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陳雲

維基語錄,自由的名人名言錄
維基百科中的相關條目:

陳雲(1905年6月13日—1995年4月10日),原名廖陳雲,江蘇省青浦縣(今上海市青浦區)練塘鎮人,政治家、經濟管理家,馬克思主義者,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領導人之一。

發言

[編輯]
  • 當然是兼顧好。因為私營工廠可以幫助增加生產,私營商業可以幫助商品流通,同時可以幫助解決失業問題,對人民有好處。……現在手裡掌握的也多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更應該注意統籌兼顧,既照顧到我們這一邊,也要照顧到他們那一邊。否則資本家的企業就會垮台,職工失了業就會埋怨我們。我們要搞經濟計劃,如果只計劃公營,而不把許多私營的生產計劃在裡頭,全國的經濟計劃也無法進行。……對於資本家,凡是妨害國計民生、投機操縱、偷稅破壞等行為,都要反對,不能含糊,公開也這樣講。應該警告我們自己,要防止吃虧。他們總是要貪一點便宜,搞一點亂子的,因為我們現在還是外行,只好讓他貪去。……他們只講個人利益,開會提什麼提案,都與他們的私利有關係。這一條要特別注意。[1]:92-93
    ——〈調整公私關係和整頓稅收〉,在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發言的一部分,1950年6月6日
  • 農民要求農產品的價格高一點,這一條很難。賣價必須照顧到消費者的接受能力。如廣東的香蕉很好,但太貴人家就不買,就會爛掉。此外,還必須照顧到商人有利可圖。只要做到這兩條,就有了銷路。許多農業副產品是很花費勞動的。農民用毛驢子運輸,如果算運費,就不得了。農民自己養牲畜,不搞副業也得喂,自己運東西,可以多得一部分收入,就能得到便宜。[1]:94
    ——〈調整公私關係和整頓稅收〉,在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發言的一部分,1950年6月6日
  • 以上説了化肥、化學纖維、治澇、擴大灌溉面積四個問題。我認為這些問題,經過準備之後,應該在報紙上展開討論,讓黨內黨外各界人士都發表意見。這樣做,可以把我們的方案搞得更妥當一點。應該看到:我們歷史上有一些事情,決定得太快了。……現在要回過頭來重新研究,説明當時不應急於定案。我認為農業上的大問題,許多工作上的大問題,可以在全國展開討論,這樣做只有好處,沒有壞處。……一切好的意見,我們都應該吸收過來。[2]:84-85
    ——〈解決吃穿問題的主要辦法〉,在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發言的一部分,1957年9月24日
  • 書記處的工作方法,我認為應該採取辦公會議的方式,就是葉劍英同志所講的集體領導的方式。集體辦公,大家都在一起,要辦的事,或者開會決定,或者幾個人商量,立即辦,不要拖延。那就要身體相當好,年紀輕一點的。像基辛格那樣,在中東搞穿梭外交,我是一次也穿不了。集體辦公,碰到問題就解決。像現在這樣傳閲畫圈圈的辦法,要誤事的,誤四化的大事。當然,今後還是要畫圈圈的,有些文件可以畫圈圈。要認真實行集體領導制度。民主集中制,是既要有民主,又要有集中。黨的任何一級組織,允許不同意見存在,我看這不是壞事。有不同意見,大家可以謹慎一些,把事情辦得更合理一些。允許有不同意見的辯論,這樣可以少犯錯誤。一個人講了算,一言堂,一邊倒,我認為不好。這是講民主方面。但是,又必須要有集中,少數服從多數,全黨服從中央,否則什麼事情也做不了,一事無成。沒有民主不好,沒有集中也辦不了事。[2]:270
    ——〈成立中央書記處是黨的一項重要措施〉,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上的發言,1980年2月24日
  • 全黨應該允許書記處或者書記處的某個同志犯錯誤,準備他們犯錯誤。不犯錯誤的人是沒有的。老同志和其他同志要幫助他們。[2]:270
    ——〈成立中央書記處是黨的一項重要措施〉,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上的發言,1980年2月24日
  • 還提一條意見:開會不要開死人。今後的會議,一定是會有老年的,比較年輕的,還有四十歲左右的同志參加。有的能上午、下午、晚上三班連續幹。我連幹不了,我也不贊成比較年輕的幹部或者青年幹部都是三班連續幹,上午、下午、晚上都辦事。必要的事情,必要的時候,要這樣做。但是,三班都排得滿滿的,總不是個辦法。[2]:270-271
    ——〈成立中央書記處是黨的一項重要措施〉,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上的發言,1980年2月24日

