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使用者:Steele

維基語錄,自由的名人名言錄

All others:

[編輯]
  • 趙子曰︰匠成輿者,憂人不貴;作箭者,恐人不傷。彼豈有愛憎哉?寔伎業驅之然耳。--(長短經)
  • 叔孫豹: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

○前722年:魯隱公 ○前711年:魯桓公  ○前693年:魯莊公 ○前661年:魯閔公 ○前659年:魯僖公 ○前626年:魯文公

[編輯]

○前608年:魯宣公 ○前590年:魯成公 ○前572年:魯襄公 ○前541年:魯昭公 ○前509年:魯定公 ○前494年:魯哀公

[編輯]

中古漢語

[編輯]
  • 上平聲一東*dung二冬*dong三江*gang四支 jiɛ五微*miəi六魚*ngiu七虞*ngio八齊*dzhei九佳*gɛi十灰*xuəi十一真*jin十二文*miən十三元*ngiuæn十四寒*hɑn十五刪shran

多音字

[編輯]

重,樂,行,

字意

[編輯]

謚法

[編輯]
  • 短折不成曰殤 *布德執義曰穆 *暴慢無親曰厲 *安民立政曰成 *闢土服遠曰桓 *勝敵克亂曰莊 *在國遭難曰閔
  • 小心畏忌曰僖 *慈惠愛民曰文 *因事有功曰襄 *闢土有德曰襄 *忠信接禮曰文 *善問周達曰宣 *安民立政曰成

其它

[編輯]
  • 賤而得幸曰嬖
  • 驕謂恃己陵物,奢謂夸矜僭上,淫謂耆欲過度,泆謂放恣無藝。

來自詩經的成語

[編輯]
  • 小心翼翼────維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懷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國(大雅-大明)
  • 天作之合────天監在下、有命旣集。文王初載、天作之合。(大雅-大明)
  • 萬壽無疆────是烝是享、苾苾芬芬、祀事孔明。先祖是皇、報以介福、萬壽無疆。(小雅-信南山)
  • 信誓旦旦────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國風-氓)
  • 夙興夜寐────三歲爲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國風-氓)
  • 不醉不歸────湛湛露斯、匪陽不晞。厭厭夜飮、不醉無歸。(國風-湛露)
  • 風雨漂搖────予羽譙譙、予尾翛翛、予室翹翹。風雨所漂搖、予維音嘵嘵。(國風-鴟鴞)
  • 戰戰兢兢────溫溫恭人、如集於木。惴惴小心、如臨於谷。戰戰兢兢、如履薄氷。(小雅-小宛)
  • 不可救藥────天之方虐、無然謔謔。老夫灌灌、小子蹻蹻。匪我言耄、爾用憂謔。多將熇熇、不可救藥。(大雅-板)
  • 他山之石────鶴鳴於九皐、聲聞於天。魚在於渚、或潛在淵。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小雅-鶴鳴)

左傳

[編輯]
  • 多行不義,必自斃。(隱公元年)
  • 阻兵無眾,安忍無親,眾叛親離,難以濟矣。夫兵猶火也,弗戢,將自焚也。(隱公四年)
  • 國家之敗,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寵賂章也(桓公二年)
  •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襄公二十四年)
  •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宣公二年)
  • 人之所忌,其氣焰以取之,妖由人興也。人無釁焉,妖不自作。人棄常則妖興,故有妖。(莊公十四年)
  • 人之能曲直以赴禮者,為之成人。(昭公二十五年)
  • 「周諺有之:『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桓公十年)
  • 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莊公十年)
  • 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風馬牛不相及也。(僖公四年,公元前六五六年)
  • 卜以決疑,不疑何卜?(桓公十一年)
  • 國將興,聽於民;將亡,聽於神。神,聰明正直而一者也,依人而行。(莊公三十二年)
  • 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僖公五年)
  •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楚雖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成公四年)
  • 皮之不存.毛將安傅----僖公十四年
  • 欲加之罪.其無辭乎----僖公十年

