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溢嘉
外观
王溢嘉(1950年7月8日—),台湾台中市人。
语录
[编辑]- 我们班上有很多医生世家的,像台大医院院长林芳郁、卫生署长侯胜茂,但我们两个是一般家庭出身,我亲戚都是农人。那时候医学系在丙组,我是甲组毕业,念台中一中时,就爱看文星,最大的理想是到台大念书。后来家里要求,我才去考丙组,填志愿只填台大,刚好考上第一志愿。[1]
- 我一进去就觉得自己跟别人不一样。大一国文课第一篇作文写“我”,自我介绍,我在那边批评唐诗,骂王维是伪君子。那个国文老师第一次教医学系,他说看到大家的作文都很感动,每个人都是要济世救人才来念医学院。我听了很惭愧,竟然忘记这样写。我大一到大三,都在写文章、读自己的书、编系刊,大四时,大新社社长忽然写信给我,说希望我加入大新社当主笔,后来又当上总编辑、社长,医学系的功课比较荒废了。[1]
热爱写作
[编辑]- 我们大二住同一层楼那阵子,会一起打桥牌,但其实不算同一挂。他接近大自然,我接近不自然(叶:他往都市跑,我往山上跑);他爬山的时候,我爬格子。[1]
医学伦理
[编辑]- 我如果念电机但没做这行,不会有什么罪恶感,但是念医学系没当医师有罪恶感。因为在被教育成医师的过程中,你已经逾越了人生的某个范畴,侵犯了某些病人的隐私,像病人在睡觉,你去把人家叫起来抽血。所以你必须为此,付出你的许诺。[1]
- 医师和牧师一样,因为职业的特权,逾越了人生的某个范畴,因此要付出许诺,要有爱心、耐心。我觉得有三种人适合做医师,第一种人有虔诚的宗教信仰,像我们班有不少基督徒;第二种人勤做医疗服务;第三种人热爱大自然(眼睛看着热爱爬山的叶金川)。[2]
- 联考制度、医疗政策也重要。以美国为例,医师在大医院受完训,就须下乡、到偏远地方接触较低下阶层的老百姓。人皆有恻隐之心,在这样的环境下,恻隐之心便会被挑起、有所改变。而台湾的医学生多半抢着进一流教学医院。黑泽明有个电影叫“红胡子”,就是讲一个唯利是图的医师下乡后,受到老医师感召,改变了人生志向。卡谬的小说“瘟疫”里,一个无神论的医师进入疫区,看到无辜受苦的老人与小孩,也一改原本的冷漠,下决心对抗瘟疫。为什么这么多人要念医学系?他们认为医师是高尚、受尊敬、收入高的职业,但其实不只如此,因此,医学院在养成阶段,就应以环境来熏陶改变学生。[2]
- 对对对!你跟我的看法不约而同。因为采新教材(新数学),我们这一班重考生最少,只有三个。但我们之前或之后,台大医学系重考生的比率都在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之间。我们这一班女生也特别多,有二十二个,全部都是北一女的。一个单位或体制,都有一个选择的“筛孔”,我们这一届的“筛孔”跟别人不一样,选择的路和结局也不一样。[2]
评论叶金川
[编辑]- 我们南部来的也当家教,但台北的很少这样。我当时觉得他是“勤勉又浪漫”的人。[1]
- 我很佩服他。他做公共卫生行政,需要耐性和勇气。年轻时他就很理想主义,读公卫所这个选择,就跟人家很不一样。[1]
对中国哲学的看法
[编辑]- 人生的真相是“此事古难全”,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没有十全十美的道德。孔子的意思似乎在告诉我们,没有什么是“绝对”的,感性不一定好,理性也不一定对,重要的是在面临两难时,你要听从自己的“良知”,依自己的价值判断去做抉择。[3]
- 但所谓“理性道德高于感性道德”,其实只是某些人的看法,有人问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人道主义者卡缪(Albert Camus),如果他母亲犯了罪,那么在正义与他母亲之间,他将选择何者?卡缪回答:“我爱正义,但在正义之前,我会为我母亲辩护。”意思是如果“正义”与“母亲”不可兼得,那他会选择母亲。而身为白人总统,但却主张解放黑奴、并为此而战的美国总统林肯更说:“我发现慈悲总是比严格的正义能带来更丰硕的果实。”他的解放黑奴是来自正义感(理性)或慈悲心(感性),或两者兼而有之?而又以何者的比重较多?那恐怕只有林肯自己知道。[3]
