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明恩溥

維基語錄,自由的名人名言錄
維基百科中的相關條目:

明恩溥(英語:Arthur Henderson Smith;1845年7月18日-1932年8月31日),原名阿瑟·亨德森·史密斯,美國公理會來華傳教士。在華生活54年,熟悉下層人民生活,熱愛中國,著有多部關於中國的書籍,有《中國人的性格》(Chinese Characteristics)(1899年出版)、《中國鄉村生活》、《今日的中國和美國》等。其《中國人的性格》一書,曾被魯迅向國人鄭重推薦。

中國人德行

[編輯]

[1]

序論

[編輯]
  • 一個外國人在中國城市住上十年,所獲得關於人民內部生活的知識,或許還不如在中國村莊住上十二個月得到的多,僅次於家庭,我們必須把村莊看作是中國社會生活的一個基本單位,這本書(註:《中國人德行》)裏的文章就是以一個中國村莊做為立足點寫成的。-----《中國人德行》第12~13頁。

面子

[編輯]
  • 中國人是按照戲劇方式思維的,一旦為了喚起自己的尊嚴,他對兩、三個人講話,也像是面對一大群人,他喊叫道:「我說,這裏有,有你,還有你,你們都在這裏!」如果他的煩惱排解,他會說自己是在榮譽和讚美聲中謝幕。如果煩惱沒有排解,他就無法下臺。只要看懂這些,就要發現他們與實際沒有任何聯繫。對中國人來說,永遠不是事實問題,而總是形式問題。如果在適當的時候,以適當的方式,講了一番漂亮話,就滿足做戲的要求。-----《中國人德行》第15~16頁。

節儉

[編輯]
  • 節儉表現在以下三個不同的方面:限制需求、杜絕浪費、以調節經濟的方式,少花錢,多辦事。按照這三方面衡量,中國人可說是異常節儉的。-----《中國人德行》第18頁。

勤勞

[編輯]
  • 無論透過什麼方法,只要誠和愛在中國人的道德意識中恢復其應有的理論地位,那麼不久的將來,中國人將會獲得他們無與倫比的勤勞所帶來的全部報償。-----《中國人德行》第31頁。

禮節

[編輯]
  • 禮節如同一個氣墊,裏面什麼都沒有,卻減輕顛簸的痛苦。同時,公正地說,中國人向外國人表示禮貌,不僅與跟自己的同胞演示的一樣,更是為了表現自己懂得禮節,並非想使客人愜意。-----《中國人德行》第34頁。
  • 中國的禮節時常體現在禮物的形式上。這一點前文已經說過,是給受禮者「面子」。-----《中國人德行》第35頁。

缺乏時間觀念

[編輯]
  • 中國人對浪費別人的時間不以為然,最令外國人氣惱的莫過於社交拜訪。在西方拜訪前要先預約,不僅有其限度,且絕對不能逾時。中國人則不然,即主人不安排客人夜宿,客人就是疲憊不堪也仍然談話不止。拜訪外國人時,中國人一點都沒意識到時間的寶貴:一連坐上好幾個小時,無話可說,也不告辭。-----《中國人德行》第41頁。

忽視精確

[編輯]
  • 中國人和其他民族一樣,有能力在一切事情上做到精確──不僅做到,而且做得更好,因為他們天生有無限的耐心──但是就現在的性格構成來說,我們不得不做這樣的評論:這個民族缺乏精確性的觀念,並且不懂得精確性究竟是什麼。-----《中國人德行》第50頁。

誤解的才能

[編輯]
  • 「事前說明白,過後無爭議」是中國人明智的格言。然而,當人們在預先協定中耗盡才智之後,誤解仍會發生。無論你注意力集在哪一點上,在中國,錢都是最讓外國人煩惱的問題之一。不管與你打交道的中國人是受過教育的學者,還是目不識丁的苦力,在這一點上的區別很小。-----《中國人德行》第54頁。
  • 所有的中國人天生都具有從誤解中牟利的本能。他們覺得自己就像一月的北風刮進門縫,像水流滲入船洞,及時而毫不費力地利用誤解。-----《中國人德行》第54頁。