荀子

[編輯]
  •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爲之而寒於水。
  •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 以善先人者謂之教,以善和人者謂之順;以不善先人者謂之諂,以不善和人者謂之諛。
  • 是是、非非謂之知;非是、是非謂之愚。
  • 傷良曰讒,害良曰賊。是謂是、非謂非曰直。竊貨曰盜,匿行曰詐,易言曰誕,趣舍無定謂之無常,保利棄義謂之至賊。
  •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
  •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 君子之學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體…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道聽塗說)。
  • 故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
  • 「君子役物,小人役於物。」
  • 故良農不爲水旱不耕,良賈不爲折閱不市,士君子不爲貧窮怠乎道。
  • 君子貧窮而志廣,富貴而體恭,安燕而血氣不惰,勞勌而容貌不枯,怒不過奪,喜不過予。
  • 君子行不貴苟難,說不貴苟察,名不貴苟傳,唯其當之爲貴。
  • 君子能則人榮學焉,不能則人樂告之;小人能則人賤學焉,不能則人羞告之。是君子小人之分也。
  • 人有三不祥:幼而不肯事長,賤而不肯事貴,不肖而不肯事賢,是人之三不祥也。
  • 故贈人以言,重於金石珠玉;觀人以言,美於黼黻文章;聽人以言,樂於鐘鼓琴瑟。
  • 芷蘭生於深林,非以無人而不芳。
  • 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順下篤,人之中行也;從道不從君,從義不從父,人之大行也。
  • 故入而行不脩,身之罪也;出而名不章,友之過也。故君子入則篤行,出則友賢,何爲而無孝之名也!
  • 子路入,子曰:「由,知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路對曰:「知者使人知己,仁者使人愛己。」子曰:「可謂士矣。」子貢入,子曰:「賜,知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貢對曰:「知者知人,仁者愛人。」子曰:「可謂士君子矣。」顏淵入,子曰:「回,知者若何?仁者若何?」顏淵對曰:「知者自知,仁者自愛。」子曰:「可謂明君子矣。」
  • 子路問於孔子曰:「君子亦有憂乎?」孔子曰:「君子,其未得也,則樂其意,既已得之,又樂其治。是以有終生之樂,無一日之憂。小人者,其未得也,則憂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終身之憂,無一日之樂也。」
  • 故君子無爵而貴,無祿而富,不言而信,不怒而威,窮處而榮,獨居而樂。
  • 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於行之而止矣。
  •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凶。
  • 語曰:「流丸止於甌臾,流言止於知者。」
  • 君子能為可貴,不能使人必貴己;能為可用,不能使人必用己。
  • 魯哀公問於孔子曰:「寡人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寡人未嘗知哀也,未嘗知憂也,未嘗知勞也,未嘗知懼也,未嘗知危也。」
  •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 行一不義,殺一無罪,而得天下,仁者不為也。
  • 用國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彊,得百姓之譽者榮。--三得者具而天下歸之。
  • 從命而利君謂之順,從命而不利君謂之諂;逆命而利君謂之忠,逆命而不利君謂之篡。
  • 不卹君之榮辱,不卹國之臧否,偷合苟容,以持祿養交而已耳,謂之國賊。
  • 事聖君者,有聽從,無諫爭;事中君者,有諫爭,無諂諛;事曓君者,有補削,無撟拂。
  • 《詩》曰:「不敢曓虎,不敢馮河。人知其一,莫知其它。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 故仁者必敬人。敬人有道:賢者則貴而敬之,不肖者則畏而敬之;賢者則親而敬之,不肖者則疏而敬之。其敬一也,其情二也。
  • 美意延年。

孟子

[編輯]
  • 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闢土地,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夷也。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緣木求魚)
  • 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 夫予之設科也,往者不追,來者不拒。苟以是心至,斯受之而已矣。(來者不拒)
  • 知者無不知也,當務之為急。仁者無不愛也,急親賢之為務。(當務之急)
  • 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太山而小天下,故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
  • 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於心,其生色也,然見於面,盎於背,施於四體。四體不言而喻。」(不言而喻)
  • 孟子曰:「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裏奚舉於巿。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仁之勝不仁也,猶水勝火。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不熄,則謂之水不勝火,此又與於不仁之甚者也。
  • 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見亦罕矣。
  • 《春秋》無義戰 。
  •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
  • 古之為關也,將以御暴。今之為關也,將以為暴。
  •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
  • 不仁而得國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 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天下之通義也。
  •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
  • 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巖牆之下。
  • 窮不失義,達不離道 。
  • 堯舜,性之也;湯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 。
  •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 王者之跡熄而詩亡,詩亡然後春秋作。
  •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員。…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 禍褔無不自己求之者。詩云:『永言配命,自求多褔。』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謂也。
  • 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 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
  •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時地利)
  • 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五十步笑百步)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
  • 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拔苗助長)
  • 見其禮而知其政,聞其樂而知其德。由百世之後,等百世之王,莫之能違也。自生民以來,未有夫子(孔子)也。
  • 君子有三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 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出爾反爾)
  • 如水益深,如火益熱,亦運而已矣----(水深火熱)
  • 出於其類,拔乎其萃,自生民以來,未有盛於孔子也。---(出類拔萃)
  • 自耕稼陶漁以至為帝,無非取於人者。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與人為善)
  • 我無官守,我無言責也,則吾進退豈不綽綽然有餘裕哉!---(綽綽有餘)
  • 且古之君子,過則改之;今之君子,過則順之。古之君子,其過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見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豈徒順之,又從為之辭。
  •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怨天尤人)
  • 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吾何為不豫哉。
  • 死徙無出鄉,鄉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則百姓親睦。---(守望相助)
  • 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國之災也;田野不辟,貨財不聚,非國之害也;上無禮,下無學,賊民興,喪無日矣。
  • 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言非禮義,謂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義,謂之自棄也。
  • 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左右逢原)
  • 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繼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夜以繼日),(坐以待旦)
  • 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
  • 人皆有所不忍,達之於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為,達之於其所為,義也。

