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非

维基语录,自由的名人名言录

周非,本名周飛。中國的歷史类作家。

語錄[编辑]

《非議歷史》的名言[1][编辑]

  • 從中國上古的神話故事裡,我們會發現我們的先民充滿了智慧、勇敢、想像力與思辨力,對人類「終極關懷」(對宇宙、生命本源、人生的意義及價值,如何超越時空的限制、人類情感的歸依等一系列「終極問題」的探索與思考),有著讓人透澈的體悟。然而,這些偉大的文化,卻被後世裡那些所謂的聖賢們宰割得面目皆非!-------------第4頁。
  • 中國正史中,把上古時代(黃帝至時期)描寫成理想的「大同社會」,明眼人立即就能看出來,這是後代聖賢們為了傳播自己的學說杜撰的。這種杜撰,漏洞百出,流毒千年。要給中國文化正本清源,必須從這裡開始。-------------第24頁。
  • 文治即禮治。中國歷史從其幼年期,即有了十分完備的規範,讓每個人規規矩矩地做人──這就是《周禮》。如果《周禮》是實有其事,則中國歷史在這裡就出毛病了;如果《周禮》是後人杜撰的,則中國理想的社會秩序就有問題了。中西方文化發展脈絡正是從這裡開始產生分野的。-------------第58頁。
  • 中國人的聰明才智大多用在「變通」的智謀上。春秋戰國時代,因為禮樂崩壞,人的創造力得到極大釋放,文化天空燦爛輝煌,但那些爭權奪利的王侯將相和東奔西走的策士們,卻扯起各色大旗,將「學」變為「術」,形成了舉世無雙的「智謀文化」,與科學和民主之路交臂而錯。-------------第82頁。
  • 至漢武帝時,中國文化完全定型、成熟,其最大的特點、也是最高價值觀是「大一統」,不僅是領土意義上的大一統,而且是包括思維、意識形態、政治經濟制度、價值觀等幾乎無所不包的多方面的「大一統」。這種「大一統」文化,決定了中國兩千年的歷史發展軌跡,也決定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走向。-------------第122頁。
  • 中國傳統文化核心價值觀是要在人世間建立「理想國」,因此就注定了中國人的信仰與西方完全不同,同時也因此有人認為中國就沒有完全意義上的宗教。於是乎,無論是漢代的儒教,還是東漢末年創立的道教、以及從東方傳進來的佛教,都在「大一統」文化中,天人合一、政教合一了。皇帝(天子)既是人間統治者,又是大教主。六朝(後漢魏晉南北朝)的帝王將相們在充滿虛偽、殘暴、動蕩、貪婪、荒淫的生活中,演繹了一場「亂世」的歷史劇。從此,信仰危機成為中國文化中的一個大問題。所謂信仰時代,卻正是人們空前的信仰危機時代。-------------第192頁。
  • 盛唐時期實際上是中國文化的一次大復興時代,但復興的是什麼呢?當然是春秋戰國和秦漢時期形成的智謀文化和大一統文化精粹。這種沒有民主、科學的文化,注定國家不可能建立一個好的制度,巍峨的帝國大廈會在頃刻間坍塌,盛唐氣象也永不再來。-------------第242頁。
  • 中國從宋代以後,朝廷都在推行儒學,看看北宋初年的朝政,你會發現,他們的設計和柏拉圖的《理想國》何等接近。但宋、元、明、清八百年中的治國方略,都是反歷史潮流而動:大敵當前的「崇文抑武」、工商興盛時的「重農抑商」、變法改革下的「國有制」、儒學復興下的「理學」、文官制度中的「帝王集權」、科舉制度中的「只讀聖賢書」、海洋時代的「閉關鎖國」等等,終於讓錦繡河山成為八國聯軍蹂躪的對象。-------------第304頁。
  •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經濟的活躍、科技的進步,一些知識分子們開始有了啟蒙意識,他們呼籲人的平等、人性的解放、工商業的正常發展、制度的民主。然而,由於朝廷的逆動,這種聲音是那麼的微弱。從李贄龔自珍,都注定只能成為歷史的悲劇人物。-------------第374頁。
  • 鴉片戰爭「一聲炮響」,震醒了中國人。當「五四」運動高舉「民主」與「科學」兩面大旗時,中國的啟蒙運動才真正地開始了。然而,由於日本帝國主義鐵蹄的踏入,啟蒙迅速湮沒在救亡運動之中。-------------第374頁。
  • 二十世紀對中國人而言,是要用一百年的時光走過西方四百年的歷史。於是我們最想怎麼樣?最想跨越!一方面,只有跨越才能崛起;另一方面,只有跨越,才符合民族的自信心。可是,正是這種跨越,讓我們在文化上,一下子與傳統有了一個巨大的脫節,一批人向西方(歐美及前蘇聯)學習,我們名之為「複製」;另一些還想回歸,我們名之為「復古」,但他們都高舉著同樣的旗子:「復興」。-------------第410頁。