講話

[編輯]
  • 過去本來困難的行業現在不困難了,有過黃金時代的行業反而困難了。這就給了我們一個教訓。以後看見某些行業有較大發展的時候,不要太高興,要加強管理,否則,發展就會過頭,生產就會過剩。並不是什麼發展都是好的,不加計劃、不加管理就會不好。不僅私營工業如此,國營工業亦是如此。盡管國營工業是社會主義性質的,如不進行計劃,也必然是盲目的。國營工業不是孤立的,我國還有合作社工業、公私合營工業、私營工業。如果只有國營工業有計劃,而不將其他工業計劃進去,那末,計劃也是空的。只顧國營工業不行,只顧工業也不行。經濟是多方面的,有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還有商業、財政、金融等等,如只顧工業,不顧其他,也會出毛病。[1]:266
    ——〈解決私營工業生產中的困難〉,在國務院召開的關於私營工商業問題座談會上的講話,1954年12月31日
  • 小商小販是不可少的。要根據不同情況使他們得到不同的收入,來維持生活。在這方面,供銷合作社的同志要負責。不這樣做,我們在政治上將是被動的。小商小販是獨立勞動者,全國大約有近三百萬戶。如果對資本家安排了,對小商小販不安排,我們在政治上就要犯錯誤。這些人是否會興風作浪呢?他們的營業額小,是搞不了鬼的。過去有的地方擠小商小販,現在要保護,不保護,他們就沒有飯吃。我們只有兩條路:一條是包下來,發工資或發救濟費;一條是允許他們繼續經營,保證他們有一定的收入。供銷合作社和商業廳的同志要注意解決這個問題,不解決不會太平,他們會來要飯吃的。國營商業的營業額少一點沒有什麼關係,算來算去還不是財政上的一筆帳?包下來發工資,發救濟費,或者給他們一點營業額,讓他們獨立經營,哪一種辦法好呢?看來還是後一種辦法好。這條搞不好,每年在人代會上我們都要做檢討。[1]:338-339
    ——〈要使用資方人員〉,在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商業、農產品採購廳局長和供銷合作社主任會議上的講話,1956年7月21日
  • 最後,我還要談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在商業工作的若干主要方面總結經驗。現在商業工作的轉變關頭,要改變過去的舊辦法,建立一套新辦法。沒有一套新的辦法,就不能適應新環境的需要。要找出一套新辦法,就要研究過去的辦法。開始時可能總結得不完整,但不要緊,可以慢慢完整起來。我們已經做了七年商業工作,有了許多經驗,過去的長處和毛病,都顯露出來了,現在進行總結是有條件的。總結的辦法,主要是根據我們七年來的經驗,同時參考舊商人的經驗和外國的經驗。總結的題目很多,我這裡只略舉一些重要的:價格政策,市場管理,商業計劃,財務管理,勞動工資,政治工作。批發、零售、採購、保管運輸也都要分別總結。要注意研究社會主義商業和資本主義商業的區別。各行各業如百貨、五金器材、紗布等都要總結。中央部門要總結,各地也要總結。總結出來,不像樣也不要緊。三個臭皮匠,可以頂一個諸葛亮。把各地和中央部門總結的經驗集中到一起,加以分析、綜合、提高,就可以用來改進我們的工作。根據過去的經驗,找出新的辦法,我看這項工作比日常的業務工作更重要。這些問題應該看成是指揮我們商業方面三百萬隊伍的「步兵操典」和「戰鬥條令」。中央和各省市的領導人員不總結經驗,就帶不好這三百萬人的隊伍。這項工作「脫銷」了,政策就「脫銷」了,這比任何商品脫銷都嚴重,都壞。總結經驗説難也不難,只要下定決心,留出時間就可以做。我們教育幹部主要靠這些材料。當然,人民大學的教材還是需要的。有的同志可能怕寫錯。寫錯了,重新總結,更正過來,印象更深刻。不這樣做,就應付不了新的局面。我們做財政、金融、貿易工作的,往往是辛辛苦苦的官僚主義,因此常常受到批評。總結經驗就可以把過去做對了的和做錯了的加以分析,使我們頭腦清醒,把工作提高一步。不總結沒有交代,做了若干年的工作老是糊里糊塗,死了也不好見馬克思,後代的人也要責怪我們。這方面是我們的弱點,需要補救。讓我再重覆一句:總結經驗,提高工作。[1]:340-341
    ——〈要使用資方人員〉,在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商業、農產品採購廳局長和供銷合作社主任會議上的講話,1956年7月21日
  • 同志們或許會説,人為什麼這樣笨?其實這也難説。在商業部裡,年初也吹風説煤多了,甚至説布多了。做實際工作不犯錯誤是很難的,搞過肅反和土改的人都知道這個道理。文章上寫既要反對「左」傾又要反對右傾,這是容易的,但做起來就很不容易。今年在全國社會主義改造高潮中,經濟建設上冒了一點,這是難免的,今後也難以保證不重犯,社會經濟生活是複雜的,多變的,不會像看電影那樣簡單。半年來冒了一下,使我們取得了經驗,也有好處。[2]:28-29
    ——〈做好商業工作〉,在商業部擴大的部務會議上的講話,1956年11月19日
  • 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必須兼顧,必須平衡。看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這種平衡大體上是個比較緊張的平衡。建設也寬裕,民生也寬裕,我看比較困難。……絕不能緊張到使平衡破裂,而應是緊張的平衡。……現在我們擔負著調節生產和需要、組織供需平衡的責任。因此,既要考慮周轉快,又要考慮社會的必要儲備。[2]:29
    ——〈做好商業工作〉,在商業部擴大的部務會議上的講話,1956年11月19日
  • 集權太多,分權太少。……縣裡有權有利,商業問題就解決了一大半。現在,擔子全壓在我們身上,下面有問題我們看不見,也不能解決,有什麼好處?統一財經工作實行計劃經濟,都要求集中。但是,集中不能過分,必須考慮到我國人多、地大、各地情況不一樣這個事實。我們常説,政策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具體化,誰來「化」?主要是縣委。[2]:31
    ——〈做好商業工作〉,在商業部擴大的部務會議上的講話,1956年11月19日
  • 調整商業系統內部領導和群眾之間的關係。部長、局長、經理只能抓大的方面,具體執行還是靠二百五十萬職工。只有依靠他們,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才能把事情辦好。如果認為他們什麼都不懂,只能聽指揮,像算盤子那樣,撥一撥動一動,商業工作就肯定做不好。……監察工作固然重要,但光靠監察工作不行,必須讓群眾都能講話,都有積極性。發揚民主可以採取職工代表會、店員代表會等形式,許多大事都要經過代表大會討論,他們可以向上提出建議……只要依靠群眾總是有辦法的。在不放棄國家計劃和集中統一的情況下,搞工人委員會有什麼不好?……所謂單純業務觀點,就是不依靠廣大群眾和當地黨委。商業系統過去的群眾工作是做得非常之差的。[2]:31-32
    ——〈做好商業工作〉,在商業部擴大的部務會議上的講話,1956年11月19日
  • 還要説一下對挨駡的看法。有人説,商業工作天天挨駡。我看,挨駡有不好的一面,但也有好的一面。一有錯就有人駡,容易改正。如果人家天天喊萬歲,一出錯就是大錯。商業工作有不少唱對台戲的,這可以促使我們改進。失敗乃成功之母。有了錯誤,加以改正,就可以不斷進步。[2]:33
    ——〈做好商業工作〉,在商業部擴大的部務會議上的講話,1956年11月19日
  • 有了成績也不要老講,一年講幾次就夠了。有成績是明擺著的,用不著天天講。對於缺點錯誤倒是應該經常注意的。商業工作,有六萬萬人天天看著,他們提出批評,暴露我們工作中的毛病,有什麼不好?我們一不是當資本家,二不是為當官,而是幹革命的。天天挨駡,可以改進工作,對革命事業大有好處。……我們是商人,但不是普通的商人,而是從事商業工作的革命家。我們應該站得高一點,看得遠一點,要上屋頂,不要老呆在地下室。[2]:33
    ——〈做好商業工作〉,在商業部擴大的部務會議上的講話,1956年11月19日
  • 商業工作天天同人民群眾打交道,管吃、穿、用,管油、鹽、柴、米。不要看不起這些,這是人民的大事。[2]:33
    ——〈做好商業工作〉,在商業部擴大的部務會議上的講話,1956年11月19日
  • 我們有了缺點錯誤,天天批評倒還好些。平時不批評,總有一天會來個大批評。史達林功勞七分,缺點三分。他在世時,有人不講他的缺點,一旦批評起來,連像都不掛了,這就不好。[2]:34
    ——〈做好商業工作〉,在商業部擴大的部務會議上的講話,1956年11月19日
  • 我們做工作,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時間研究情況,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時間決定政策。所有正確的政策,都是根據對實際情況的科學分析而來的。有的同志卻反過來,天天忙於決定這個,決定那個,很少調查研究實際情況。這種工作方法必須改變。要看到,片面性總是來自忙於決定政策而不研究實際情況。[2]:34