脂硯齋

[編輯]
  • 具菩提之心,秉刀斧之筆。
  • 花看半開,酒飲微醉。
  • 一花一石如有意,不語不笑能留人。
  • 隔花人遠天涯近
  • 舊事淒涼不可聞。
  •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
  • 知己最難逢,相逢意相同。花新水上香,花下水含紅。
  • 五尺牆頭遮不得,留將一半與人看。
  • 隨姓成名,隨手成文。
  • 一樹千枝,一源萬派,無意隨手,伏脈千里。
  • 人在氣中忘氣,魚在水中忘水。余今續之曰:美人忘容,花則忘香。此則黛玉不知自骨肉中之香同。
  • 愛眾不長,多情不壽;風月情懷,醉人如酒。
  • 花愛水清明,水憐花色新。浮落雖同流,空惹魚龍涎。

史記

[編輯]
  • 屈原曰:「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

韓非子

[編輯]
  • 殷之法,刑棄灰於街者。子貢以為重,問之仲尼。仲尼曰:「知治之道也。夫棄灰於街必掩人,掩人,人必怒,怒則鬥,鬥必三族相殘也。此殘三族之道也,雖刑之可也。且夫重罰者,人之所惡也;而無棄灰,人之所易也。使人行之所易,而無離所惡,此治之道也。」
  • 燕人李季好遠出,其妻私有通於士,季突至,士在內中,妻患之。其室婦曰:「令公子裸而解髮,直出門,吾屬佯不見也。」於是公子從其計,疾走出門。季曰:「是何人也?」家室皆曰:「無有。」季曰:「吾見鬼乎?」婦人曰:「然。」「為之奈何?」曰:「取五牲之矢浴之。」季曰:「諾。」乃浴以矢。
  • 衛人有夫妻禱者而祝曰:「使我無故,得百束布。」其夫曰:「何少也?」對曰:「益是,子將以買妾。」
  • 魏王遺荊王美人,荊王甚悅之。夫人鄭袖知王悅愛之也,亦悅愛之,甚於王,衣服玩好擇其所欲為之。王曰:「夫人知我愛新人也,其悅愛之甚於寡人,此孝子所以養親,忠臣之所以事君也。」夫人知王之不以己為妒也,因為新人曰:「王甚悅愛子,然惡子之鼻,子見王,常掩鼻,則王長幸子矣。」於是新人從之,每見王,常掩鼻。王謂夫人曰:「新人見寡人常掩鼻,何也?」對曰:「不知也。」王強問之,對曰:「頃嘗言惡聞王臭。」王怒曰:「劓之。」夫人先誡御者曰:「王適有言,必可從命。」御者因揄刀而劓美人。
  • 楚人鬻珠、秦伯嫁女: 昔秦伯嫁其女於晉公子,令晉為之飾裝,從衣文之媵七十人。至晉,晉人愛其妾而賤公女。此可謂善嫁妾而未可謂善嫁女也。楚人有賣其珠於鄭者,為木蘭之櫝,薰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翡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此可謂善賣櫝矣,未可謂善鬻珠也。
  • 鄭縣人卜子妻之市,買鱉以歸。過潁水,以為渴也,因縱而飲之,遂亡其鱉。
  • 楚人有鬻楯與矛者,譽之曰︰『吾楯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楯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 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甯信度,無自信也。」
  • 宋襄公與楚人戰於涿谷上,宋人既成列矣,楚人未及濟,右司馬購強趨而諫曰:「楚人眾而宋人寡,請使楚人半涉,未成列而擊之,必敗。」襄公曰:「寡人聞君子曰:『不重傷,不擒二毛,不推人於險,不迫人於厄。不鼓不成列。『今楚未濟而擊之,害義。請使楚人畢涉成陣而後鼓士進之。」右司馬曰:「君不愛宋民,腹心不完,特為義耳。」公曰:「不反列,且行法。」右司馬反列,楚人已成列撰陣矣,公乃鼓之。宋人大敗,公傷股,三日而死。
  • 晉文公攻原,裹十日糧,遂與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擊金而退,罷兵而去。士有從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諫曰:「夫原之食竭力盡矣,君姑待之。」公曰:「吾與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為也。」遂罷兵而去。原人聞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無歸乎?「乃降公。衛人聞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無從乎?「乃降公。孔子聞而記之曰:「攻原得衛者,信也。」
  •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 故明主者,不恃其不我叛也,恃吾不可叛也;不恃其不我欺也,恃吾不可欺也。