欺瞞的才能

[編輯]
  • 以不熟練的漢語與中國人打不長的交道,外國人就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僅僅聽取中國人說話,是不可能了解他的真正意思。這一點是始終不會變的,即便你精通漢語,連俗語也聽得懂──聽得懂所有的詞,也能夠寫下你聽到的每一個句子;即使如此,你也不能準確了解說話者心裏的意思。理由很明顯,說話者本來就不打算說出心裏的話,只是多少說些相關的事,希望你從中推論出全部或部分意思。-----《中國人德行》第59頁。
  • 中國人憤怒、惡語相向時,都有一種文學才能,能夠以文雅的暗語快意地傳達惡毒的辱罵,其真正含意,過了一段時間才能覺察,就像吞下一顆包着糖衣的苦藥,需要消化之後,才感到令人作嘔。-----《中國人德行》第63頁。
  • 最沒有文化的中國人,也能扭曲、低聲地即席虛構出貌似合理的藉口,其奇異的創造力令所有的人吃驚。-----《中國人德行》第64頁。
  • 然而到了無路可走的時候,最無知的中國人也有堅定的信心保證自己不至於失敗,他能夠回到茫然無知的混沌狀態中,充份保障自己不被問倒,以便脫身而逃。他「不知道」,他「不明白」,這兩個回答,就像仁慈的上帝一樣,掩蓋眾多罪孽。-----《中國人德行》第64頁。
  • 中國人總是以不講事情的真實理由而言它,除了憑其所言猜測其意圖之外,別無其他技巧。-----《中國人德行》第64頁。

柔順的頑固性

[編輯]
  • 上級指示下屬執行,只要曉得該採取哪一個步驟。下屬尊敬地報告:已經採取了。事實上,這期間什麼步驟也沒採取。在許多情況下,事情到此結束。但是如果有一個部門不斷地施加壓力,命令又緊急,下屬就會把這種壓力轉嫁給更下一級的官員,並把責備也轉嫁過去,直到這種壓力耗盡為止,隨後,一切又恢復到從前的樣子。這就是所謂的「改革」,人們時常看到這類大規模的「改革」活動,例如限制買賣鴉片和種植鴉片,其改革的結果是眾所周知。-----《中國人德行》第71頁。

智力混沌

[編輯]
  • 與一個沒有受過教育的中國人交談,最常見的情形是極難確知他究竟是在說什麼。他的話時常只是一些錯綜複雜地編排在一起的謂語,整體上就像一種「懸棺」,懸在空中,上不着天,下不着地。說話者心想:有沒有主格並不重要。他清楚自己在談論什麼,只是從未想過,按照這種語言結構,是不能使聽者憑直覺了解談話的大略要領的。-----《中國人德行》第75頁。
  • 智力混沌的一個突出例子,是中國人普遍有一個習慣,這就是用事實本身來解釋事實,不追究其中的道理。你問一個中國廚師:「麵包裏為什麼不放鹽?」得到的解釋只是:「我們在麵包裏就不放鹽。」「你們這個城市有這麼多,這樣好的冰製食品,為什麼不留一點過冬?」「不,我們這裏冬天從來沒有冰製食品。」-----《中國人德行》第77頁。
  • 中國是一個差異很大的國家,榮華富貴的、窮困潦倒的、深受教育的、愚昧無知的,通通生活在一起。數百萬既貧窮且無知的人,他們的眼界是這樣狹窄,驅使他們陷入智力混沌的境地。他們的處境純然像是井底之蛙,看到的天空只不過是黑暗中撕開的一條裂縫。-----《中國人德行》第80頁。
  • 許多人從來沒有去過十英里以外的地方,除了自己周圍的環境之外,對其他地方的生活狀況一無所知。所有民族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在他們的許多人當中,甚至似乎是蟄伏,枯萎了。-----《中國人德行》第80頁。
  • 他們的生活只由兩個部份構成:腸胃和錢包。-----《中國人德行》第81頁。