《中國知識分子淪亡史》的名言[2][编辑]

  • 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們不僅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成果,而且,他們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竟然成了此後中國知識分子一座難以企及的高峰。毫無疑問,我們應該將這個時代作為中國知識分子史的一個座標點。-------------第3頁。
  • 真正的知識分子,是知識的探索者、承載者、傳播者、運用者和捍衛者。但是,中國的知識分子在統治者軟硬兼施的政策下,從士到策士、再到謀士、最後到進士,逐步喪失了上述功能,一步步地蛻變,直至淪亡。-------------第39頁。
  • 獨立性,這是知識分子履行使命的必備品格和條件,但是,「功名,還是自由?」在兩千多年的傳統社會裡,卻成了知識分子們萬難的選擇。物換星移、朝代更替,獨立精神竟然逐步萎縮,直至不見蹤影。-------------第85頁。
  • 兩千多年裡,統治者對思想異己的知識分子,殘酷鎮壓、無情打擊,毀書、殺戮之事,不絕於史,一直把他們從百家爭鳴弄到噤若寒蟬、再弄到失去創造力為止。-------------第135頁。
  • 知識分子在經過主流蛻變、精神萎縮、政策迫害後,剩下的那些「青史留名」者,竟然多數都是一些說大話、謊話和馬屁話的人,大發牢騷的人,清高傲慢的人,沉溺酒色的人,走歪門邪道的人,以及做白日夢的人。-------------第165頁。
  • 知識的進步,首先表現在學術思想的進步。而展開中國兩千年的一部學術史,我們卻發現,學術思想一直在衰退:從「百家」到「獨尊」、從獨創到為帝王謀、從儒學到理學、從「格物」到「致良知」、從經世致用到考據,最後,不僅沒有新思想的影子,連舊思想中固有的一些光芒,也全部黯淡下去。-------------第203頁。
  • 都說元朝是中國歷史上最不重視文化的朝代,殊不知這個朝代,文化成果最輝煌燦爛。原因何在?在於知識分子暫時有了一定的獨立性,創造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揮。這個現象,很值得我們去反思中國知識分子淪亡的原因。-------------第244頁。
  • 明朝立國之後,雖然生產力的發展還在催生文化上的啟蒙與復興,但由於知識分子已經淪亡,李贄黃宗羲方以智們無論有多大的勇氣、多大的知慧、多大的努力,都無法擔當歷史的使命。清朝後期,國難當頭,上帝、洋務、立憲、共和這些土洋結合的玩意,都無法救國存亡。所謂新文化運動,只是對西方知識一場全面複製的運動,它雖然徹底否定了復古,卻不能代替復興。復興,才是今天重新崛起的知識分子的時代使命!-------------第275頁。

《諸子百家大解讀》的名言[3][编辑]