  • 費仲說紂曰:「西伯昌賢,百姓悅之,諸侯附焉,不可不誅;不誅,必為殷禍。」紂曰:「子言,義主,何可誅?」費仲曰:「冠雖穿弊,必戴於頭;履雖五采,必踐之於地。今西伯昌,人臣也,修義而人向之,卒為天下患,其必昌乎?人臣不以其賢為其主,非可不誅也。且主而誅臣,焉有過?」紂曰:「夫仁義者,上所以勸下也。今昌好仁義,誅之不可。」三說不用,故亡。
  • 中牟無令,晉平公問趙武曰:「中牟,吾國之股肱,邯鄲之肩髀,寡人慾得其良令也,誰使而可?」武曰:「邢伯子可。」公曰:「非子之讎也?」曰:「私讎不入公門。」公又問曰:「中府之令,誰使而可?」曰:「臣子可。」故曰:「外舉不避讎,內舉不避子。」趙武所薦四十六人,及武死,各就賓位,其無私德若此也。
  • 衛將軍文子見曾子,曾子不起而延於坐席,正身於奧。文子謂其禦曰:「曾子,愚人也哉!以我為君子也,君子安可毋敬也?以我為暴人也,暴人安可侮也?曾子不戮,命也。」
  • 聞古扁鵲之治其病也,以刀刺骨;聖人之救危國也,以忠拂耳。刺骨,故小痛在體而長利在身;拂耳,故小逆在心而久福在國。故甚病之人利在忍痛,猛毅之君以福拂耳。忍痛,故扁鵲盡巧;拂耳,則子胥不失。壽安之術也。病而不忍痛,則失扁鵲之巧;危而不拂耳,則失聖人之意。如此,長利不遠垂,功名不久立。
  • 鱣似蛇,蠶似蠋,人見蛇則驚核,見蠋,則毛起。漁者持鱣,婦人拾蠶,利之所在,皆為賁、諸。
  • 伯樂教其所憎者相千里之馬,教其所愛者相馭馬。千里之馬時一有,其利緩;馭馬日售,其利急。
  • 楊硃之弟楊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緇衣而反,其狗不知而吠之。楊布怒,將擊之。楊硃曰:「子勿擊也,子亦猶是。曩者使女狗白而往,墨而來,子豈能毋怪哉?」
  • 有與悍者鄰,欲賣宅而避之。人曰:「是其貫將滿矣,子姑待之。」答曰:「吾恐其以我滿貫也。」遂去之。故曰:「物之幾者,非所靡也。」
  • 晉中行文子出亡,過於縣邑。從者曰:「此嗇夫,公之故人。公奚不休舍,且待後車?「文子曰:「吾嘗好音,此人遺我鳴琴;吾好佩,此人遺我玉環:是振我過者也。以求容於我者,吾恐其以我求容於人也。」乃去之。果收文子後車二乘而獻之其君矣。
  • 鄭人有一子,將宦,謂其家曰:「必築壞牆,是不善人將竊。」其巷人亦云。不時築,而人果竊之。以其子為智,以巷人告者為盜。
  • 晉人伐邢,齊桓公將救之。鮑叔曰:「太蚤。邢不亡,晉不敝;晉不敝,齊不重。且夫持危之功,不如存亡之德大。君不如晚救之以敝晉,齊實利;待邢亡而複存之,其名實美。」桓公乃弗救。
  • 子圉見孔子於商太宰。孔子出,子圉入,請問客。太宰曰:「吾已見孔子,則視子猶蚤虱之細者也。吾今見之於君。」子圉恐孔子貴於君也,因謂太宰曰:「君已見孔子,亦將視子猶蚤虱也。」太宰因弗複見也。
  • 子胥出走,邊候得之。子胥曰:「上索我者,以我有美珠也。今我已亡之矣。我且曰子取吞之。」候因釋之。
  • 子獨不聞涸澤之蛇乎?澤涸,蛇將徙。有小蛇謂大蛇曰:『子行而我隨之,人以為蛇之行者耳,必有殺子者。不如相銜負我以行,人以我為神君也。『乃相銜負以越公道。人皆避之,曰:『神君也
  • 有獻不死之藥於荊王者,謁者操之以入。中射之士問曰:「可食乎?「曰:「可。」因奪而食之。王大怒,使人殺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說王曰:「臣問謁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無罪,而罪在謁者也。且客獻不死之藥,臣食之而王殺臣,是死藥也,是客欺王也。夫殺無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也,不如釋臣。」王乃不殺。
  • 樂羊為魏將而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遺之羹。樂羊坐於幕下而啜之,盡一杯。文候謂堵師贊曰:「樂羊以我故而食其子之肉。」答曰:「其子而食之,且誰不食?」樂羊罷中山,文候賞其功而疑其心。孟孫獵得鹿,使秦西巴持之歸,其母隨之而啼。秦西巴弗忍而與之。孟孫適,至而求鹿。答曰:「餘弗忍而與其母。」孟孫大怒,逐之。居三月,複召以為其子傳。其禦曰:「曩將罪之,今召以為子傳,何也?」孟孫曰:「夫不忍鹿,又且忍吾子乎?「故曰:「巧詐不如拙誠。」樂羊以有功見疑,秦古巴以有罪益信。
  • 紂為長夜之飲,歡以失日,問其左右,盡不知也。乃使人問箕子。箕子謂其徒曰:「為天下主而一國皆失日,天下其危矣。一國皆不知而我獨知之,吾其危矣。」辭以醉而不知。
  • 紂為象箸而箕子怖,以為象箸必不盛羹於土鉶,則必將犀玉之杯;玉杯象箸必不盛菽藿,則必旄象豹胎;旄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舍茅茨之下,則必錦衣九重,高臺廣室也。稱此以求,則天下不足矣。聖人見微以知萌,見端以知末,故見象箸而怖,知天下之不足也。

