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娜·鄂兰

维基语录,自由的名人名言录

汉娜·鄂兰(Hannah Arendt,中国大陆译作阿伦特,台湾、港澳译作鄂兰,1906年10月14日-1975年12月4日),美籍犹太裔,原籍德国,美国政治理论家,以其关于极权主义的研究著称西方思想界。她常被称为哲学家,惟她本人始终拒绝这一标签,理由是“哲学关心的是单个的人”,而她的著作集中关注“生长繁衍于大地之上的人类,而非个人”,因此应该被视为政治理论家。

语录[编辑]

  • 为了在我们通常的参考框架中精确描述班雅明的作品和他本人,人们也许会使用一连串的否定性陈述,诸如:他的学识是渊博的,但他不是学者;他研究的主题包括文本及其解释,但他不是语言学家;他曾被神学和宗教文本释义的神学原型而不是宗教深深吸引,但他不是神学家,而且对《圣经》没什么兴趣;他天生是个作家,但他最大的野心是写一本完全由引文组成的著作;他是第一个翻译普鲁斯特(和佛朗兹.黑塞一道)和圣.琼.珀斯的德国人,而且在他翻译波特莱尔的《恶之华》之前,但他不是翻译家;他写书评,还写了大量关于在世或不在世作家的文章,但他不是文学批评家;他写过一本关于德国巴洛克的书,并留下数量庞大的关于十九世纪法国的未完成研究,但他不是历史学者,也不是文学家或其他的什么家,我们也许可以试著展示他那诗意的思考,但他既不是诗人,也不是思想家。<握特·班雅明:一八九二--一九四0>。[1]
  • 毫无疑问,他赞同波特莱尔的话:对我来说,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是一件可憎的事。[1]
  • 如果没有等级划分,不把事物和人加以区分归类,没有一个社会能够正常运转。这一必要的划分是一切待遇差别的基础,而按的观点,差别作为社会的基本元素正如平等是政治的基本元素一样,与此相反的观点皆不堪一击。的关键在于社会中每个人都必须回答:他是‘什么’--这是从他是‘谁’这一问题而来的--他的角色是什么,他的作用是什么,并且它的答案肯定不能是:我是唯一的,独一无二的。不能这样回答的理由,不是因为这个回答隐含的傲慢,而是因为他毫无意义。[1]
  • 一个收藏物只有一种非专业的价值,没有任何使用价值。......而且由于收藏活动能够及终于任何类型的物品(不仅仅是艺术品。艺术品总是日常的有用物品的世界,因为它们没有任何用途),因而也就拯救了物品,因为它不再是实现某种目的的手段,而是有内在价值。班雅明因而能够把收藏热情理解为一种近似于革命热情的态度。......收藏是物品的拯救,也是对人的拯救的补充。[1]
  • 物的拯救是人的拯救的补充。[1]
  • 他们的作品适合现存秩序也不预示著某一适合于未来划分标准的新类型。[1]
  • 我在自己的一生中从没‘爱过’任何一个民族或者集体,德意志民族也罢,法兰西民族也罢,美国也罢,更没有爱过诸如工人阶级之类的群体。事实上我只爱我的亲朋好友,至于别的爱我无能为力。[2][3]
  • 如果说一件事情是持久的,那就意味着在这件事情的结局,某种东西始终如一,一如这件事情的开端。[4]
  • 隐喻是所有概念思考的每日粮食。[5]
  • 如果我们让自己有条件思考,我们是否会作出更少破坏性的选择?阿伦特认为“这种判断的前提不是高度发达的智力或在道德问题上的复杂性,而只是明确地与自己生活在一起的习惯,也就是说,参与我和我之间的无声对话”。[6]
  • 如下的信念,乃是本书所勾勒的这些轮廓得以浮现的深藏难言的背景:即使是在黑暗的时代中,我们也有权去期待一种启明,这种启明或许并不来自理论和概念,而更多地来自一种不确定的、闪烁而又经常很微弱的光亮。这光亮源于一些人,源于他们的生命和作品,他们在几乎所有情况下都点燃着,并把光散射到他们在尘世所拥有的生命所及的全部范围。[7]

参考文献[编辑]

  1. 1.0 1.1 1.2 1.3 1.4 1.5 唐诺,《读者时代》,台北:时报文化,2003
  2. 胡泳.写给未未末末十岁生日的信[N/OL]. FT中文网,2011-01-06[2019-06-11].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6342?full=y&archive
  3. 胡泳.没有监督,任何力量都是混蛋[N/OL]. 中国公民运动(原载于共识网),2014-07-03[2019-06-11].https://cmcn.org/archives/5094.
  4. 胡泳.向死而在与向生而存[N/OL]. 独立中文笔网,2019-05-30[2019-07-09].https://www.chinesepen.org/blog/archives/129318.
  5. 1975年,松尼奖得奖演说。汉娜鄂兰,《责任与判断》(台北:左岸,2008),译者蔡佩君
  6. 胡泳.爱这个世界,永远不晚——汉娜·阿伦特的思与爱[N/OL]. 经济观察报观察家(语录引自胡泳的微信),(2022-07-19)[2022-07-19].http://www.eeo.com.cn/2022/0711/543025.shtml
  7. 陈伟.黑暗时代的希望之光[J/OL].爱思想,(2008-07-21)[2019-07-09].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9605.html
维基百科中的相关条目:



维基语录链接:名人名言 - 文学作品 - 谚语 - 电影/电视剧对白 - 游戏台词 - 主题 -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