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論的彙編,是儒家最重要的經典之一。由孔子門生及再傳弟子集錄整理,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尤其是原始儒家思想的主要資料。南宋時朱熹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合為「四書」,使之在儒家經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今本《論語》共計20篇,1.2萬字。
节选
[编辑]學而第一
[编辑]-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11月16日之每日名言)
-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而不習乎?”
-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汎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学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则勿惮改。”
-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 子禽問於子贡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贡曰:“夫子温、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没,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贵。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而已。”
-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為政第二
[编辑]-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共之。”
-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 子曰:“君子不器。”
-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6月15日之每日名言)
- 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
- 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八佾第三
[编辑]-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
- 子曰:“周監於二代,郁郁乎文哉! 吾從周。”
- 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
- 或曰:「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太廟,每事問。」子聞之曰:「是禮也!」
里仁第四
[编辑]- 子曰:“里仁為美。擇不出仁,焉得知?”
-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 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 子曰:“以約失之者鮮矣。”
- 子曰:“君子欲訥語言而敏於行。”
- 子曰:“徳不孤,必有鄰。”
- 子游曰:“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 子曰:「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 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公冶長第五
[编辑]-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
-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於予與何誅?”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
- 子曰:“吾未見剛者。”或對曰:“申棖。”子曰:“棖也慾,焉得剛?”
-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 子曰:“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
- 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 子曰:“甯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其愚不可及也。”
- 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蔽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雍也第六
[编辑]-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
- 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 子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 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
述而第七
[编辑]-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 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1月19日之每日名言)
- 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泰伯第八
[编辑]- 篤信好學,守死善道。
- 勇而無禮則亂。(现代汉语释义:勇敢但不守礼法就会令社会动乱)
-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10月29日之每日名言)
- 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 曾子有疾,孟敬子問之。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遠暴慢矣;正顏色,斯近信矣;出辭氣,斯遠鄙倍矣;籩豆之事,則有司存。」
子罕第九
[编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子曰:“後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 子曰:“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子曰:“岁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 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 子曰:「出則事公卿,勿則事父兄,喪事不敢不勉,不為酒困,何有於我哉?」
-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乡党第十
[编辑]- 入太廟,每事問。
- 席不正不坐。
-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先進第十一
[编辑]- 子曰:「先進於禮樂,野人也;後進於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吾從先進。」
- 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顏淵第十二
[编辑]- 子曰:“克己復禮爲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 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聼,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 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 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
-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子路第十三
[编辑]-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 子曰:“剛、毅、木、訥,近仁。”
-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 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踁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憲問第十四
[编辑]- 子曰:「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 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 子曰:「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
-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
- 子曰:「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
-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衛靈公第十五
[编辑]- 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也。”
-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 子曰:「當仁,不讓於師。」
- 子曰:「有教無類。」
-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 子曰:「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 子曰:「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季氏第十六
[编辑]- 孔子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執國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
-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 孔子曰:「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遊,樂宴樂,損矣。」
- 孔子曰:「侍於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陽貨第十七
[编辑]-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 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 子曰:「年四十而見惡焉,其終也已!」
- 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
微子第十八
[编辑]- 夫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 子路曰:「不仕無義。長幼之節,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子張第十九
[编辑]-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
- 子夏曰:「小人之過也必文。」
- 子夏曰:「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
-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尧曰第二十
[编辑]- 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信
[编辑]君王之信
[编辑]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信实)[1]
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诚实)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信心)
诚实不欺
[编辑]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𫐐,小车无𫐄,其何以行之哉?
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信用)
忠信
[编辑]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主忠信,徙义:崇德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相信
[编辑]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信任)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正颜色,斯近信矣。
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信心)
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参见
[编辑]儒家经典 | |
---|---|
三礼 | 《周礼》 《仪礼》 《礼记》 |
三传 | 《左传》 《公羊传》 《榖梁传》 |
四书 |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
五经 | 《诗》 《书》 《礼》 《易》 《春秋》 |
六经(六艺) | 《诗》 《书》 《礼》 《易》 《春秋》 《乐》 |
七经 | 汉:《论语》 《孝经》 《诗》 《书》 《礼》 《易》 《春秋》 清:《易》 《书》 《诗》 《春秋》 《周礼》 《仪礼》 《礼记》 |
九经 | 唐:《周礼》 《仪礼》 《礼记》 《左传》 《公羊传》 《榖梁传》 《易》 《书》 《诗》 |
十二经 | 宋:《易》 《书》 《诗》 《周礼》 《仪礼》 《礼记》 《左传》 《公羊传》 《榖梁传》 《论语》 《孝经》 《尔雅》 |
十三经 | 《易》 《书》 《诗》 《周礼》 《仪礼》 《礼记》 《左传》 《公羊传》 《榖梁传》 《论语》 《孝经》 《尔雅》 《孟子》 |
其它 | 《大戴礼记》 |
- ↑ 注释皆自杨伯峻《论语译注》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