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溢嘉
外觀
王溢嘉(1950年7月8日—),台灣台中市人。
語錄
[編輯]- 我們班上有很多醫生世家的,像台大醫院院長林芳郁、衛生署長侯勝茂,但我們兩個是一般家庭出身,我親戚都是農人。那時候醫學系在丙組,我是甲組畢業,念台中一中時,就愛看文星,最大的理想是到台大念書。後來家裏要求,我才去考丙組,填志願只填台大,剛好考上第一志願。[1]
- 我一進去就覺得自己跟別人不一樣。大一國文課第一篇作文寫「我」,自我介紹,我在那邊批評唐詩,罵王維是偽君子。那個國文老師第一次教醫學系,他說看到大家的作文都很感動,每個人都是要濟世救人才來念醫學院。我聽了很慚愧,竟然忘記這樣寫。我大一到大三,都在寫文章、讀自己的書、編系刊,大四時,大新社社長忽然寫信給我,說希望我加入大新社當主筆,後來又當上總編輯、社長,醫學系的功課比較荒廢了。[1]
熱愛寫作
[編輯]- 我們大二住同一層樓那陣子,會一起打橋牌,但其實不算同一掛。他接近大自然,我接近不自然(葉:他往都市跑,我往山上跑);他爬山的時候,我爬格子。[1]
醫學倫理
[編輯]- 我如果念電機但沒做這行,不會有什麼罪惡感,但是念醫學系沒當醫師有罪惡感。因為在被教育成醫師的過程中,你已經逾越了人生的某個範疇,侵犯了某些病人的私隱,像病人在睡覺,你去把人家叫起來抽血。所以你必須為此,付出你的許諾。[1]
- 醫師和牧師一樣,因為職業的特權,逾越了人生的某個範疇,因此要付出許諾,要有愛心、耐心。我覺得有三種人適合做醫師,第一種人有虔誠的宗教信仰,像我們班有不少基督徒;第二種人勤做醫療服務;第三種人熱愛大自然(眼睛看着熱愛爬山的葉金川)。[2]
- 聯考制度、醫療政策也重要。以美國為例,醫師在大醫院受完訓,就須下鄉、到偏遠地方接觸較低下階層的老百姓。人皆有惻隱之心,在這樣的環境下,惻隱之心便會被挑起、有所改變。而台灣的醫學生多半搶着進一流教學醫院。黑澤明有個電影叫「紅鬍子」,就是講一個唯利是圖的醫師下鄉後,受到老醫師感召,改變了人生志向。卡謬的小說「瘟疫」裏,一個無神論的醫師進入疫區,看到無辜受苦的老人與小孩,也一改原本的冷漠,下決心對抗瘟疫。為什麼這麼多人要念醫學系?他們認為醫師是高尚、受尊敬、收入高的職業,但其實不只如此,因此,醫學院在養成階段,就應以環境來薰陶改變學生。[2]
- 對對對!你跟我的看法不約而同。因為採新教材(新數學),我們這一班重考生最少,只有三個。但我們之前或之後,台大醫學系重考生的比率都在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之間。我們這一班女生也特別多,有二十二個,全部都是北一女的。一個單位或體制,都有一個選擇的「篩孔」,我們這一屆的「篩孔」跟別人不一樣,選擇的路和結局也不一樣。[2]
評論葉金川
[編輯]- 我們南部來的也當家教,但台北的很少這樣。我當時覺得他是「勤勉又浪漫」的人。[1]
- 我很佩服他。他做公共衛生行政,需要耐性和勇氣。年輕時他就很理想主義,讀公衛所這個選擇,就跟人家很不一樣。[1]
對中國哲學的看法
[編輯]- 人生的真相是「此事古難全」,沒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沒有十全十美的道德。孔子的意思似乎在告訴我們,沒有什麼是「絕對」的,感性不一定好,理性也不一定對,重要的是在面臨兩難時,你要聽從自己的「良知」,依自己的價值判斷去做抉擇。[3]
- 但所謂「理性道德高於感性道德」,其實只是某些人的看法,有人問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家、人道主義者卡繆(Albert Camus),如果他母親犯了罪,那麼在正義與他母親之間,他將選擇何者?卡繆回答:「我愛正義,但在正義之前,我會為我母親辯護。」意思是如果「正義」與「母親」不可兼得,那他會選擇母親。而身為白人總統,但卻主張解放黑奴、並為此而戰的美國總統林肯更說:「我發現慈悲總是比嚴格的正義能帶來更豐碩的果實。」他的解放黑奴是來自正義感(理性)或慈悲心(感性),或兩者兼而有之?而又以何者的比重較多?那恐怕只有林肯自己知道。[3]
