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
維基語錄,自由的名人名言錄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目次
1
論仁
1.1
孔子論仁
1.2
論儒家之仁
2
參考文獻
3
參見
論仁
[
編輯
]
孔子論仁
[
編輯
]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
泛愛
眾而親仁
,
行有餘力,則以學
文
。」
——《
論語
學而第一》
子曰:「里仁為
美
。擇不出
仁
,焉得
知
?」
子曰:「唯
仁
者能好人,能惡人。」
——《
論語
里仁第四》
論儒家之仁
[
編輯
]
大
道
廢,有仁
義
;
智慧
出,有大偽;六親不
和
,有
孝
慈;
國家
昏亂,有
忠
臣。
——
老子
《
道德經
》第18章
(「孝慈」一作「孝子」)
孔子
的
知
(
理論
)既是不根於客觀事實的,是獨斷的,觀念論的,
則其見之
仁
勇
(
實踐
),也必是仁於統治者一階級而不仁於大眾的,勇於壓迫
人民
,勇於守衛
封建
制度,而不勇於
為人民服務
的。
——1939年2月20日
毛澤東
致
張聞天
的一封信中,談到儒家舊道德之「勇」,這是毛澤東最早提出「
為人民服務
」之處。
參考文獻
[
編輯
]
參見
[
編輯
]
人
、
個人
、
人權
、
人道主義
愛
、
忠
、
恕
禮
分類
:
美德
思想
社會
政治意識形態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尚未登入
討論
貢獻
建立帳號
登入
命名空間
頁面
討論
臺灣正體
不轉換
简体
繁體
大陆简体
港澳繁體
马新简体
臺灣正體
視圖
閱讀
編輯
檢視歷史
更多
導覽
首頁
社區
最近更改
隨機頁面
上載自由版權圖像
幫助
幫助
互助客棧
方針與指引
所有頁面
聯絡我們
關於維基語錄
資助我們
維基語錄連結
名人名言
文學作品
諺語
電影對白
電視劇
主題
分類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
相關變更
特殊頁面
固定連結
頁面資訊
引用此頁面
列印/匯出
下載為 PDF
可列印版
其他語言
新增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