  • 只有通過這樣的「三大」(按:大視野、大背景、大系統),才能全面地、科學地、系統地解讀諸子百家,才能為中國文化正本清源,才能讓中國傳統文化走向世界、走向現代化、走向未來。也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中國文化的偉大復興!才能讓中國文化對人類做出更大的貢獻。-------------第6頁。
  • 所謂十家九流之說,不過是班固這些人,在兩千年前為諸子百家刻的一個記號而已。歷史的航船已經駛入二十一世紀,我們今天還按照他們的分類法、還按照他們劃定的範圍和分類去解讀諸子百家,那不是刻舟求劍的笨蛋嗎?-------------第12頁。
  • 我們今天談論墨家的「工具論」,重要的,不是要瞭解這些學說的本身,而是要明白,這種理性的方法,也是中國文化的重要傳統之一!漢代對墨學的摒棄,使得中國此後的形而上學,都在玄學上打轉轉,原因就是缺少這種工具。可悲的是,我們至今還有相當多的學界人士認為,這世界有兩種認識論:中國玄學式和西方理性式。-------------第299~300頁。
  • 諸子百家裡,竟然沒有一個人論述過「愛情」。-------------第306頁。
  • 春秋戰國時期,民間經濟非常活躍,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有一大批工程技術人員活動在民間,為平民服務,其中,不乏大家,他們有大創造、大發明、大成果、大貢獻。比如,大思想家墨子,本人也同時就是一個大工程師。可是,由於他們是為平民服務的,統治者的御用史家不會記載他們,因此,他們的事跡、他們的著作、他們的成果,只能湮沒在歷史的塵埃裡。-------------第318頁。
  • 兩千多年來,中國中醫基本上是在《黃帝內經》的基礎上爬行發展,但即便如此,中醫依然被人們譽為中國文化的奇葩。試想:如果中國的邏輯學有長足進展、如果中國的自然科學在兩千年中有一定的發展、如果中國的哲學思想主流不是以尚古保守為主,則中醫在《黃帝內經》的基礎上,將不知會取得多大的進步!-------------第355~356頁。

《拷問歷史》的名言[4][编辑]

  • 總是說祖宗之法不可變,但祖宗之法又怎麼來的呢?都是變來的!-------------第16頁。
  • 現在,很多人在對比中西方文化時,竟然把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現代文化相類比。於是問題來了:褒揚中國文化者,很容易被反對派駁倒!因為無論如何,你已無法拒絕大機器生產、你已無法脫離現代城市生活方式。反之,工業文明,也使文明異化,即人性的淪亡,人淪為機器的奴隸。人間溫情越來越少,在此種情形下,西方有人提出要用中國農耕文明中的溫情主義來糾西方工業文明之偏。而中國一些學者遂以為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優於西方文化的地方!大謬也!概念不清!-------------第27頁。
  • 當今,中國首要的任務是現代化。西方現代化先行了一步,你們就要向別人學習。學習過來了,嫁接在自己傳統文化精華上,就成了現代的中國文化。學習人家好的、對的地方,學習者最大的優勢是不再走別人的彎路。現在,在文化建設上,你們最要緊的第一步,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批判,批而判之,找出它的精華所在,這樣,才能嫁接出現代文化來。-------------第27~28頁。
  • 沸沸揚揚了一百五十年的中西方文化論爭,可以有一個句號了,因為這場論爭的前提,是根本不成立。我們常常混淆了現代文明與傳統文明這兩個不同的概念。西方在文藝復興後,已經進入現代文明時代。在這場論爭的開始,即鴉片戰爭時期,我們還處在傳統文明時代。所以,所謂中西文明的衝突,絕大部分是傳統文明和現代文明的衝突,是農耕文明與工業文明的衝突。-------------第31頁。
  • 婚姻制度,中西方總體上沒什麼大差別。但婚戀觀,中國後來與西方的差異很大。對女人人身限制得特別厲害,基本上沒有「愛」的權力,更談不上「嫁」的權力。這種婚戀觀實際上是一種貞潔觀,就是女人必須為一個男人奉獻「性」。另一個特點是,不承認性愛是美好的,這一點,對男人限制也很厲害。男人可以娶很多老婆,還有丫頭,還可以嫖娼,甚至官府裡還可以養官妓。但反對正常的愛戀。-------------第53頁。
  • 中國科技不發達的五個原因:哲學關注偏向、沒有真正的私有制、尚古、邏輯方法錯誤、地域影響-------------第66~75頁。
  • 中國傳統文化=/=國學=/=儒學=/=孔學=/=孔子學說。-------------第84頁。
  • 中國文化的復興恰恰是應該衝破儒學思想的統治。-------------第86頁。
  • 儒家文化不具備發展民主與科學的土壤。如果儒家之前的文化裡有這種精神,我們應該把它找出來,發揚光大。這種「把儒家思想統治以前具有民主與科學的精神文化找出來並發揚光大」的事,就是文化復興。-------------第86頁。
  • 孔子至少三個偉大之處,是毫無疑問的,第一,是他對世人的關懷之心;第二是他追求真理、傳播真理的鍥而不捨的精神;第三是他作為一個大教育家所提倡的教育方針和使用的教學方法。-------------第114頁。
  • 如果要說什麼是最高道德的話,熱愛生命就是最高道德。-------------第128頁。
  • 中西醫並提一個錯誤的命題。-------------第135頁。[5]
  • 中醫將長期存在而中藥理論將消亡。-------------第138頁。
  • 你說,中國人後世越來越缺什麼?第一,可能是中國後來很弱,挨打,而我(按:周非筆下的「關羽」)很英武,他們需要這樣一個神靈來保佑;第二是中國人最不講信義,而我以信義著稱。我以為,這才是我的真精神。其他的都是胡說八道,不是替皇帝著想,就是替富人著想的那一套!-------------第153頁。
  • 中國文人的境界一直停留在「功名」上,那麼,憂國、憤激的詩,你肯定不會超過屈原杜甫和我,因為你沒有開拓新境界,也不能開闢新境界。而西方,他們或愛國、或爭取自由、或呼喚人性解放、或思考人性異化、或關心弱勢民族等,境界不斷更換,所以,大詩人、大藝術家,層出不窮。-------------第247頁。
  • 我們中國文學,不可以學外國,而要弘揚我們的特色。我們的特色是什麼呢?就是「大文學」觀。凡是用「文」來表達思想的,比如經濟、哲學、歷史、科學等方面的作品,只要有文才,就是好的文學作品。-------------第247頁。
  • 中國歷史上,凡是「做」與「說」一致的統治者,沒有不失敗的,比如秦始皇,說的是「法」,做的也是「法」;王莽說的是「禮」,做的也是「禮」。而凡是說和做不一致的,說的是「禮」,做的是「法」,就一定會成功,而且是大成功。比如漢武帝唐太宗。-------------第261頁。
  • 天庭的審判又叫所謂歷史的審判。但我對此一直有疑問:人在歷史上、人生天地間,難道忠、奸不也是歷史定下的角色?也是天定的角色?天是大編劇,歷史是大導演,人不過是天地歷史這個大舞台上的一個演員而已!-------------第309頁。
  • 有人說,儒學是一部教人做奴才的學問,但他裡面概念定義不清,「忠」和「奸」,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仁」與「智」,到底定義是什麼?儒家經典裡是找不到的。無怪乎中國的國劇──京劇中要搞臉譜,因為那樣一來,好壞分明、忠奸昭彰,什麼定義、標準都不需要了!-------------第330頁。
  • 傳統的道德觀、價值觀其實很混亂的。-------------第338頁。
  • 中國最大的統治者是皇帝,皇帝的「嘴」當然是最大的了。他不僅用真槍實彈,也用糖衣炮彈,來統一天下人的道德標準和價值取向。其中修改和重釋歷史,是矇騙的辦法;制定法律和制度,是強制的方法;給你功名富貴,是誘導的辦法。天下在他的掌握中,辦法當然多多了。-------------第342頁。

