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
外观
(重定向自汉武帝)
汉武帝(公元前156年—前87年),名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
语录
[编辑]-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鴈南歸。蘭有秀兮菊有芳,攜佳人兮不能忘。
- 《秋风辞》
- 瓠子決兮將奈何,浩浩洋洋兮慮殫為河。
- 《瓠子歌 (其一)》
- 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
- 《輪台罪己詔》
- 閒者河溢,歲數不登,故巡祭后土,祈為百姓育穀。今年豐廡未有報,鼎曷為出哉?
- 嗟乎!吾誠得如黃帝,吾視去妻子如脫屣耳。
- 天始以寶鼎神筴授皇帝,朔而又朔,終而復始,皇帝敬拜見焉。
- 朕以眇眇之身承至尊,兢兢焉懼弗任。維德菲薄,不明于禮樂。修祀泰一,若有象景光,屑如有望,依依震於怪物,欲止不敢,遂登封泰山,至於梁父,而後禪肅然。自新,嘉與士大夫更始,賜民百戶牛一酒十石,加年八十孤寡布帛二匹。復博、奉高、蛇丘、歷城,毋出今年租稅。其赦天下,如乙卯赦令。行所過毋有復作。事在二年前,皆勿聽治。
- 古之立教,鄉里以齒,朝廷以爵,扶世導民,莫善於德。然則於鄉里先耆艾,奉高年,古之道也。今天下孝子順孫願自竭盡以承其親,外迫公事,內乏資財,是以孝心闕焉。朕甚哀之。民年九十以上,已有受鬻法,為復子若孫,令得身帥妻妾遂其供養之事。
- 河海潤千里,其令祠官修山川之祠,為歲事,曲加禮。
- 衛士轉置送迎二萬人,其省萬人。罷苑馬,以賜貧民。
- 朕飾子女以配單于,金幣文繡賂之甚厚,單于待命加嫚,侵盜亡已。邊境被害,朕甚 閔之。今欲舉兵攻之,何如?
- 夷狄無義,所從來久。間者匈奴數寇邊境,故遣將撫師。古者治兵振旅,因遭虜之方入,將吏新 會,上下未輯,代郡將軍敖、雁門將軍廣所任不肖,校尉又背義妄行,棄軍而北,少吏犯禁。用兵之法:不勤不教,將率之過也;教令宣明,不能盡力,士卒之罪 也。將軍已下廷尉,使理正之,而又加法於士卒,二者並行,非仁聖之心。朕閔眾庶陷害,欲刷恥改行,復奉正議,厥路亡繇。其赦雁門、代郡軍士不循法者。
- 朕聞天地不變,不成施化;陰陽不變,物不暢茂。《易》曰『通其變,使民不倦』。詩云『九變復貫,知言之選』。朕嘉唐虞而樂殷周,據舊以鑒新。其赦天下,與民更始。諸逋貸及辭訟在孝景後三年以前,皆勿聽治。
- 夫刑罰所以防姦也,內長文所以見愛也;以百姓之未洽于教化,朕嘉與士大夫日新厥業,祗而不解。其赦天下。
- 蓋聞導民以禮,風之以樂,今禮壞樂崩,朕甚閔焉。故詳延天下方聞之士,咸薦諸朝。其令禮官勸學,講議洽聞,舉遺興禮,以為天下先。太常其議予博士弟子,崇鄉黨之化,以厲賢材焉。
- 朕聞五帝不相復禮,三代不同法,所繇殊路而建德一也。蓋孔子對定公以徠遠,哀公以論 臣,景公以節用,非期不同,所急異務也。今中國一統而北邊未安,朕甚悼之。日者大將軍巡朔方,征匈奴,斬首虜萬八千級,諸禁錮及有過者,咸蒙厚賞,得免減 罪。今大將軍仍復克獲,斬首虜萬九千級,受爵賞而欲移賣者,無所流貤。其議為令。
- 朕聞咎繇對禹,曰在知人,知人則哲,惟帝難之。蓋君者心也,民猶支體,支體傷則心憯怛。日者淮南、衡山修文學,流貨賂,兩國接壤,怵於邪說,而造篡弒,此朕之不德。《詩》云:『憂心慘慘,念國之為虐。』 已赦天下,滌除與之更始。朕嘉孝弟力田,哀夫老眊孤寡鰥獨或匱於衣食,甚憐愍焉。其遣謁者巡行天下,存問致賜。曰『皇帝使謁者賜縣三老、孝者帛,人五匹; 鄉三老、弟者、力田帛,人三匹;年九十以上及鰥寡孤獨帛,人二匹,絮三斤;八十以上米,人三石。有冤失職,使者以聞。縣鄉即賜,毋贅聚』。
- 日者有司以幣輕多姦,農傷而末眾,又禁以并之塗,故改幣以約之。稽諸往古,制宜於 今。廢期有月,而山澤之民未諭。夫仁行而從善,義立則俗易,意奉憲者所以導之未明與?將百姓所安殊路,而撟虔吏因乘勢以侵蒸庶邪?何紛然其擾也!