    ——〈做好商業工作〉,在商業部擴大的部務會議上的講話,1956年11月19日[3]
  • 經驗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積累起來,過去有缺點錯誤,今後也還難免。……我們的缺點錯誤是前進中發生的,是容易糾正的。[2]:50
    ——〈建設規模要和國力相適應〉,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1957年1月18日
  • 建設的規模超過國家財力物力的可能,就是冒了,就會出現經濟混亂;兩者合適,經濟就穩定。當然,如果保守了,妨礙了建設應有的速度也不好。但是,糾正保守比糾正冒進要容易些。因為物資多了,增加建設是比較容易的;而財力物力不夠,把建設規模搞大了,要壓縮下來就不那麼容易,還會造成嚴重浪費。[2]:52
    ——〈建設規模要和國力相適應〉,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1957年1月18日
  • 原材料的供應,寬裕時不發生問題,緊張時便必須有分配的順序。在原材料供應緊張的時候,首先要保證生活必需品的生產部門最低限度的需要,其次要保證必要的生產資料生產的需要,剩餘的部分用於基本建設。先保證生產、後供應基建這種排隊的必要,主要是為了維持最低限度的人民生活的需要,避免盲目擴大基本建設規模,擠掉生活必需品的生產。在財力物力的供應上,生活必需品的生產必須先於基建,這是民生和建設的關係合理安排的問題。應該看到,基本建設搞多少,不決定於鈔票有多少,而決定於原材料有多少。[2]:53
    ——〈建設規模要和國力相適應〉,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1957年1月18日
  • 在這次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陝西省參加會議的同志開了大會和小會,都是開得好的。好就好在上下通了氣。一方面地委和縣委的同志對中央和省委提了意見,另一方面省委負責同志作了兩次自我批評。批評和自我批評是上下通氣的必要條件。只有通氣,才能團結;只有民主,才能集中。[2]:187
    ——〈怎樣使我們的認識更正確些〉,在參加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的陝西省全體幹部會議上的講話的一部分,1962年2月8日
  • 這幾年我們黨內生活不正常。「逢人只説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這種現象是非常危險的。一個人説話有時免不了説錯,一點錯話不説那是不可能的。在黨內不怕有人説錯話,就怕大家不説話。有些「聰明人」,見面就是「今天天氣哈哈哈」,看到了缺點、錯誤也不提。如果這樣下去,我們的革命事業就不能成功,肯定是要失敗的。[2]:187
    ——〈怎樣使我們的認識更正確些〉,在參加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的陝西省全體幹部會議上的講話的一部分,1962年2月8日
  • 光靠少數領導幹部發現我們工作中的問題、缺點和錯誤,那是很不夠的。必須充分發揚民主,發動廣大群眾和幹部對我們的工作提意見。只有根據大家的意見,切實改正我們工作中的缺點、錯誤,才能把人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真正把工作做好。[2]:187-188
    ——〈怎樣使我們的認識更正確些〉,在參加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的陝西省全體幹部會議上的講話的一部分,1962年2月8日
  • 領導幹部聽話要特別注意聽反面的話。相同的意見誰也敢講,容易聽得到;不同的意見,常常由於領導人不虛心,人家不敢講,不容易聽到。所以,我們一定要虛心,多聽不同的意見。還應該看到,事物是很複雜的,要想得到比較全面的正確的了解,那就必須聽取各種不同的意見,經過周密的分析,把它集中起來。調查研究有各種各樣的方法,找有各種不同看法的人交換意見,也是一種方法,而且是一種重要的方法。[2]:188
    ——〈怎樣使我們的認識更正確些〉,在參加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的陝西省全體幹部會議上的講話的一部分,1962年2月8日
  • 交換。看問題往往容易產生片面性。比如這個茶杯放在桌子上,對面的人看見茶杯是有花沒有把的。可是這面的人看見茶杯是有把沒有花的,兩人各看到一面,都是片面的,都不全面。如果兩人把各人看到的一面「交換」一下,那就全面了 我們常講實事求是。實事,就是要弄清楚實際情況;求是,就是要求根據研究所得的結果,拿出正確的政策。譬如打仗,敵情判斷錯了,作戰就要失敗。又如醫生看病,把病情診斷錯了,就治不好病,甚至把人治死。用什麼辦法來弄清情況呢?辦法之一,就是多和別人交換意見。這樣做,本來是片面的看法,就可以逐漸全面起來;本來不太清楚的事物,就可以逐漸明白起來;本來意見有分歧的問題,就可以逐漸一致起來。如果沒有反對意見怎麼辦?我看可以作點假設,從反面和各個側面來考慮問題,並且研究各種條件和可能性,這就可以使我們的認識更全面些。我們犯錯誤,就是因為不根據客觀事實辦事。但犯錯誤的人,並不都是沒有一點事實根據的,而是把片面當成了全面。領導機關制定政策,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時間作調查研究工作,最後討論作決定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時間就夠了。[2]:188-189
    ——〈怎樣使我們的認識更正確些〉,在參加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的陝西省全體幹部會議上的講話的一部分,1962年2月8日
  • 比較。研究問題,制定政策,決定計劃,要把各種方案拿來比較。在比較的時候,不但要和現在的作比較,和過去的作比較,還要和外國的作比較。這樣進行多方面的比較,可以把情況弄得更清楚,判斷得更準確。多比較,只有好處,沒有壞處。[2]:189
    ——〈怎樣使我們的認識更正確些〉,在參加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的陝西省全體幹部會議上的講話的一部分,1962年2月8日
  • 反覆。作了比較以後,不要馬上決定問題,還要進行反覆考慮。對於有些問題的決定,當時看來是正確的,但是過了一個時期就可能發現不正確,或者不完全正確。因此,決定問題不要太匆忙,要留一個反覆考慮的時間,最好過一個時候再看看,然後再作出決定。我和毛主席在一起工作的時候,發現他對於有些問題也不是一下就決定的。你和他談問題,他當時嗯一聲,但並不一定就是表示同意你的意見。[2]:189
    ——〈怎樣使我們的認識更正確些〉,在參加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的陝西省全體幹部會議上的講話的一部分,1962年2月8日
  • 有人説,現在在北京,什麼意見都可以提,回去以後恐怕就不行了。我看不會吧。為什麼?大勢所趨嘛!從這次大會開始,今後批評的門是大開著的,並且應該越開越大。少奇同志報告中所講的要認真實行民主集中制,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並不是什麼新問題。發揚民主,經常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都是我們黨的老傳統,只是這幾年把這個傳統丟了,現在要把它恢復起來。同志們!如果共產黨不能進行批評與自我批評,大家見面都是哈哈哈,我看人們就不會參加革命了,也不會願意當這樣的共產黨員了。當然,我也不能保證所有的領導人都能虛心接受批評,不過少數人想擋終究是擋不住的。有的同志説,我還要看一看。應該允許人家看一看。由於這幾年我們黨內民主生活不正常,有些人對是否能真正發揚民主表示懷疑,這是不奇怪的。[2]:190
    ——〈怎樣使我們的認識更正確些〉,在參加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的陝西省全體幹部會議上的講話的一部分,1962年2月8日
  • 這幾年工作中的缺點、錯誤,責任由誰負?中央、省委各有各的帳,但是有許多事情,責任首先在中央。省委也有自己的帳,再往下,地委有地委的帳,縣委有縣委的帳。大家都要吸取經驗教訓,把今後的工作做好。[2]:190
    ——〈怎樣使我們的認識更正確些〉,在參加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的陝西省全體幹部會議上的講話的一部分,1962年2月8日