荊釵記

[編輯]
  • 一段新奇真故事,須教兩極馳名。三千今古腹中存,開言驚四座,打動五靈神。六府齊才並七步,八方豪氣淩雲,歌聲遏住九霄雲。十分全會者,少不得仁義禮先行。
  • 子孝雙親樂,家和萬事成。
  • 著意種花花不發,等閒插柳柳成陰。
  • 有緣千里能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
  • 世間無難事,只怕歪絲纏。
  • 黃河尚有澄清日,豈可人無得運時?
  • 真個路遙知馬力,果然日久見人心。(事林廣記)
  • 糟糠之妻不下堂,貧賤之交不可忘 (宋弘)
  • 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 不是一番寒徹骨,爭得梅花撲鼻香。
  • 丈二的和尚,只教摸我的頭不著。
  • 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子夏)
  • 萬事不由人計較,一生都是命安排。
  • 有眼不識泰山。
  • 人情若比初相識,到老終無怨恨心。
  • 情到不堪回首處,一齊分付與東風
  • 要知山下路,須問過來人。
  • 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
  • 人生何處不相逢。
  •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 莫信直中直,須防仁不仁。
  • 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限來時各自飛。
  • 萬事分已定,浮生空自忙

春秋公羊傳註疏

[編輯]
  • 凡人之從上教也,皆始於音,音正則行正,故聞宮聲,則使人溫雅而廣大;聞商聲,則使人方正而好義;聞角聲,則使人惻隱而好仁;聞徵聲,則使人整齊而好禮;聞羽聲,則使人樂養而好施,所以感蕩血脈,通流精神,存寧正性,故樂從中出,禮從外作也。禮樂接於身,望其容而民不敢慢,觀其色而民不敢爭,故禮樂者,君子之深教也,不可須臾離也。
  • 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此之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