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老子(前57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中国东周春秋时期的哲学家,思想家。老子是先秦道家学派的思想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等人发展。老子留有一部五千个字的著作,后世被称为《道德经》,又称《老子》、《道德真经》、《五千言》。有学者认为,老子似是该文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这部著作是老子思想的重要文献来源。存于先秦诸子分家前,为其时诸子所共仰。
摘录[编辑]
第一章[编辑]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编辑]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第五章[编辑]
-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第七章[编辑]
-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第八章[编辑]
-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为道。
第九章[编辑]
-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第十八章[编辑]
-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8月30日之每日名言)
第十九章[编辑]
-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第二十三章[编辑]
- 希言自然。
-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第二十五章[编辑]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三十三章[编辑]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第三十六章[编辑]
-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第三十七章[编辑]
-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第三十八章[编辑]
- 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第四十章[编辑]
-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第四十一章[编辑]
-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第四十章[编辑]
-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第四十二章[编辑]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第四十三章[编辑]
-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第四十五章[编辑]
-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第四十八章[编辑]
-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第五十章[编辑]
- 出生入死。
第五十八章[编辑]
-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第六十章[编辑]
- 治大国,若烹小鲜。
-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第六十三章[编辑]
-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第六十四章[编辑]
-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六十五章[编辑]
-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第六十六章[编辑]
-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第六十七章[编辑]
-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第七十二章[编辑]
- 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第七十三章[编辑]
-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第七十四章[编辑]
-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第七十六章[编辑]
-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第七十八章[编辑]
-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第七十九章[编辑]
-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第八十章[编辑]
-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第八十一章[编辑]
-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参考文献[编辑]
外部链接[编辑]
参见[编辑]
诸子百家 | |
---|---|
儒家 | 孔子、孟子、荀子(东周)→董仲舒(西汉)→北宋五子(程颐、程颢...等)(北宋)、朱熹(南宋)→陆九渊(南宋)→王阳明、李贽(明)→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明末清初)→新儒学八大家:冯友兰、新儒家(熊十力(新儒家的始祖)、牟宗三(熊十力的弟子)、徐复观(熊十力的弟子)、唐君毅(熊十力的弟子))、方东美、张君劢、梁漱溟 |
道家 | 老子、庄子、列子(东周)→王充(东汉)→道教各分支、新道家 |
法家 | 管仲、子产、韩非、申不害、商鞅(东周)→李斯(秦)→贾谊、刘安、汉文帝、汉武帝(西汉)→王安石(北宋)→张居正(明)→新法家、毛泽东 |
墨家 | 墨子、禽滑釐 |
名家 | 邓析、公孙龙、惠施、尹文子 |
阴阳家 | 邹衍 |
纵横家 | 鬼谷子、苏秦、张仪 |
农家 | 许行 |
杂家 | 吕不韦(东周)→刘安(西汉) |
小说家 | 屈原(东周)→虞初(西汉)→近现代中国小说家 |
兵家 | 孙武、孙膑、吴起 |
方技家 | 扁鹊(东周)→张仲景、华佗(东汉)→孙思邈(唐)→李时珍(明)→近现代中国医药学家 |
杨朱学派 | 杨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