總結

[編輯]
  • 上級機關也應注意,不要輕易批評下級,也不要隨便答應私營工商業者的要求。好事要讓下級出面去做,上級不要包攬代替,這樣下級便不致感到困難。[1]:155
    ——〈做好工商聯工作〉,在中共中央統戰部討論工商聯工作會議上所作的總結,1951年7月20日

要點

[編輯]
  • 你們都是有經驗的,問題在思想方法。因為思想方法不對頭,所以經驗提不高。[2]:46
    ——〈加強商業工作的政治觀點、群眾觀點和生產觀點〉,在中共商業部黨組會議上講話的要點,1957年1月9日
  • 重要的是要把實際看完全,把情況弄清楚,其次是決定政策,解決問題。難者在弄清情況,不在決定政策。只要弄清了情況,不難決定政策。我們應該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時間去弄清情況,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時間來決定政策。這樣決定的政策,才有基礎。比如,要解決豬肉供應緊張和豬的增產問題,若不管飼料、豬仔的來源,不管價格高低,不管群眾願意不願意飼養,而是臨時亂抓辦法,那就永遠也做不好這一工作。[2]:46
    ——〈加強商業工作的政治觀點、群眾觀點和生產觀點〉,在中共商業部黨組會議上講話的要點,1957年1月9日
  • 一個人看問題總是有局限性的。集體討論、大家交換意見,是達到全面認識的重要方法。肯用腦筋想問題、發議論的同志,是很好的同志。不想問題,不發議論,天天搞五福布的,就要差一點。在交換意見時,對於提出不同意見的人,決不要生氣。他們的意見,對的或者錯的,都有益處。正確的東西,是在否定錯誤的東西中生長起來的。……對於各種意見要進行比較。所有正確的分析,都是經過比較的。這是「試金石」的方法。通過比較,可以弄清楚事物的本質。……人們認識事物,往往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需要有一個反覆的過程。這裡重要的,是找「反對派」;如果沒有「反對派」,也要假定一個「反對派」。[2]:46-47
    ——〈加強商業工作的政治觀點、群眾觀點和生產觀點〉,在中共商業部黨組會議上講話的要點,1957年1月9日
  • 這十五個字,前九個字是唯物論,後六個字是辯證法,總起來就是唯物辯證法。[2]:372
    ——〈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交換、比較、反覆〉,同浙江省黨政軍負責同志談話的要點,1990年1月24日
  • 暗補、明補,都是補貼。在我國,還是低工資、高就業、加補貼的辦法好。這是保持社會安定的一項基本國策。即使是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對某些產品也是實行補貼的。當然,通過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可以逐步減少一些不合理的補貼,例如某些企業的虧損補貼,但要從根本上取消補貼是不可能的。[2]:376
    ——〈工作要抓實〉,同中央負責同志談話的要點,1990年6月6日