麻木不仁

[編輯]
  • 對中國醫院裏手術情況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對於中國病人來說,毫不含糊地忍受疼痛是多麼尋常甚至普遍的,而他們所忍受痛苦的程度,足以使壯實的人惶然退卻。-----《中國人德行》第87頁。
  • 西方人不喜歡被觀看,尤其是他在做一件精細或者困難工作時更不喜歡。但是,一個中國人恐怕是在別人的仔細觀察下工作才會做得最好。-----《中國人德行》第87頁。

輕視外國人

[編輯]
  • 外國人不了解中國的觀念和禮節,使中國人毫不掩飾他們對一個沒有「禮貌」民族的蔑視。-----《中國人德行》第93頁。

缺乏公共精神

[編輯]
  • 百姓認為,只要他們個人不遭受損失,就不關心,也沒有責任關心公共財產的狀況。事實上,一條路或者什麼是「公共」財產,中國人腦子裏並沒有這樣的概念。-----《中國人德行》第97頁。
  • 中國人不僅對屬於「公共的」一切不感興趣,而且,對這些財產,不僅不加保護,而且使之成為偷竊的目標。鋪路石不見了,城牆上的方磚不見了,某個港口外國人墓地的圍牆也不見了,因為墓地那個地方不屬於任何人。-----《中國人德行》第99頁。

不講究舒適與方便

[編輯]
  • 中國文明不可理解的現象之一:據推測可能是最早有畜牧業的民族,而且肯定創造性地利用這一個自然的賜予,在這方面顯示出高水準。然而卻從來沒有聽說過用現代技術紡羊毛,或者用它做衣服。僅從有關中國西部地區的綜合報告中看到一個例子:羊毛紡織達到一定程度。特別是在山區可以見到大群的羊,然而最令人吃驚的是,紡羊毛技術並沒有得到普及。-----《中國人德行》第110頁。
  • 中國人已經知道適應自己的環境。他遇到這樣的困難,就以典型的耐性甘心忍受,深知困難是不可避免的。-----《中國人德行》第125頁。

生命力

[編輯]
  • 如果一個民族具有像中國人那樣的身體素質,能夠在戰爭、饑饉、瘟疫和鴉片的打擊下堅強地生存起來;如果他們注重一些生理學和衛生學的規律,保持營養,食物適宜,那麼他們不僅將有足夠的力量佔據地球的主要地區,還會更加先進。-----《中國人德行》第133頁。

忍耐與堅韌

[編輯]
  • 赤貧和為了生存所做的艱苦鬥爭,從來不能使人變得勤快;但是一個人或一個種族,被賦予勤勞的天性,貧窮和苦鬥就會成為發展勤勞品格的條件。同樣的條件也將發展出節儉的品格,正如我們所見,這是中國人突出的品格。-----《中國人德行》第134~135頁。
  • 在我們眼中(註:明恩溥及歐美國家的人),中國人忍耐力的最主要特色,在於毫不抱怨,泰然自若地忍受痛苦的能力。-----《中國人德行》第137頁。

