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外觀
孟子(約前385年—前304年),名軻。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山東鄒城人。著有《孟子》一書。孟子師承子思,繼承併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聖」之稱,與孔子並稱為「孔孟」。
摘錄
[編輯]梁惠王上
[編輯]- 庖有肥肉,廐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獸相食,且人惡之。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飢而死也?
- 仁者無敵。
- 保民而王,莫之能禦也。
- 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
-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梁惠王下
[編輯]- 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曰:「不若與人。」
- 孟子對曰:「有。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是故湯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為能以小事大,故大王事獯鬻,句踐事吳。以大事小者,樂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樂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國。《詩》云:『畏天之威,於時保之。』」
公孫丑上
[編輯]- 昔者曾子謂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嘗聞大勇於夫子矣: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
- 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
- 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
- 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公孫丑下
[編輯]-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 彼一時,此一時也。
滕文公上
[編輯]- 或勞心,或勞力。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天下之通義也。
- 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
- 設為庠序學校以教之:庠者,養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學則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倫也。人倫明於上,小民親於下。有王者起,必來取法,是為王者師也。《詩》雲『周雖舊邦,其命惟新』,文王之謂也。子力行之,亦以新子之國。
滕文公下
[編輯]-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離婁上
[編輯]- 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 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謂也。
- 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國之所以廢興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今惡死亡而樂不仁,是猶惡醉而強酒。
- 孟子曰:「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壙也。故為淵敺魚者,獺也;為叢敺爵者,鸇也;為湯武敺民者,桀與紂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則諸侯皆為之敺矣。雖欲無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為不畜,終身不得。苟不志於仁,終身憂辱,以陷於死亡。《詩》雲『其何能淑,載胥及溺』,此之謂也。」
- 孟子曰:「居下位而不獲於上,民不可得而治也。獲於上有道:不信於友,弗獲於上矣;信於友有道:事親弗悅,弗信於友矣;悅親有道:反身不誠,不悅於親矣;誠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誠其身矣。是故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
- 孟子曰:「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侮奪人之君,惟恐不順焉,惡得為恭儉?恭儉豈可以聲音笑貌為哉?」
- 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 孟子曰:「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智之實,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禮之實,節文斯二者是也;樂之實,樂斯二者,樂則生矣;生則惡可已也,惡可已,則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 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離婁下
[編輯]- 孟子告齊宣王曰:「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
- 孟子曰:「原泉混混,不舍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爾。苟為無本,七八月之閒雨集,溝澮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
- 孟子曰:「非禮之禮,非義之義,大人弗為。」
- 孟子曰:「人之所以異於禽於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12月26日之每日名言)
- 孟子曰:「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有人於此,其待我以橫逆,則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無禮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禮矣,其橫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自反而忠矣,其橫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則與禽獸奚擇哉?於禽獸又何難焉?』
- 孟子曰:「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弈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很,以危父母,五不孝也。章子有一於是乎?夫章子,子父責善而不相遇也。責善,朋友之道也;父子責善,賊恩之大者。夫章子,豈不欲有夫妻子母之屬哉?為得罪於父,不得近。出妻屏子,終身不養焉。其設心以為不若是,是則罪之大者,是則章子已矣。
告子上
[編輯]- 食色,性也。
-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7月16日之每日名言)
告子下
[編輯]- 人人皆可以為堯舜
- 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5月5日之每日名言)
-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 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1月9日之每日名言)
盡心上
[編輯]- 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 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
- 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 知者無不知也,當務之為急;仁者無不愛也,急親賢之為務。
- 翻譯:(作為)智者應該無所不知,但應該知道什麼事是當務之急;仁者應該無所不愛,但首先要愛自己的至親與賢者。
- 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
盡心下
[編輯]- 山徑之蹊閒,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閒不用,則茅塞之矣
盡心下
[編輯]- 盡信《書》(指《尚書》),則不如無《書》。吾於《武成》(指《尚書·武成篇》),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無敵於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指牧野之戰),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
- 諸侯之寶三:土地,人民,政事。寶珠玉者,殃必及身。
- 養心莫善於寡慾。
- 閹然媚於世也者,是鄉原(願)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潔;眾皆悅之,自以為是,而不可與入堯舜之道,故曰德之賊也。
參考文獻
[編輯]外部鏈接
[編輯]儒家經典 | |
---|---|
三禮 | 《周禮》 《儀禮》 《禮記》 |
三傳 | 《左傳》 《公羊傳》 《榖梁傳》 |
四書 | 《大學》 《中庸》 《論語》 《孟子》 |
五經 | 《詩》 《書》 《禮》 《易》 《春秋》 |
六經(六藝) | 《詩》 《書》 《禮》 《易》 《春秋》 《樂》 |
七經 | 漢:《論語》 《孝經》 《詩》 《書》 《禮》 《易》 《春秋》 清:《易》 《書》 《詩》 《春秋》 《周禮》 《儀禮》 《禮記》 |
九經 | 唐:《周禮》 《儀禮》 《禮記》 《左傳》 《公羊傳》 《榖梁傳》 《易》 《書》 《詩》 |
十二經 | 宋:《易》 《書》 《詩》 《周禮》 《儀禮》 《禮記》 《左傳》 《公羊傳》 《榖梁傳》 《論語》 《孝經》 《爾雅》 |
十三經 | 《易》 《書》 《詩》 《周禮》 《儀禮》 《禮記》 《左傳》 《公羊傳》 《榖梁傳》 《論語》 《孝經》 《爾雅》 《孟子》 |
其它 | 《大戴禮記》 |
諸子百家 | |
---|---|
儒家 | 孔子、孟子、荀子(東周)→董仲舒(西漢)→北宋五子(程頤、程顥...等)(北宋)、朱熹(南宋)→陸九淵(南宋)→王陽明、李贄(明)→王夫之、顧炎武、黃宗羲(明末清初)→新儒學八大家:馮友蘭、新儒家(熊十力(新儒家的始祖)、牟宗三(熊十力的弟子)、徐復觀(熊十力的弟子)、唐君毅(熊十力的弟子))、方東美、張君勱、梁漱溟 |
道家 | 老子、莊子、列子(東周)→王充(東漢)→道教各分支、新道家 |
法家 | 管仲、子產、韓非、申不害、商鞅(東周)→李斯(秦)→賈誼、劉安、漢文帝、漢武帝(西漢)→王安石(北宋)→張居正(明)→新法家 |
墨家 | 墨子、禽滑釐 |
名家 | 鄧析、公孫龍、惠施、尹文子 |
陰陽家 | 鄒衍 |
縱橫家 | 鬼谷子、蘇秦、張儀 |
農家 | 許行 |
雜家 | 呂不韋(東周)→劉安(西漢) |
小説家 | 屈原(東周)→虞初(西漢)→近現代中國小説家 |
兵家 | 孫武、孫臏、吳起 |
方技家 | 扁鵲(東周)→張仲景、華佗(東漢)→孫思邈(唐)→李時珍(明)→近現代中國醫藥學家 |
楊朱學派 | 楊朱 |