[編輯]
  • 為了保證全國的民食,政府正在進行糧食調運。一方面,從交通不便但有餘糧的地區,用各種方法運出相當數量的公糧到交通線上。同時,從去年收成較好歷來又有餘糧出境的省區,在不超過歷年出境糧食的限度內,運出若干公糧接濟災區和大城市。[1]:81
    ——〈財政狀況和糧食狀況〉,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上的報告,1950年4月13日,原載1950年4月15日《人民日報》
  • 調運費用是很大的,平均計算,運費等於糧價,有些地方甚至超過糧價。運費雖大,但不少都被災民和農村的剩餘勞動力取得了。這樣的調運,對全國有必要,對餘糧區的農民也有利。如果餘糧區的公糧不運到災區和大城市,而就地與農民競賣,則糧價將大跌,造成谷賤傷農的情況。另一方面,大城市如果糧食不足,必使工業品成本提高,其結果不僅大城市人民生活會發生困難,餘糧區的農民也必然因糧食賤、工業品貴而受到損失。政府調運糧食的目的,是把偏僻地區的餘糧調到可以機動的交通線上,既可以進,又可以退。只有這樣的調度和部署,才能供應全國的糧食需要。[1]:81
    ——〈財政狀況和糧食狀況〉,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上的報告,1950年4月13日,原載1950年4月15日《人民日報》
  • 人心亂不亂,在城市,中心是糧食;在農村,主要是紗布。……我們很多錯誤,往往是由於疏忽。為了把市場維持得好,必須密切注意糧食的供應。今天城市中的糧、鹽、煤的供應,實質上是運輸問題。現在運輸很緊張,應該更有計劃。[1]:119
    ——〈抗美援朝開始後財經工作的方針〉,在第二次全國財政會議結束時的講話,1950年11月27日
  • 糧食混亂的後果是什麼呢?過去我們説物資充足,物價穩定,一個是指紗布,一個是指糧食。紗布和糧食相比較,糧食更重要。糧食波動就要影響物價。……糧價漲了,物價就要全面漲。物價一漲,工資要跟著漲。工資一漲,預算就要超過。……糧食的情況是嚴重的,必須採取堅決的措施,加以解決。[1]:207
    ——〈實行糧食統購統銷〉,在全國糧食會議上的講話,1953年10月10日
  • 實行配給以後,黑市的出現是免不掉的。為什麼呢?因為有的人不夠吃,有的人吃不完;南方人要吃大米,北方人要吃麵粉。這樣就會出現買賣。我們要允許有一個地點作為交易場所,在我們的領導和監督之下進行交易。這並不可怕,比起因為我們在市場上沒有東西,投機商人在那裡搞黑市,要好得多。最大的好處是人心定了,也可以防止糧食向外流,制止城市有人囤積糧食。[1]:215
    ——〈實行糧食統購統銷〉,在全國糧食會議上的講話,1953年10月10日
  • 要禁止糧商跨行跨業,囤積糧食者要嚴懲。糧食加工廠,只准加工,不准做糧食買賣。非主糧也由國家經營,步驟可以緩一點。糧食零售店,特別是大城市的零售店,第一個步驟是要使它變成我們的代理店,叫他們給我們代售。他們會不會把糧食壓起來待價而沽呢?現在是配售,買糧的人要按時向他們買,所以他們不能壓起來。會不會在糧食的質量上搞鬼呢?會搞鬼的,但是我們也有辦法對付。讓商人搞代理店,還可使城市中不致有許多人失業。[1]:215-216
    ——〈實行糧食統購統銷〉,在全國糧食會議上的講話,1953年10月10日
  • 今年三四月份糧食供應緊張地區的城鎮上,只看事情表面的人,以為排隊爭購切面和其他食品的農民都是缺糧的。但大量事實證明,排隊的人當中有各種不同的情況:極少數是缺糧的;一部分是家有餘糧的,他們去排隊的目的是裝做缺糧,怕再向他們購糧;大多數是這樣一類農民,即他們的糧食是夠用的,但想多保存一些,多有一些後備,所以也去排隊購買切面和其他食品;也有的是已經評定為缺糧戶,並且已經規定了開始供應的日期,但是他們卻想在得到供應以前,先買到一些切面和其他食品。[1]:274
    ——〈堅持和改進糧食的統購統銷〉,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關於糧食統購統銷的發言,1955年7月21日