知足常樂

[編輯]
  • 對於中國和中國人來說,現存制度是所能實行的最佳制度。在中國歷史的漫長進程中,廣泛、多樣的經驗提供令人信服的實例教訓,教導著中國人認識:在他們的制度中,還能進行任何實質性的改良嘗試。頑固的保守主義是經驗緩慢積累的自然結果。-----《中國人德行》第144頁。
  • 中國人的歷史是他們的教師,他們從中所得到的教訓是形成保守性格的全部原因。但是,沒有一個國家只從自己的史冊中受到教育,就如同沒有人能說他只知道親身遇到的事情。在這一點上,中國人的知識有致命的缺陷。對於文藝復興、工業革命、發現美洲大陸、現代科學誕生,我們高度讚揚其意義,中國人卻一無所知。由於這些影響,國家之間的聯繫比以前更密切,人權觀念逐步形成,然而中國人卻無動於衷。-----《中國人德行》第145~146頁。
  • 在中國,除了位居高位、管轄廣大區域之外,不可能做切實有益群眾的事情,然而有資格管轄廣大區域的人,又沒有一個希望在這方面做任何事情。雖然在群眾間引起不滿,然而在不滿情緒流露之前,就被有效地扼制。從社會立場上觀察,中國人的知足是進步的反義詞,阻礙著進步。-----《中國人德行》第146頁。

孝心

[編輯]
  • 中國教旨中沒有一條為女兒說話,一切都體現兒子的利益。倘若中國人不是年長後就對這個問題喪失觀察力的話,是不會沒有察覺出對人性的嚴重侵犯。憑藉偶然的性別差異,男嬰成為一家人的神靈。也因為偶然的性別差異,女嬰竟成了可怕的負擔,一定會被厭棄,還可能被溺殺,這就是對人性的嚴重侵犯。-----《中國人德行》第161頁。
  • 中國的《孝經》,把妻子置於卑賤的地位。孔夫子沒有說過妻子對丈夫、或者丈夫對妻子的責任。基督教求人們離開父母,固守妻子。儒教卻要求人們固守父母,並且強迫妻子和自己一起這樣做。如果父母和妻子發生衝突的話,後者是次要的、低下的、必須割捨的。-----《中國人德行》第161頁。
  • 按照家長制模式構成的中國社會的整體結構,存在着嚴重的弊病。人為訓化到極端的特性,助長對心靈自然天性的壓抑。只要那些年紀較長的人還活着,年紀較輕的人就幾乎完全處於隸屬的地位。在鐵一般強硬的壓力下,人們的思想被禁錮,因而阻礙發展和有益於健康的變革。-----《中國人德行》第161頁。
  • 按照中國孝道的信條,主要內容是傳宗接代,這正是造成一長串弊端的原因。不管是否有條件供養,都必須生養孩子。因此帶來了早婚,使上百萬的人陷於過度的窮困境地,赤條條地,一無所有。這也是導致一夫多妻和納妾的主要原因,而且永遠不可避免地要引起禍患。-----《中國人德行》第161~162頁。
  • 對於沉悶的保守主義來說,祖先崇拜是最好的形式和最可靠的保證。如果保守主義不受到致命的打擊,在本世紀最後的四分之一的時間裏,中國如何進行自我調節,以適應發現自我的全新的環境呢?如果中國民族繼續把過時的一代奉為神明,中國又怎麼能夠向前遇出切實的一步?-----《中國人德行》第162頁。

仁慈

[編輯]
  • 任何事業,無論是好事,還是急事,幾乎都不可能逃脫日益衰退的中國政體的壓榨,而且這種壓榨與中國政府的其他計劃一樣,組織得很嚴密。談中國慈善事業沒有效力的缺陷時,必須附加這最重要的一條。把中國常規的救濟款全部佔為己有是不大容易的,但是可以充分覺察到,大饑荒的重要關頭,老百姓最深重的苦難,也肯定並不能阻礙官吏們,無恥地侵吞交付給他們分發的救濟款。-----《中國人德行》第169頁。
  • 中國的「仁」,不像大多數表達感情的字那樣,以「心」為字根,仁是沒有「心」字的。中國人行善是為了積德,也過度缺乏誠心,由此產生的普遍結果,我們已經注意到。從事慈善活動成為一種本能,無論是否清晰地察覺其必性,都不失時機地開展活動,這種心理狀態對中國人來說幾乎是完全缺乏的。-----《中國人德行》第170頁。