寫作理念[编辑]

  • 我以為,治學,除了嚴謹,就是勇敢,敢想敢為。生命的意義就在於創新。個體生命是這樣,學術生命也是這樣。[6]

資料來源[编辑]

维基百科中的相关条目:
  1. 周非/著,《非議歷史─中國歷史的正動與逆動》,遠流出版社,2010年8月初版。
  2. 周非/著,《中國知識分子淪亡史─在功名和自由之間的掙扎與抗爭》,遠流出版社,2012年4月初版。
  3. 周非/著,《諸子百家大解讀》,遠流出版社,2011年4月初版。
  4. 周非/著,《拷問歷史──穿越時空的對話》,遠流出版社,2009年10月初版。
  5. 周非在同一頁對這句話有進一步的解釋,寫道:「所謂中西醫這種提法,是很不正確的,反邏輯的。因為按邏輯類比,它們不是一個對等的概念。中國,是指我們的傳統醫學;西醫是指西方的現在──包括近代──的醫學。由於中國傳統醫學很發達,所以,一直沿用至今;而由於我們現代化比西方晚了幾百年,所以,我們現在的現代醫學都用西方的。其實,西方也有傳統醫學;我們也應該有現代醫學。現在把我們的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並提,不是反邏輯的嗎?這叫好比在晚清時期,把我們的馬車或轎子和西方的轎車相比,是犯了嚴重的邏輯錯誤。」
  6. 語出《拷問歷史》一書最後一篇〈後記:中國文化大審判〉的文末,作者談論其書寫歷史的理念。

外部链接[编辑]



维基语录链接:名人名言 - 文学作品 - 谚语 - 电影/电视剧对白 - 游戏台词 - 主题 -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