- 仁不異遠,義不辭難。今京師雖未為豐年,山林池澤之饒與民共之。今水潦移於江南,迫隆冬至,朕懼其飢寒不活。江南之地,火耕水耨,方下巴蜀之粟致之江陵,遣博士中等分循行,諭告所抵,無令重困。吏民有振救飢民免其厄者,具舉以聞。
- 祭地冀州,瞻望河洛,巡省豫州,觀于周室,邈而無祀。詢問耆老,乃得孽子嘉。其封嘉為周子南君,以奉周祀。
- 朕以眇身託于王侯之上,德未能綏民,民或飢寒,故巡祭后土以祈豐年。冀州脽壤乃顯文鼎,獲祭於廟。渥洼水出馬,朕其御焉。戰戰兢兢,懼不克任,思昭天地,內惟自新。《詩》云:『四牡翼翼,以征不服。』親省邊垂,用事所極。望見泰一,修天文浈。辛卯夜,若景光十有二明。《易》曰:『先甲三日,後甲三日。』朕甚念年歲未咸登,飭躬齋戒,丁酉,拜況于郊。
- 南越、東甌咸伏其辜,西蠻北夷頗未輯睦,朕將巡邊垂,擇兵振旅,躬秉武 節,置十二部將軍,親帥師焉。
- 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負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駕之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
- 朕郊見上帝,巡于北邊,見群鶴留止,以不羅罔,靡所獲獻。薦于泰畤,光景並見。其赦天下。
- 越人相攻擊,固其常;又數反覆,自秦時棄不屬,不足以煩中國往救也。
- 公等皆安在,何相見之晚也!
- 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條上,朕且臨定其號名。
- 蓋聞導民以禮,風之以樂。今禮壞、樂崩,朕甚閔焉。其令禮官勸學興禮以為天下先!
- 何世無才,患人不能識之耳,苟能識之,何患無人!夫所謂才者,猶有用之器也,有才而不肯盡用,與無才同,不殺何施!
- 君薄淮陽邪?吾今召君矣,顧淮陽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之重,臥而治之。
- 義縱以我為不復行此道乎!
- 南越、東甌,鹹伏其辜;西蠻、北夷,頗未輯睦;朕將巡邊垂,躬秉武節,置十二部將軍,親帥師焉。
- 漢家庶事草創,加四夷侵陵中國,朕不變更制度,後世無法;不出師征伐,天下不安;為此者不得不勞民。若後世又如朕所為,是襲亡秦之跡也。太子敦重好靜,必能安天下,不使朕憂。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賢於太子者乎!聞皇后與太子有不安之意,豈有之邪?可以意曉之。
关于汉武帝的评论
[编辑]- 孝武初立,卓然罷 黜百家,表章六經。遂疇咨海內,舉其俊茂,與之立功。興太學,修郊祀,改正朔,定曆數,協音律,作詩樂,建封禪,禮百神,紹周後,號令文章,煥焉可述。後嗣得遵洪業,而有三代之風。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儉以濟斯民,雖詩書所稱何有加焉!
参考文献
[编辑]参见
[编辑]昭明文選所錄士人(选编者:萧统) | |
---|---|
东周 | 屈原、宋玉、卜商、李斯 |
西汉 | 扬雄、司馬相如、賈誼、王褒、韋孟、班婕妤、劉邦、李陵、蘇武、劉安、劉歆、劉徹、枚乘、鄒陽、司馬遷、楊惲、東方朔、孔安國、史岑 |
东汉 | 班固、張衡、班彪、班昭、王粲、王延壽、何晏、馬融、陳琳、朱浮、崔瑗、蔡邕 |
三国 | 曹操、曹丕、曹植、禰衡、向秀、嵇康、劉楨、應瑒、應璩、阮籍、孔融、諸葛亮、楊脩、繁欽、吳質、鍾會、曹冏、韋曜、李康 |
西晋 | 左思、潘岳、木華、郭璞、張華、陸機、陸雲、成公綏、束皙、應貞、孫楚、張載、張協、盧諶、何劭、王康琚、歐陽建、司馬彪、傅咸、郭泰機、劉琨、石崇、繆襲、傅玄、曹攄、王讚、棗據、張翰、張景陽、羊祜、李密、張悛、趙景真、杜預、皇甫謐、劉伶、夏侯湛 |
东晋 | 孫綽、殷仲文、謝混、庾亮、桓溫、袁宏、干寶 |
南朝 | 鮑照、謝惠連、謝莊、顏延之、江淹、謝靈運、謝瞻、范曄、沈約、謝朓、虞羲、徐悱、任昉、陸厥、陶潛、丘希范、袁淑、劉鑠、王僧達、范雲、傅亮、王元長、劉峻、王儉、王巾、孔稚珪 |
諸子百家 | |
---|---|
儒家 | 孔子、孟子、荀子(東周)→董仲舒(西漢)→北宋五子(程頤、程顥...等)(北宋)、朱熹(南宋)→陸九淵(南宋)→王陽明、李贄(明)→王夫之、顧炎武、黃宗羲(明末清初)→新儒學八大家:馮友蘭、新儒家(熊十力(新儒家的始祖)、牟宗三(熊十力的弟子)、徐復觀(熊十力的弟子)、唐君毅(熊十力的弟子))、方東美、張君勱、梁漱溟 |
道家 | 老子、莊子、列子(東周)→王充(東漢)→道教各分支、新道家 |
法家 | 管仲、子产、韓非、申不害、商鞅(東周)→李斯(秦)→賈誼、劉安、漢文帝、漢武帝(西漢)→王安石(北宋)→張居正(明)→新法家 |
墨家 | 墨子、禽滑釐 |
名家 | 鄧析、公孫龍、惠施、尹文子 |
陰陽家 | 鄒衍 |
縱橫家 | 鬼谷子、蘇秦、張儀 |
農家 | 許行 |
雜家 | 呂不韋(東周)→劉安(西漢) |
小説家 | 屈原(東周)→虞初(西漢)→近現代中國小説家 |
兵家 | 孫武、孫臏、吴起 |
方技家 | 扁鵲(東周)→張仲景、華佗(東漢)→孫思邈(唐)→李時珍(明)→近現代中國醫藥學家 |
楊朱學派 | 楊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