關於經濟

[編輯]
  • 解放戰爭還在廣大地區進行。作戰費和六百多萬脫產人員的費用,很大部分是依靠發行鈔票來解決的。到七月底,人民幣的發行總額為二千八百億元。在支出中,占比重最大的是吃和穿。上海是個工業集中的大城市,目前困難很大。但是,應該看到,這種情況會逐漸改變。[1]:1
    ——〈克服財政經濟的嚴重困難〉,在上海主持召開華東、華北、華中、東北、西北財政部門領導幹部財經會議講話,1949年8月8日
  • 我們要準備帝國主義的長期封鎖,不僅是目前的軍艦、飛機、水雷的封鎖,在經濟上也要準備他們不買我國出口的貨物,不賣給我們需要的東西。當然,他們不可能把我們完全封鎖死。從香港多少可以進出一些。廣州解放後,南邊即可有一條通路。帝國主義之間有矛盾,我們可以利用,你不做生意,他還要做生意。[1]:2
    ——〈克服財政經濟的嚴重困難〉,在上海主持召開華東、華北、華中、東北、西北財政部門領導幹部財經會議講話,1949年8月8日
  • 一個地方物價上漲,必然會影響其他地方,抱怨是沒有用的。個別地方採取「自衛」辦法,即用提高價格來限制物資外流的辦法,是用不得的。只有讓物資自由流通,物價保持平穩才行。在財政上,一定時期內還有比較大的地方性,但地方如果都各自打算,分散使用力量,就不能應付目前這個局面。現在把所有後備力量統統集中也不可能,但主要的後備力量,必須有步驟地合理統一使用。[1]:5
    ——〈克服財政經濟的嚴重困難〉,在上海主持召開華東、華北、華中、東北、西北財政部門領導幹部財經會議講話,1949年8月8日
  • 努力收稅,是解決財政赤字的一種辦法,靠發行票子來彌補財政赤字也是一種辦法。這兩種辦法不同,結果也不一樣。原則是,應該發行的就發,而且要早發。[1]:9
    ——〈克服財政經濟的嚴重困難〉,在上海主持召開華東、華北、華中、東北、西北財政部門領導幹部財經會議講話,1949年8月8日
  • 針對工商界的顧慮,我們的對策是:發行公債時適度增發新鈔,使銀根不過緊,以達到既推銷公債,回籠貨幣,又避免物價下跌、工商受困的目的。在不准以公債券代替貨幣流通市面、不准向國家銀行抵押、不准用作投機買賣的規定下,不禁止(也無法禁止)債券持有者私人間正當轉讓或向私營銀行抵押。[1]:38-39
    ——〈公債和鈔票的發行計劃〉,起草以和薄一波名義向中共中央報告,1949年8月8日
  • 現在問題的中心是,多收稅少發鈔票,還是少收稅多發鈔票?路子只有這兩條。少收必得多發,想少發必得多收,不是多收便要多發,此外別無出路。有人要求少收,而又要物價穩,這辦不到。收稅和發鈔這兩者比較,在可能限度內,多收一點稅,比多發鈔票,為害較小。這樣做,工商業負擔雖稍重,但物價平穩,對正當的工商業有好處。反之,物價波動大,任何人也不願意拿出錢去經營工業,資金都囤積在物資上,或放在家中不用,勞動者也跟著沒有活幹了。這樣,勢必造成資金和勞動力的浪費,使生產受到嚴重影響。有人説,「溫和的」物價上漲,是可以刺激生產的,這種説法我們認為是不妥當的。物價的波動,只能打擊生產的,使經濟停滯。這是後退的辦法。少發行多收稅,負擔是重了一些,但物價平穩,經濟逐漸發展,則不失為一種前進的辦法。[1]:58-59
    ——〈財經旬報二則〉,起草以和薄一波名義向中共中央報告,1950年1月22日、2月1日
  • 為了戰勝暫時的財政困難,在落後貧困的經濟基礎上前進,必須盡可能地集中物力財力,加以統一使用。我們是有困難的,但是我們是有希望的。只要我們把力量集中起來,用於必要的地方,就完全可以辦成幾件大事。決不應該把眼光放得很小,凌凌亂亂地去辦若干無計劃的事。[1]:61
    ——〈財經工作人員要提高自覺性〉,在全國財政會議上講話,1950年2月13日
  • 我們搞財經工作的同志,很容易陷於局部觀點和本位主義之中,把某些重要問題忽略過去。我要提醒同志們,必須提高自覺性。首先,要把自己的工作放在全國大範圍來看,如果發現自己的做法與全國的任務不相符,應該立刻覺悟,立刻糾正,否則幾年後是要在人民面前檢討的。我們不應該做後悔的事。其次,比較富裕地區的同志要特別注意,自己的條件好,任務重,再困難也要努力去做。再次,財經部門的領導同志,應該首先覺悟,並要教育做財經工作的同志,認識局部服從全體、目前服從長遠的原則,樹立整體思想,避免陷入局部觀念和本位主義。不這樣做,既壞事又害人。各地財經領導同志都不應該打埋伏,不應該以多報少,否則我們的帳便沒法子算清楚,在資金使用上便會發生極大的浪費。浪費是嚴重的錯誤。我們對財經工作人員的要求,不應該只是不貪污的問題,那是舊社會的標準。我們的標準,不但是不能貪污,而且是不能浪費,就是説,國家的物力財力一定要用得恰當。所謂恰當,就是遲用、早用,多用、少用,先用、後用,緩用、急用的問題解決得好。這就需要有全局觀念。[1]:61-62
    ——〈財經工作人員要提高自覺性〉,在全國財政會議上講話,1950年2月13日
  • 財經工作的領導人員,可能犯錯誤,而且一定會犯錯誤的。國家這樣大,情況如此複雜,我們又如此不熟悉,不可能不犯錯誤。因此,我們要小心謹慎,力求少犯錯誤,不犯大的錯誤。只有這樣,才能順利地克服目前的困難。[1]:62
    ——〈財經工作人員要提高自覺性〉,在全國財政會議上講話,1950年2月13日
  • 去年在經濟戰線上,我們是稅收、公債、貨幣回籠、收購四路「進兵」,一下子把通貨膨脹制止了。三月物價穩定,五月中旬各地工商業者都叫喊貨賣不出去。於是我們發了兩路「救兵」,一為加工訂貨,一為收購土產。起決定作用的是收購土產,因為收購土產,就發出了鈔票,農民有了錢就可以買東西。[1]:128
    ——〈一九五一年財經工作要點〉,在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的講話,1951年4月4日
  • 原來的城鄉交流關係基本上打亂了。如果不估計到這種情況,單去搞收支平衡,那麼老百姓雖然也喊「萬歲」,但因與他們的實際關係不大,就會喊得不起勁。中國現在有幾萬萬農民,有幾千萬手工業者,有幾百萬產業工人,這就是中國經濟的實際情況。我們每件工作都要對他們有利益。如果沒有廉價的工業品供應農民,並且把他們的土產推銷出去,那麼工農聯盟就不能鞏固,農民就會説:「打倒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都很好,但是雞蛋賣不出去,桐油跌價,那就不好。」所以城鄉交流是一件大事,要動員全黨的力量去做。解決這些實際問題就是為人民服務,不解決實際問題談為人民服務,則是空話一句。[1]:128
    ——〈一九五一年財經工作要點〉,在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的講話,1951年4月4日
  • 財經幹部的教育工作,要由地方來做,因為百分之九十的幹部不在北京。教育內容主要是為人民服務。要批評和克服財經工作人員中存在的個人主義、本位主義以及片面性和單純技術觀點,建立起為人民服務的觀點。[1]:139
    ——〈一九五一年財經工作要點〉,在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的講話,1951年4月4日
  • 國營商業不僅是為了做買賣,賺錢,更重要的是為了維持生產,穩定市場。國營商業為了維持工廠的生產,不管是旺季或是淡季,都要加工訂貨。農產品下來了,也要收購,不管是過半年後才能推銷,或是過一年才能從外國換回東西來,不然,農產品就會滯銷。為了穩定市場,就必須有相當數量的積存物資。如果沒有這個積存,私商的投機活動就打不下去。有積存,商業部門就要擔負很重的銀行利息。不但如此,有時還要做賠本買賣。[1]:198
    ——〈克服財經工作中的缺點和錯誤〉,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上報告的一部分,1953年9月14日
  • 財政上有赤字,怎麼辦呢?首先是抓增產節約。增產是為了增加收入,節約是為了減少開支。不論工業、農業和商業,不論公營和私營,也不論政府、軍隊和團體,也不論中央和地方,都應該盡一切努力,增加生產,厲行節約。我認為,只要大家共同努力,財政赤字是完全可以彌補的,今年可以平安地渡過去。當然,增產節約不僅是今年下半年的事情,今後年年要做,而且要用很大力量去做。[1]:202
    ——〈克服財經工作中的缺點和錯誤〉,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上報告的一部分,1953年9月14日
  • 對於存在著困難這一點,大家的認識是一致的。但是,對於困難的程度,克服困難的快慢,在高級幹部中看法並不完全一致。我認為這種不一致是正常的,難免的。不要掩蓋這種不一致。這幾年處在大變動中,大家對形勢自然會有這樣那樣的看法。取得認識的一致,需要時間,需要事實的證明。我相信,大家的認識,在實踐的過程中,可以逐步地一致起來。把各種不同的看法説出來,進行討論,不是壞事而是好事,有利於使我們的認識趨於統一。高級幹部的看法統一,非常重要。經過討論,如果還有不一致的意見,可以保留,可以再看一看。保留不同意見是容許的。[2]:191
    ——〈目前財政經濟的情況和克服困難的若干辦法〉,在國務院各部、委黨組成員會議上的講話,1962年2月26日
  • 我們工作的基點應該是:爭取快,準備慢。凡是有利於爭取農業增產的,我們都要盡力去做。但是,也要考慮到,工作都做了,還可能不夠快,所以要作慢的準備。毛主席説過,「向著最壞的一種可能性作準備是完全必要的,但這不是拋棄好的可能性,而正是為著爭取好的可能性並使之變為現實性的一個條件」。我們今後安排農業計劃,也必須照著這個意見辦。[2]:193-194
    ——〈目前財政經濟的情況和克服困難的若干辦法〉,在國務院各部、委黨組成員會議上的講話,1962年2月26日
  • 對於農業生產,首先是對於糧食生產恢復快慢的估計不同,我們財政經濟工作所採取的步驟就會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每年能夠徵購多少糧食?要不要進口糧食?經濟作物和豬的恢復速度有多快?今後幾年每年能夠投資多少,基本建設的規模多大?城市人口要不要減,減多少?這些問題,都要根據農業首先是糧食增產的速度來決定。拿基本建設來説,增加投資,除了增加生產資料以外,還必須相應地增加糧食和其他各種生活消費品。農業生產恢復的快慢,也直接關係到工業生產恢復的快慢。[2]:194
    ——〈目前財政經濟的情況和克服困難的若干辦法〉,在國務院各部、委黨組成員會議上的講話,1962年2月26日
  • 已經擺開的建設規模,不僅農業負擔不了,而且也超過了工業的基礎。現在工業的情況是,工人增加得太多了,產量卻增加得不多,工業產品,不論從數量、質量、品種、規格來看,都不能滿足各個方面的需要。因此,基本建設項目就不得不一批一批下馬,工廠半成品就不能不大量積壓。[2]:195
    ——〈目前財政經濟的情況和克服困難的若干辦法〉,在國務院各部、委黨組成員會議上的講話,1962年2月26日
  • 大家沒有經驗,攤子鋪得大了,工人招得多了。這樣就造成了建設規模同實際的工業基礎不相適應的情況。[2]:195-196
    ——〈目前財政經濟的情況和克服困難的若干辦法〉,在國務院各部、委黨組成員會議上的講話,1962年2月26日
  • 城市人民的生活水平下降。吃的、穿的、用的都不夠,物價上漲,實際工資下降很多。這一點,大概沒有不同的意見了。[2]:197
    ——〈目前財政經濟的情況和克服困難的若干辦法〉,在國務院各部、委黨組成員會議上的講話,1962年2月26日
  • 我們目前的困難,一般説是好人好心做了錯事所造成的。人是好人,心是好心,就是做錯了事。講清楚了,改正了錯誤,把工作做好了,人民是會原諒我們的。[2]:199
    ——〈目前財政經濟的情況和克服困難的若干辦法〉,在國務院各部、委黨組成員會議上的講話,1962年2月26日
  • 要採取一切辦法制止通貨膨脹。我想到的,大體有四種辦法:一是嚴格管理現金,節約現金支出。銀行要把鈔票管理好,能不用的錢一定不用。要恢復銀行嚴格管理現金的制度,嚴格的程度要超過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二是盡可能增產人民需要的生活用品。要從重工業方面轉移一部分原料、材料給輕工業,再進口一部分原材料,增產日用品,回籠貨幣。人民有了錢,總要使他們能夠買到東西,才能心情舒暢。沒有這一條,只搞高價商品,老百姓是要駡娘的。三是增加幾種高價商品。高價商品品種要少,回籠貨幣要多。不要星星點點地搞,這也高價,那也高價,所得不多,弄得名譽不好。應該是不搞則已,一搞就要確能收回一大批鈔票。我們增加幾種高價商品,首先是為了把在自由市場上高價出售商品的人的鈔票收回來,同時也利用它來平衡商品供應量同購買力之間的差額。……這個辦法要先試點,看一看,聽一聽反映,步子穩一點,看準了以後再推廣。賣高價商品,實際上是貨幣貶值,群眾會有些不滿意。但是,只要基本生活資料不漲價,就不會出大問題。如果不採取這個辦法,多餘的貨幣不能回籠,到處衝擊市場,更不好辦。四是堅決同投機倒把活動作鬥爭。這種鬥爭應該有三方面的對策。首先是經濟鬥爭。你按牌價賣給我雞蛋,我也按牌價賣給你糖果;如果你賣高價雞蛋,我就賣高價糖果,你多賺了錢,我就想辦法拿回來。這就是説,不僅要有低價對低價,而且要有高價對高價,否則辦法不完全。其次是業務經營。在農村建立供銷社,在城市建立消費社,互相配合,經營三類物資和一部分工業品。供銷社、消費社經營這些東西,價格可能會高一點。但是,如果不要它們經營,搞投機倒把的人會經營,人民的損失更多。讓供銷社、消費社得利,比讓投機倒把的人得利好得多。再次是行政管理。要通過市場管理、稅收、運價等辦法把自由市場管起來。這些工作,都要反覆考慮,進行試點,取得經驗,然後鋪開。[2]:201-202
    ——〈目前財政經濟的情況和克服困難的若干辦法〉,在國務院各部、委黨組成員會議上的講話,1962年2月26日
  • 必須指出,開國以來經濟建設方面的主要錯誤是「左」的錯誤。一九五七年以前一般情況好些,一九五八年以後「左」的錯誤就嚴重起來了。這是主體方面的錯誤。代價是重大的。錯誤的主要來源是「左」的指導思想。在「左」的錯誤領導下,也不可能總結經驗。[2]:281-282
    ——〈經濟形勢與經驗教訓〉,在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1980年12月16日

