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荀子

维基语录,自由的名人名言录
维基百科中的相关条目:
您可以在维基文库中查找此语录条目的相关原始文献:

荀子(前313年—前238年),名,字,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赵国(在今河北省南部)人,儒家有代表性的思想家。他曾游学齐国,做过三次祭酒(年高德劭的教育界领袖),后来又在楚国做兰陵令,并在兰陵终老。韩非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他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一位大师,他提倡性恶论,认为人性是恶的,需要经过后天不断学习才能由恶变善,因此特别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荀子》共三十二篇,基本上是荀子所作,也有部分可能是由他的弟子记录而成。荀子的散文长于论辩,剖析事理非常透辟,谨严绵密,有很强的逻辑性;语言亦丰富多彩,善用比喻,多排偶句,是很成熟的哲理散文了。

语录

[编辑]

劝学篇第一

[编辑]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 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 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解释:锲(qiè):用刀刻。舍:放弃。镂(lòu):雕刻。
  • 3月7日之每日名言
  •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涯不枯。
  •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修身篇第二

[编辑]
  • 笃志而体,君子也。
  • 故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 故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
  •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不苟篇第三

[编辑]
  • 公生明,偏生暗;端悫生通,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惑。
  • 君子行不贵苟难,说不贵苟察,名不贵苟传,唯其当之为贵。

荣辱篇第四

[编辑]
  • 朴悫者常安利,荡悍者常危害。

非相篇第五

[编辑]
  • 故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观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

非十二子篇第六

[编辑]
  •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

儒效篇第八

[编辑]
  • 彼求之而后得,为之而后成,积之而后高,尽之而后圣。故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
  • 君子务修其内而让之于外。

王制篇第九

[编辑]
  • ,力不如,走不若,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天论篇第十七

[编辑]
  •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 小人错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退也。

正论篇第十八

[编辑]
  • 凡刑人之本,禁暴除恶,且惩其未也。
  • 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

君子篇第二十四

[编辑]
  • 一人有罪而三族皆夷,德虽如舜,不免刑均,是以族论罪也。
    解释:一个人有了罪而父、母、妻三族都被诛灭,那么即使这个人的某个亲属的道德品行像舜一样高尚,也不免受到同样的刑罚,这是按照亲属关系来判罪(的弊端)。

成相篇第二十五

[编辑]
  • 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

大略篇第二十七

[编辑]
  •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 多知而无亲,博学而无方,好多而无定者,君子不与。

资治通鉴卷第六秦纪一

[编辑]
  • 臣所闻古之道,凡用兵攻战之本,在乎一民。弓矢不调,则羿不能以中;六马不和,则造父不能以致远;士民不亲附,则汤、武不能以必胜也。故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故兵要在乎附民而已。
  • 臣之所道,仁人之兵,王者之志也。君之所贵,权谋势利也。仁人之兵,不可诈也。彼可诈者,怠慢者也,露袒者也,君臣上下之间滑然有离德者也。故以桀诈桀,犹巧拙有幸焉。以桀诈尧,譬之以卵投石,以指桡沸,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故仁人之兵,上下一心,三军同力;臣之于君也,下之于上也,若子之事父,弟之事兄,若手臂之捍头目而覆胸腹也。诈而袭之,与先惊而后击之,一也。且仁人用十里之国则将有百里之听,用百里之国则将有千里之听,用千里之国则将有四海之听,必将聪明警戒,和傅而一。故仁人之兵,聚则成卒,散则成列,延则若莫邪之长刃,婴之者断;兑则若莫邪之利锋,当之者溃;圜居而方止,则若磐石然,触之者角摧而退耳。且夫暴国之君,将谁与至哉?彼其所与至者,必其民也。其民之亲我欢若父母,其好我芬若椒兰;彼反顾其上则若灼黥,若仇雠;人之情,虽桀、跖,岂有肯为其所恶,贼其所好者哉!是犹使人之子孙自贼其父母也。彼必将来告,夫又何可诈也!故仁人用,国日明,诸侯先顺者安,后顺者危,敌之者削,反之者亡。《》曰︰‘武王载发,有虔秉钺,如火烈烈,则莫我敢遏,’此之谓也。

参考文献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
诸子百家
儒家 孔子孟子荀子(东周)→董仲舒(西汉)→北宋五子(程颐程颢...等)(北宋)、朱熹(南宋)→陆九渊(南宋)→王阳明李贽(明)→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明末清初)→新儒学八大家:冯友兰新儒家熊十力(新儒家的始祖)、牟宗三(熊十力的弟子)、徐复观(熊十力的弟子)、唐君毅(熊十力的弟子))、方东美张君劢梁漱溟
道家 老子庄子列子(东周)→王充(东汉)→道教各分支、新道家
法家 管仲子产韩非申不害商鞅(东周)→李斯(秦)→贾谊刘安汉文帝汉武帝(西汉)→王安石(北宋)→张居正(明)→新法家
墨家 墨子禽滑釐
名家 邓析公孙龙惠施尹文子
阴阳家 邹衍
纵横家 鬼谷子苏秦张仪
农家 许行
杂家 吕不韦(东周)→刘安(西汉)
小说家 屈原(东周)→虞初(西汉)→近现代中国小说家
兵家 孙武孙膑吴起
方技家 扁鹊(东周)→张仲景华佗(东汉)→孙思邈(唐)→李时珍(明)→近现代中国医药学家
杨朱学派 杨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