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哲學
外观
1930年7月14日,愛因斯坦在位於柏林市郊的家中,迎接了印度詩人、哲學家泰戈爾。
- 「(神)並非孤立(於世界之外),人類以無窮的人性來領悟宇宙,因此沒有任何事物是不能歸於人性的。而這證明了宇宙的真理,事實上是人類的真理。[1]
- 「當我們的宇宙與人類和諧共處時,我們瞭解永恆是真理,我們感受到永恆之美。」[1]
- 「真理是透過人才得以實現。」[1]
- 「美,是對宇宙存在的完美和諧理想;真理,是對宇宙智慧的完美理解。個體透過自身的錯誤和挫折、透過我們積累的經驗、透過我們啟發的意識來接近真理。否則我們要如何理解真理?」[1]
- 真理作為宇宙存在之一,其本質必須與人類連結。個體所體悟的「真實」,永不能被稱之為真理,它只是人類用科學或邏輯方法來解釋世界的途徑。換句話說,那些被稱為「真理」的事物,只不過是由人類的思維器官理解的產物。就好比一張桌子作為固狀實體是人類心智感知後的一種表象,若這種心智消失桌子便不會存在。[1]
- 泰戈爾指出,印度哲學中有婆羅門,即絕對真理的概念,但那是全然孤立於個體的思考之外,或是文字也無法形容,唯有當個體置於無限之中才能理解它。但這種真理並不屬於科學範疇,人類討論的「真理本質」其實是一種現象罷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