關於救災

[編輯]
  • 我們的方針,力爭不餓死人。廣東糧食也很缺乏,準備以湘米濟粵。此外,國內私商或留港人士願以自己外滙購糧運回者,一律歡迎。救災重點放在組織災民生產自救和民間互助。中財委調度之糧食,將大力組織運輸,使其及時到達需糧地點。總之,明年缺糧情況甚嚴重,必須全力以赴解決之。[1]:43
    ——〈給馬寅初的電報〉,起草以和薄一波名義發出,1949年12月17日
  • 我們救濟災民,重點是組織災民生產自救。政府的救濟糧食是用在協助災民進行各種生產上面,而不是只管發放不管生產的單純救濟辦法。只要工作做得好,是完全可以協助災民戰勝春荒的。[1]:82-83
    ——〈財政狀況和糧食狀況〉,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上的報告,1950年4月13日,原載1950年4月15日《人民日報》
  • 摸著石頭過河
    ——在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政務會議上發言,1950年4月7日

關於銀行

[編輯]
  • 銀行存款增多,這很可能是好現象,但由於我們對這一方面歷來沒有經驗,不能不從壞的方面著想,預先防止可能發生的危險性。這種危險性在於,物價如有幅度較大的上漲,則存戶立即提存。由於銀行已將這些存款貸給貿易公司或收兌了美元,為了支付存戶提款,就只能大量增加發行,以應急需。因存戶提款增加發行,市場搶購物資,其結果,物價又可能發生更大的波動。對此危險,必須預籌對策,力爭物價平穩。[1]:84
    ——〈繼續穩定金融物價〉,起草以和薄一波名義發的財經簡報,1950年5月5日
  • 依靠我們的收購,目前全國範圍內的物價跌勢,基本上已停止。但今年麥子如果豐收,麥價下跌將難避免。我們可以放出一部分粗糧、百貨,換回麥子。也可少量收買一些麥子,不使麥價過低。估計麥子上市量大,收購力小,因此難於保持麥價不下降。如果國家大量增發鈔票,收買麥子,雖然糧食方面的準備是充足的,但鈔票大量增多的結果,游資對我們的進攻之點,很可能是紗布而不是糧食。增發鈔票後,紗布的準備就相對減少,成為我們的弱點。我們應該密切注意這方面的情況。[1]:87
    ——〈繼續穩定金融物價〉,起草以和薄一波名義發的財經簡報,1950年5月5日