缺乏同情心

[編輯]
  • 中國人缺乏同情心的證明之一是他們對待有殘疾的人的態度。按照普遍的觀念,跛子、瞎子,特別是那些瞎了一隻眼的、聾子、禿子、斜眼,是所有的人都要躲避的。彷彿一個人身體有了缺陷,品行也必定不好。然而,就我們所知,在西方,這樣的人不僅不會受虐待,而且還會引來一些慷慨的施捨和自發的同情。在中國則與對待古代猶太人的說法非常一致:把殘疾人士看作是因為犯了隱密的罪惡而受到處罰。-----《中國人德行》第173頁。
  • 中國人缺乏同情心的最突出的表現是殘酷。了解中國人的人,無疑會肯定,中國人對於別人的痛苦之冷漠無情,大概是任何一個文明國家都無法相比的。-----《中國人德行》第187頁。
  • 中國人「缺乏同情心」的另一例證,是他們的刑法制度。運用中國的法典檢驗哪些合法,哪些不合法,是很困難的,因為中國的習俗似乎對許多背離法規條款的事情是認可的。-----《中國人德行》第188頁。
  • 如果更深入地研究中國的環境,她需要的是多一些當地人的同情心,此外她需要人們對兒童的同情,這種同情,十八世紀以來已經成為人類和各個民族最寶貴的財富,人類過去曾經並不認識這種同情心的意義。她需要對妻子和母親的同情,這種同情十八世紀以來大大發展和加深。她需要把人當作人來同情,懂得仁慈之情如天降的甘霖,對人有兩次祝福,既祝福他給予別人的同情,也祝福他從別人那裏得到的同情──神的同情,……-----《中國人德行》第189頁。

社會颱風

[編輯]
  • 大聲喊叫、命令式批評別人,是中國人的積習,看來難以根絕。用正常的聲音勸告他人,停頓下來凝聽對方的回答,對中國人來說,在心理上是不可能的。-----《中國人德行》第193頁。
  • 中國人已經把罵人技巧練就到只有東方人才能達到的精湛程度。爭吵一開始,污穢的詞句就如骯髒的溪流般傾瀉而出,這是英語所望塵莫及的。-----《中國人德行》第193頁。
  • 文人學生和各階層高官,生氣的時候,也會像苦力一樣隨便罵人。甚至於平民百姓在街上相遇,也把髒話當作戲謔的寒暄話。-----《中國人德行》第193頁。
  • 中國人罵人的古怪之處,在於攻擊別人的時候,不考慮以「恰當的形式」揭露他實際存在的缺點,而是追溯他最卑賤的出身,污蔑他的祖宗。-----《中國人德行》第193頁。
  • 中國人愛好和平的品質,使中國形成一個寶貴的社會團體。中國人遵守秩序和法律,甚至在法律本身不值得尊重時也這樣做。-----《中國人德行》第198頁。

連坐受法,互相牽連

[編輯]
  • 中國人互相負責的理論與實踐,經常被看作是中國制度得以持久的原因之一。由於這個緣故,中國社會的每一個成員都被套上腳鐐,難於掙脫。這使所有公正的原則都受到侵犯,不僅是各級官員,而且包括平民百姓,會因為沒有參與的事件,甚至如前面的例子那樣,因為全然不知道的事情而受到處罰。-----《中國人德行》第207頁。

