第八章 知識分子和科學家的作用

[編輯]
  • 我們的中小學校比較重視的是形式化的課堂教育,而非真正學到某種東西的智力訓練;他們把一門科學或文學課程所需要的許多艱苦的準備工作都推到大專學校去了。
  • 在藝術之中,追求新事物以及尋找表現它們的新方法這個願望乃是一切生活和樂趣的源泉。
  • 我們不僅要反對現代世界中由於通訊工具的重重困難而產生的宰割思想獨創性的現象,而且更要反對已經把獨創性連根砍出的那把斧頭。

第九章 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

[編輯]
  • 一個人如果除了自己的體力之外別無他物可賣,那他是賣不出什麼值得任何人花錢去買的東西的。

第十章 某些通訊機器及其未來

[編輯]
  • 這類機器(國家管理機器)雖然自身不會興風作浪,但可以被某人或某一伙人所利用,以之來增強他們對其餘人類的控制。
  • 機器對社會的危險並非來自機器本身,而是來自使用機器的人。
  • 當個體人被用作基本成員來編織成一個社會時,如果他們不能恰如其分地作為負着責任的人,而只是作為齒輪、槓桿和螺絲釘的話,那即使他們的原料是血和肉,實際上和金屬並沒有什麼區別。

第十一章 語言、迷惑和干擾

[編輯]
  • 科學家與之鬥爭的妖魔,是混亂,而非有目的的陰謀。
  • ……科學不可能沒有信仰……然而,如果沒有「自然界遵守規律」這樣一種信仰,那就不能有任何科學。
  • 歸納邏輯(培根的邏輯)與其說是一種能夠證明的東西,不如說是一種能夠據以行動的東西,我們根據這種邏輯所作出的行動就是信仰的最高表現。
  • 科學是一種生活方式,只有人們具有信仰自由的時候才能繁榮起來。基於外界的命令而被迫去遵從的信仰並不是什麼信仰,基於這種假信仰而建立起來的社會必然會由於癱瘓而導致滅亡,因為在這樣的社會裡,科學沒有健康生長的基礎。

參考文獻

[編輯]

參見

[編輯]
維基百科中的相關條目:
    • 維納《控制論:或關於在動物和機器中控制和通信的科學》(1948年)
    • 錢學森《工程控制論》(195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