- 孔子認為要符合「義」的「信」才有意義(信近於義,言可復也),也才是我們必須信守的承諾。[3]
- 但卻讓人想起這句名言:「瘋狂有兩種:一是失去理性;一是除了理性外,什麼都失去。」要求「絕對理性」,其實是一種更可怕的瘋狂。[3]
- 由此可知,在面臨道德的兩難時,孔子也沒有要求大家對「仁」與「義」不能有任何的違背,在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情況下,以價值判斷為依歸才是最明智的抉擇。[3]
悲慧生死書
[編輯]- 穀神有一次對我說,他對放棄高薪的工作回國創業感到有些後悔,覺得他低估了會遭遇的挫折和挑戰。我故訴他,當年我放棄當醫師,改行當作家和做出版時,面臨比他更大的壓力,但最後還是靠「自我肯定」撐過去。史懷哲當年也是在日記裏抱怨為什麼要到非洲?遭遇挫折是家常便飯,重要的是你要有堅定的意志,樂觀去面對挑戰。(209頁)
- 生命不單只有長度,它還寬度、深度與高度等範疇;要將它們一視同仁、等價齊觀,才是真正的「齊物」。認為每個生命在不同範疇裏的長度、寬度、深度與高度,沒有本質上的差別,那才是真正的「慈悲」。(211頁)
- 想到自己可能隨時會死亡,就更懂得珍惜有限的生命,不再浪費時間去追逐稍縱即逝的浮華與虛榮。真誠直視內心,問自己:什麼才是自己真正想要、有意義、有尊嚴、有價值的事體,然後放手與放心去做。(227頁)
其他
[編輯]- 繆生的家長悲痛莫名,質問老師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在詳細情形還有待進一步釐清的情況下,家長群裏就有家長發起「老師沒有錯,你們點個讚」,結果不在現場、未明真相的家長紛紛按讚;而在「未來美少女」的同學群,繆生也被除名。[4]
- 教育不是灌輸、填鴨,而是要訓練慎思明辨的能力。對各種「正能量」的說法不能照單全收,而應「叩其兩端」,了解它們的利弊得失,《失控的正向思考》一書裏就舉了一大堆正向思考與世俗正能量的弊病,在你等量齊觀了利弊得失,慎思明辨之後,選擇適合你或你相信的「正能量」,那才是應該有的理性做法,不盲從、不冒進,它也才能成為你人生可以信賴的指引。[4]
評價
[編輯]葉金川評論
[編輯]- 我一定要提他寫的實習醫師手記。我們常實習到半夜,甚至到白天,有一天睡不着,看他寫到醫師是「盜取病人生命的秘密」,我本來累得要死,忽然覺得,哇,這工作很神聖,自己怎麼那麼偉大。[1]
- 我從不認為他是迷途羔羊。我走社會工作,他走自己的路,像荒野大鏢客、獨行俠。我在兒子國中一年級的課本,看到他的文章,「蟲洞書簡」那本書裏的文章。我打電話給他,他說,那只是隨便寫一寫的。他正式寫的,別人都看不懂啦,哈哈。[1]
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引用錯誤:無效的
<ref>
標籤,未定義名稱為Wang
的參考文獻內容文字。 - ↑ 2.0 2.1 2.2 引用錯誤:無效的
<ref>
標籤,未定義名稱為Wang2
的參考文獻內容文字。 - ↑ 3.0 3.1 3.2 3.3 3.4 王溢嘉; no. 王溢嘉《論語不一樣》:「誠實」與「救人一命」,何者重要?. TNL: no. 2018/10/05 [2020年8月21日 ].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8月21日) (中文).
no
- ↑ 4.0 4.1 雲論; no. 王溢嘉/小學生之死 當正能量淪為毒雞湯時. ETtoday新聞雲. 2020年06月26日 [2020年8月21日 ].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8月21日)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