互相猜疑

[編輯]
  • 中國所有城牆存在的堅固基礎是政府對於人民懷有一種不信任感,然而,在理論上,皇上是大眾之父,其部屬被稱為「父母官」。所有人都非常清楚,像加、減法一樣,這些僅僅是術語而已。人民與統治者之間的真正關係是孩子與繼父的關係。-----《中國人德行》第214頁。
  • 人們普遍認為,女孩子一進入青春期就成了與「走私鹽同樣危險」的商品。她們一旦訂婚,就過着比從前更加與世隔絕的生活。一件極小、極單純的事情,都足以引起極惡毒的閒言碎語。「寡婦門前是非多」為社會所公認。-----《中國人德行》第215頁。
  • 中國人金融市場的混亂,部份原因是由於錢莊與顧客之間,根深蒂固的猜疑所致,而且雙方都是有充分根據的。遍佈中國的假銀子、中國南方的假銀元,是這偉大的商業性民族猜疑本性的見證。-----《中國人德行》第224頁。
  • 中國的利率很高,百分之二十五至百分之三十六,甚至更高,這是相互間缺乏信任的見證。這種過度的榨取,大部份不是這筆錢的本金,而是對這種巨大冒險所支出的費用。在中國,根本沒有我們所熟悉的西方國家的投資方式,不是由於中國資源開發不足,而是由於普遍存在於人們之間的互相不信任。-----《中國人德行》第225頁。
  • 一位地方法官可以壓制社會一年一度的聚會,像著名的三里會,它僅僅限制鴉片、酒、煙,攪散衙門裏貪得無厭的虎狼所預定的宴席。不是因為證明三里會的性質就是企圖謀反,而是因為早在做此事之前,官方就這麼假定。所有的秘密團體都犯有謀反罪,以上所談的都包括在其中。-----《中國人德行》第226~227頁。
  • 中國是一個謠言泛濫的國家,人們心中常常充斥着一個令他恐懼的東西……無限度地輕信和互相猜疑,構成產生謠言的土壤,在這種土壤中,令人恐怖的謠傳在繁衍、擴散。-----《中國人德行》第232頁。

缺乏信

[編輯]
  • 中國人平時講話缺乏誠意,不過倒未必達到作偽的程度,然而確實幾乎在所有的情況下都很難了解到真相。在中國,事實是這個世界上最難得到的東西。一個人從來不敢保證,他能了解事情的全部真相。-----《中國人德行》第238頁。
  • 中國人當中,有守約、有良知的人是寥寥無幾。這種氣質與他們的誤解能力、時間觀念淡薄有關。但是,不管失約的真正原因是什麼,你會有興趣地看到他們找出各式各樣的藉口。-----《中國人德行》第240頁。
  • 反映中國人禮貌的表面性和虛偽性的另一種現象,是接受某人的提議去做一些值得做的事情,然而實際上卻不會去做。-----《中國人德行》第244頁。
  • 中國人不缺乏人才,然而缺乏建立在真誠的基礎上的相互信任,缺乏這些要素,中國是不能復興的。-----《中國人德行》第251頁。

多神論、泛神論、無神論

[編輯]
  • 一個人可以同時是儒教徒、佛教徒和道教徒,並不會感到有什麼不和諧的地方。佛教吞併道教,道教吞併儒教,而最後儒教又把佛教和道教一同吞併,因此,三教同源。-----《中國人德行》第258頁。
  • 神聖感似乎與中國人毫不相干。我們不知道該怎樣評價中國人的宗教信仰,好像只是介紹什麼為崇拜儀式。我們都知道,中國所有的神靈崇拜不是一系列宗教儀式,就是一椿交易──多少崇拜可以得多大好處。-----《中國人德行》第263頁。
  • 本性上對最深奧的宗教真理的絕對淡漠是中國人最悲哀的特性,例如:接受一個沒有靈魂的肉體,接受一個沒有心靈的靈魂,接受一個沒有原因的和諧,接受一個沒有上帝的宇宙。-----《中國人德行》第275頁。

現實環境和目前需要

[編輯]
  • 中國人所缺少的不是智慧,也不是耐心,不是實際性,也不是樂觀精神,這些品質,他們是非常突出的。他們缺乏的是人格與良心。-----《中國人德行》第278頁。
  • 中國人需要的是公正,為了獲得它,中國必須有一套上帝的知識,必須對人有一個新的概念,必須重新認識人與上帝的關係。中國需要在每一個人的靈魂、在家庭和社會中,注入新的生命。-----《中國人德行》第290頁。

參考文獻

[編輯]
  1. 明恩溥/著,張夢陽、王麗娟/譯,《中國人德行》,泰電電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2006年.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