- 孔子认为要符合“义”的“信”才有意义(信近于义,言可复也),也才是我们必须信守的承诺。[3]
- 但却让人想起这句名言:“疯狂有两种:一是失去理性;一是除了理性外,什么都失去。”要求“绝对理性”,其实是一种更可怕的疯狂。[3]
- 由此可知,在面临道德的两难时,孔子也没有要求大家对“仁”与“义”不能有任何的违背,在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以价值判断为依归才是最明智的抉择。[3]
悲慧生死书
[编辑]- 谷神有一次对我说,他对放弃高薪的工作回国创业感到有些后悔,觉得他低估了会遭遇的挫折和挑战。我故诉他,当年我放弃当医师,改行当作家和做出版时,面临比他更大的压力,但最后还是靠“自我肯定”撑过去。史怀哲当年也是在日记里抱怨为什么要到非洲?遭遇挫折是家常便饭,重要的是你要有坚定的意志,乐观去面对挑战。(209页)
- 生命不单只有长度,它还宽度、深度与高度等范畴;要将它们一视同仁、等价齐观,才是真正的“齐物”。认为每个生命在不同范畴里的长度、宽度、深度与高度,没有本质上的差别,那才是真正的“慈悲”。(211页)
- 想到自己可能随时会死亡,就更懂得珍惜有限的生命,不再浪费时间去追逐稍纵即逝的浮华与虚荣。真诚直视内心,问自己: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有意义、有尊严、有价值的事体,然后放手与放心去做。(227页)
其他
[编辑]- 缪生的家长悲痛莫名,质问老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在详细情形还有待进一步厘清的情况下,家长群里就有家长发起“老师没有错,你们点个赞”,结果不在现场、未明真相的家长纷纷按赞;而在“未来美少女”的同学群,缪生也被除名。[4]
- 教育不是灌输、填鸭,而是要训练慎思明辨的能力。对各种“正能量”的说法不能照单全收,而应“叩其两端”,了解它们的利弊得失,《失控的正向思考》一书里就举了一大堆正向思考与世俗正能量的弊病,在你等量齐观了利弊得失,慎思明辨之后,选择适合你或你相信的“正能量”,那才是应该有的理性做法,不盲从、不冒进,它也才能成为你人生可以信赖的指引。[4]
评价
[编辑]叶金川评论
[编辑]- 我一定要提他写的实习医师手记。我们常实习到半夜,甚至到白天,有一天睡不着,看他写到医师是“盗取病人生命的秘密”,我本来累得要死,忽然觉得,哇,这工作很神圣,自己怎么那么伟大。[1]
- 我从不认为他是迷途羔羊。我走社会工作,他走自己的路,像荒野大镖客、独行侠。我在儿子国中一年级的课本,看到他的文章,“虫洞书简”那本书里的文章。我打电话给他,他说,那只是随便写一写的。他正式写的,别人都看不懂啦,哈哈。[1]
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引用错误:
<ref>
标签无效;未给name(名称)为Wang
的ref(参考)提供文本 - ↑ 2.0 2.1 2.2 引用错误:
<ref>
标签无效;未给name(名称)为Wang2
的ref(参考)提供文本 - ↑ 3.0 3.1 3.2 3.3 3.4 王溢嘉; no. 王溢嘉《论语不一样》:“诚实”与“救人一命”,何者重要?. TNL: no. 2018/10/05 [2020年8月21日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8月21日) (中文).
no
- ↑ 4.0 4.1 云论; no. 王溢嘉/小学生之死 当正能量沦为毒鸡汤时. ETtoday新闻云. 2020年06月26日 [2020年8月21日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8月21日)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