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哲学
外观
1930年7月14日,爱因斯坦在位于柏林市郊的家中,迎接了印度诗人、哲学家泰戈尔。
- “(神)并非孤立(于世界之外),人类以无穷的人性来领悟宇宙,因此没有任何事物是不能归于人性的。而这证明了宇宙的真理,事实上是人类的真理。[1]
- “当我们的宇宙与人类和谐共处时,我们了解永恒是真理,我们感受到永恒之美。”[1]
- “真理是透过人才得以实现。”[1]
- “美,是对宇宙存在的完美和谐理想;真理,是对宇宙智慧的完美理解。个体透过自身的错误和挫折、透过我们积累的经验、透过我们启发的意识来接近真理。否则我们要如何理解真理?”[1]
- 真理作为宇宙存在之一,其本质必须与人类连结。个体所体悟的“真实”,永不能被称之为真理,它只是人类用科学或逻辑方法来解释世界的途径。换句话说,那些被称为“真理”的事物,只不过是由人类的思维器官理解的产物。就好比一张桌子作为固状实体是人类心智感知后的一种表象,若这种心智消失桌子便不会存在。[1]
- 泰戈尔指出,印度哲学中有婆罗门,即绝对真理的概念,但那是全然孤立于个体的思考之外,或是文字也无法形容,唯有当个体置于无限之中才能理解它。但这种真理并不属于科学范畴,人类讨论的“真理本质”其实是一种现象罢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