關於商品

[編輯]
  • 現在工商界主要的困難,是商品滯銷,由此而引起工廠關門,商店歇業,失業增加。這種現象帶有普遍性,不僅發生在上海、天津等大城市,而且遍及許多中小城市。[1]:88
    ——〈扭轉商品滯銷〉,在以上海、天津、武漢、廣州、北京、重慶、西安七大城市為主的工商局長會議上所總結的一部分,1950年5月25日
  • 困難的程度是:大城市重於小城市,上海重於其他城市,工業重於商業。工廠越大困難越重。從行業來説,以糧食、布匹等批發業及高級消費品行業最重。[1]:88
    ——〈扭轉商品滯銷〉,在以上海、天津、武漢、廣州、北京、重慶、西安七大城市為主的工商局長會議上所總結的一部分,1950年5月25日
  • 商品滯銷和生產過剩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十二年來通貨膨脹所造成的虛假購買力的迅速消失。也有其他原因,如人民購買力的降低,季節的影響,公債的發行等,但這些都是次要的。[1]:88-89
    ——〈扭轉商品滯銷〉,在以上海、天津、武漢、廣州、北京、重慶、西安七大城市為主的工商局長會議上所總結的一部分,1950年5月25日
  • 現在全國統一,分割狀態已消除,便出現某些行業生產能力過剩。從消費來説,現在的生產品,無論在數量上和質量上都不完全適合於今天的社會需要。[1]:89
    ——〈扭轉商品滯銷〉,在以上海、天津、武漢、廣州、北京、重慶、西安七大城市為主的工商局長會議上所總結的一部分,1950年5月25日
  • 目前的不正常的滯銷狀態一定會過去,原因是貨物的囤積量並不多。[1]:89
    ——〈扭轉商品滯銷〉,在以上海、天津、武漢、廣州、北京、重慶、西安七大城市為主的工商局長會議上所總結的一部分,1950年5月25日
  • 解決目前工商業困難的辦法是:一、重點維持生產。……二、開導工業品的銷路。分兩方面:一是以收購農產品來增加農民購買力;二是政府給予優惠條件,組織目前暫時難於出口的工業品出口。三、聯合公私力量,組織資金周轉。四、幫助私營工廠改善經營管理。五、重點舉辦失業救濟。上述辦法,均須與穩定金融的政策相輔而行。現在政府挑的是「兩筐雞蛋」,不要碰破一頭。金融穩定對工商界和絕大部分人民是有利的。要用適當方法公告全國,工業生產哪些已過剩,哪些已達飽和點,避免再向這些方面盲目投資。[1]:90-91
    ——〈扭轉商品滯銷〉,在以上海、天津、武漢、廣州、北京、重慶、西安七大城市為主的工商局長會議上所總結的一部分,1950年5月25日

其他

[編輯]
  • 國民黨統治時期,制定了一個新聞法,我們共產黨人仔細研究它的字句,抓它的辮子,鑽它的空子。現在我們當權,我看還是不要新聞法好,免得人家鑽我們空子。沒有法,我們主動,想怎樣控制就怎樣控制。[4][5]
  • 黨內鬥爭不要開殺戒,否則後代不好見面。[6]
  • 先念同志對我說,實行『最好一個,最多兩個』。我說再強硬些,明確規定『只准一個』。準備人家罵斷子絕孫。不這樣,將來不得了。
    ——1979年6月1日的談話[7]
  • 在粉碎「四人幫」這場關係我們黨和國家命運的鬥爭中,先念同志同葉帥一樣起了重要作用。由於葉帥和先念同志在老幹部中間很有威望,小平同志暗示他們找老幹部談話。我到葉帥那裡,見到鄧大姐談完話出來。葉帥首先給我看了毛主席的一次談話記錄,其中有講到黨內有幫派的字樣,然後問我怎麼辦?我説這場鬥爭不可避免。在葉帥和先念同志推動下,當時的中央下了決心,一舉粉碎了「四人幫」,使我們的國家進入了新的歷史發展時期。[2]:379
    ——〈悼念李先念同志〉,原載1992年7月23日《人民日報》,1992年7月21日
  • 1962年七千人大會,毛主席要我講話,我不講話,主要是和稀泥這不是我陳雲的性格,同時不能給毛主席難堪。
    ——《陳雲傳》

參考文獻

[編輯]
  1.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陳雲. 《陳雲文選》第二卷. 第2版.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2.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陳雲. 《陳雲文選》第三卷. 第2版.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3. 《學習陳雲同志唯物辯證法思想 堅持調查研究工作方法》
  4. 鍾沛璋. 政治文明與新聞立法[J]. 領導文萃,2003(12)
  5. 鍾沛璋:一輩子 兩件事. 《大師》訪談. 2011-12-15 [2014-1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08) –通過騰訊. 
  6. 陳雲年譜 下卷. 中央文獻出版社. 2000:  381頁. 
  7. 《為革命只生一個孩子:解密獨生子女政策出台始末》
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領導人
中共中央總書記
(七大前)
陳獨秀瞿秋白(代)向忠發王明(代)博古張聞天
中共中央主席 毛澤東華國鋒胡耀邦
中共中央副主席 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雲林彪華國鋒王洪文康生葉劍英李德生鄧小平李先念汪東興趙紫陽
中共中央總書記
(十二大起)
胡耀邦趙紫陽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
國家主席 毛澤東劉少奇董必武(代)宋慶齡(名譽)李先念楊尚昆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
國家副主席 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朱德宋慶齡董必武烏蘭夫王震榮毅仁胡錦濤曾慶紅習近平李源潮王岐山韓正
國務院總理 周恩來華國鋒趙紫陽李鵬朱鎔基溫家寶李克強李強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 劉少奇朱德宋慶齡(代)葉劍英彭真萬里喬石李鵬吳邦國張德江栗戰書趙樂際
全國政協主席 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鄧穎超李先念李瑞環賈慶林俞正聲汪洋王滬寧
中央軍委主席 張國燾(軍事部主任)周恩來(軍委書記→軍事科科長)楊殷(軍事部部長)周恩來(軍事部部長)項英(中革軍委代主席)朱德毛澤東華國鋒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